一、熟知考評點
公務員面試一般采用結構化面試形式,結構化面試是由考官提出問題、考生回答問題為主要方式雙向溝通來達到預定測評目標的一種方式,其提問的問題、測評的要素、采用的方法、評分的標準都是程序化、規(guī)范化的,這是一種大規(guī)模招生、招干用的程序化、標準化面試方式,其特點是程序比較公正,我們知道,程序公正在某種意義上說比實體公正還重要,它能有效減少和杜絕人情面子等腐敗行為。其測評要素在八個方面,分別為:
1.綜合分析能力(17%)。參評因素:對事物能從宏觀方面進行總體考慮;對事物能從微觀方面對其各個組成成分予以考慮;能注意整體和部分之間的相互關系及各部分之間的有機協(xié)調組合。
2.言語表達能力(20%)。參評因素:準確理解他人的意思;口齒清晰,語言流暢;內容有條理、富于邏輯性;用詞準確、恰當、有分寸;有效溝通,具有一定說服力;
3.計劃、組織、協(xié)調能力(10%)。能合理分析發(fā)展趨勢,依據(jù)不同情況作出相應計劃;理清相互依賴的沖突各方間的關系;根據(jù)現(xiàn)實需要和長遠效果作出適當選擇;綜合利弊,及時作出決策;
有效調配、安置人、才、物等有關資源。
4.應變能力(14%)。參評因素:壓力狀況下冷靜程度;思維反應敏捷,及時轉換壓力;心態(tài)積極情緒無明顯波動;考慮問題周到。
5.自我情緒控制(10%)。主要考察應試者在較強刺激情景中,表情和言語是否自然,在受到有意挑戰(zhàn)甚至有意羞辱的場合能否保持冷靜,在遇到上級批評指責、工作壓力或是個人利益受到沖擊時能否克制、容忍、理智地對待,不致因情緒波動而影響工作,工作是否有耐心、韌勁。
6.人際合作意識與技巧(14%)。參評因素:合作意識強(無英雄主義);樂于開展人際交往;有效開展人際關系;較強的權限、服從、紀律意識;人際間的適應(主要測查“寬容”、“謙和”的態(tài)度)原則性與靈活性相結合。
7.求職動機與擬任職位的匹配性(7%)。參評因素:現(xiàn)實性需要(解決住房、戶口遷移、專業(yè)對口等)與崗位情況;興趣與崗位情況;成就動機(認知需要、自我提高、自我實現(xiàn),服務他人的需要,得到鍛煉等)與崗位情況;對組織文化的認同。
8.舉止儀表(8%)。主要考察應試者的外貌、氣質、衣著舉止、精神狀態(tài)等,看其穿著打扮是否得體,言行舉止是否符合一般禮節(jié),是否有多余的動作。研究表明,儀態(tài)端莊、衣著整潔、舉止文明的人,一般做事有規(guī)律、有原則,注意自我約束,責任心強。
二、熟知考查題型
結合考評點,面試題型一般分為個人背景意愿類試題、就現(xiàn)象談看法類試題、壓力類試題、人際關系類試題、組織活動類試題、演講類試題、串詞類試題。
三、熟知出題傾向
近兩年的結構化面試,不論是國考、其他省市公務員的面試考試,題型都開始側重于壓力與人際關系結合(一道試題考查多項能力);就最新社會熱點談看法;組織某項活動,這項活動可能是調研、調查、會議、接待、學習、培訓或娛樂性活動中的某一類;結合職位談個人認知。京佳周陽老師提示大家以上四種題型是面試極易碰見的,考生應加大復習力度。而演講、串詞類試題極少,考生不必浪費時間在這類試題上。
四、熟知答題套路
在面試現(xiàn)場,并非是答的越多越好,京佳周陽老師提醒各位考生:答題時應重點突出,層次清晰,情感表述到位,個人優(yōu)勢魅力要充分體現(xiàn)。要做到此點,必須先掌握各類題型的答題套路,例如個人背景意愿類試題(1.請做個人簡介;2.你為什么會選擇這個崗位?3.談談你的優(yōu)點與缺點;4.你為人處事的原則是什么?5.如果這次考上,你將如何開展工作?等等),要想答好此類試題, 首先應認真進行崗位調研,熟知自己考的崗位的工作性質與范疇,這個崗位需要什么樣的工作人員,結合這個崗位自己的優(yōu)勢是什么,對于這些情況,在面試前都要做好充分的個人準備,答題的層次條理都要爛熟于心,考場上才能做到不卑不亢,娓娓道來,情感拿捏也能恰到好處,便易打動考官,獲得高分。又如社會現(xiàn)象類試題中針對消極的社會現(xiàn)象談看法,不僅要體現(xiàn)出關注社會熱點,而且要分析原因,提出改進意見,來突出自己的分析能力以及決策能力。而組織活動類試題要有計劃過程、實施過程與總結過程,不要眉毛胡子一把抓。
五、熟知自我
在了解了而結構化面試以后,一定要好好分析一下自我,了解自己在這場面試中的優(yōu)勢與劣勢,針對不足每天加以練習改正,保證自己充滿自信的走上考場,一定會有好的收獲,京佳周陽老師在此預祝各位考生取得好成績。
相關推薦:由2007-2009年國考面試真題勘破國考面試命題特點國家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安徽 | 浙江 | 山東 | 江西 | 福建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