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公教育感恩十年優(yōu)惠活動 火熱報名中 華 圖網校提高沖刺班
外交部2010年擬招考129名公務員,歡迎有志于外交事業(yè)、符合條件的優(yōu)秀青年報考。現(xiàn)就有關事項說明如下:
一、招考對象范圍和報考條件
招考對象范圍與中央國家機關公務員招考對象范圍一致。報考人員除應具備中央國家機關公務員基本報考條件外,還應符合以下要求:
(一)外語水平:報考外交業(yè)務類職位的,應具有較高的外語水平,其中報考英語、經濟、金融、國際法、測繪職位的,英語水平應達到大學公共英語6級60分(新記分體制下425分)以上;報考行政技術類職位的,英語水平應達到大學公共英語4級60分(新記分體制下425分)以上。
(二)身心條件:具有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對國內外環(huán)境變換有較強的適應能力;色覺無異常。
(三)對赴駐外使領館常駐工作應有充足的思想準備,被錄用后須服從組織安排隨時赴國外工作。
(四)政治面貌應為中共黨員或共青團員。
二、網上報名注意事項
報名人員均須通過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網站(http://www.mohrss.gov.cn)進行報名。報名時間、程序及公共科目考試的安排以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網站有關通知為準。填寫網上報名表時請注意以下事項:
(一)所學專業(yè):本科、研究生任一學習階段所學專業(yè)與招考職位要求一致的,即可視為符合專業(yè)要求。
(二)外語水平:詳細填寫本人外語水平(注明參加考試的時間、等級、所獲證書或成績,如該欄填寫空間不夠,可在備注欄注明)。
(三)學習、工作經歷:
有海外留學經歷的,務必注明留學性質(公派、因私)、就讀院校、所學專業(yè)、畢業(yè)時間及學歷、學位證書等情況。
應屆畢業(yè)生須在“學習經歷”欄注明本人最新專業(yè)成績在全年級或全班的排名情況(請標出年級或班級人數(shù)),以及擔任學生干部的情況。
2008年、2009年普通高校畢業(yè)生須注明:①戶籍、檔案、組織關系是否保留在原畢業(yè)學校,或保留在各級畢業(yè)生就業(yè)主管部門(畢業(yè)生就業(yè)指導服務中心)、各級人才交流服務機構和各級公共就業(yè)服務機構;②上述部門的負責人及聯(lián)系電話。
2010年畢業(yè)的定向生、委培生須注明:①委培或定向單位是否同意報考;②所在院校是否同意報考;③所在院校有關部門負責人及聯(lián)系電話。
師范類院校的應屆畢業(yè)生須注明是否為免費師范畢業(yè)生。
非應屆畢業(yè)生須詳細填寫工作經歷(按年份填寫工作單位、職務、所在單位人事部門負責人及聯(lián)系電話等),并注明以下情況:①個人檔案情況(存檔單位的名稱、地址、郵編、聯(lián)系人、聯(lián)系電話等);②戶口情況(戶口所在地、戶籍管理單位的名稱、地址、郵編、聯(lián)系人、聯(lián)系電話等);③現(xiàn)所在單位是否同意報考(單位人事部門負責人及聯(lián)系電話等)。
未按上述要求填報的,資格審查將不予通過。
(四)獎懲情況:獎勵情況僅填寫校級及以上各類知識技能性競賽獲獎情況(如外語、演講、才藝競賽等)和院級及以上榮譽稱號(如三好學生、優(yōu)秀學生干部)。受處分情況請如實填寫。
(五)民族:如系少數(shù)民族,請在備注欄注明民族名稱。
三、考試、考察工作有關說明
(一)公共科目筆試和部分非通用語專業(yè)考試初試
1、公共科目筆試。公共科目包括行政職業(yè)能力測驗和申論兩科。所有報考人員均須參加行政職業(yè)能力測驗和申論兩科考試。有關考試安排見中央組織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國家公務員局公告。
公共科目筆試時間為2009年11月29日。
2、部分非通用語專業(yè)考試初試。報考日語、法語、俄語、阿拉伯語、西班牙語、德語、朝鮮語等7個非通用語職位的考生須參加非通用語專業(yè)考試初試。
初試全部采取閉卷考試方式,均為客觀題,考生必須使用2B鉛筆填涂標準化答題卡作答?荚嚂r間120分鐘,滿分100分?荚嚪秶浴锻饨徊糠峭ㄓ谜Z專業(yè)科目考試初試大綱》為準。
非通用語專業(yè)筆試時間為2009年11月28日下午14:00-16:00,考試地點設在北京。報考日語等上述7個非通用語職位的考生在網上報名時,務必將公共科目筆試考點選擇為北京,并在北京考試機構網站進行網上確認、網上繳費以及下載打印準考證,否則將無法參加非通用語專業(yè)考試初試。
報考上述非通用語職位專業(yè)科目考試和面試人選產生辦法:公共科目筆試與上述語種外語水平測試按照5:5的比例合成筆試成績,按成績從高到低的順序確定專業(yè)科目考試和面試人選,人選比例以招考簡章為準。
相關推薦:專題:2010國家公務員招考公告、職位及報名指南國家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安徽 | 浙江 | 山東 | 江西 | 福建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