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出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是國家公務員考試申論科目考查的的重要方面,提出對策類題型在2001-2010年國考試題中出現(xiàn)了七次,僅2004-2006年沒有出現(xiàn),其重要性可見一斑。
對提出對策的考察不僅出現(xiàn)在獨立的提出對策題型中,還經(jīng)常在應用文和文章寫作中。復習對策類題型時,考生除了要牢記教材中的解答方法和技巧外,積累也是很重要的?忌B(yǎng)成隨時摘錄的習慣,如看到有關具體的經(jīng)濟問題、政治問題、生態(tài)環(huán)境問題等相關文章,可以把文章中相關的對策和措施摘抄下來,空閑的時候拿出來細讀幾遍,如此反復,在作答此類題時會慢慢找到感覺。摘錄的目的不是要考生死記硬背,生搬硬套,而是要學會活學活用,變成自己的話去表述,展現(xiàn)出自己的特色。閱卷者也不希望看到模式千篇一律的答案,與眾不同的結構和語言會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
一、寫好每條對策的主旨句
提到對策類題型,容易讓人想到的是提出的對策要全面、準確、可行性強、針對性強這些要求。好的主旨句能讓答案要點更加清晰明了,簡潔有力的主旨句更能讓閱卷者對你的作答思路一目了然,因此開頭句不宜過長,最好簡短、概括性強,可以嘗試使用四字句。
例如: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溫家寶趕赴河北受暴雪影響地區(qū)指導工作。他強調,要加強領導,科學組織,狠抓落實,做好應對暴雪的各項工作,實現(xiàn)保民生、保生產(chǎn)、保運輸?shù)哪繕恕榇颂岢鋈椧螅?/P>
第一,加強領導。有關地方和部門要高度重視,根據(jù)氣象變化進一步完善應急方案。
第二,科學組織。要做好氣象預報,為應對惡劣天氣提供依據(jù)。各部門要加強聯(lián)系,相互配合,精心調度,特別是搞好重點地區(qū)、重點領域、重要環(huán)節(jié)的生產(chǎn)、運輸和物資調度。
第三,狠抓落實。有關地方和部門要緊急行動起來,按照各自職責分工,動員各方面的力量,把各項措施落到實處。
這樣的對策思路很值得考生借鑒:邏輯清晰,總括性強,高度概括的四字句后接具體闡述。在考試作答時,如果使用這樣的結構組織,也會讓閱卷者一目了然地看清要點。
二、適當使用提示性詞語
主要指的是諸如“首先、其次、再次;第一、第二、第三;一是、二是、三是”等等提示性強的序號詞。所謂適當是指作答時不要頻繁出現(xiàn)這類詞語,可以適當使用排比句式。排比句的作用是增加考生文章的氣勢,使其看上去更整齊劃一。如:……是……的核心、……是……的基礎、……是……的前提;以……為基礎、以……為保障、以……為關鍵;要……、要……;必須……、必須……等等,這些舉例并不是萬能的,最重要的還是要根據(jù)具體問題進行具體演繹。
【示例:2009春季·福建·第二題】
從政府部門指定政策的角度,就如何加強與人民群眾溝通,促進民主決策、科學決策,提出你的意見與建議。(30分)
要求:觀點明確,條理清晰,有一定的針對性和可行性,字數(shù)不超過300字。
參考答案:
在信息社會,隨著公民意識的覺醒,媒體成為左右民意進而影響政府決策的重要第三方力量。政府應順應這種趨勢,重視并善于運用媒體的強大威力,加強與群眾的溝通,促進決策的民主化、科學化。
要利用媒體推動決策公開。政府決策的內容、目的、預期效果和可能影響等信息應堅持事先公開的原則,通過媒體公開發(fā)布,接受公眾評議。
要利用媒體促進決策決定。要通過各種傳媒廣泛征求公眾對政府決策的意見,集中民智,順應民意,吸取群眾意見中的合理成分,促進決策的完善。
要利用媒體加強決策反饋。對群眾的批評意見、建議體現(xiàn)到?jīng)Q策中的情況,以及決策實施的情況和效果,要幾時通過媒體進行反饋,以求群眾滿意,提高政府的公信力。
跳出模式不是毫無限度的釋放個性,是要做到與其他人有所區(qū)別,但基本的原則和要求還是要遵循。在成文時還應注意對策之間排列的邏輯順序,不可雜亂無章。只有把對策按照一定的邏輯順序排列起來才可能成為一篇優(yōu)秀的申論作文。常用的邏輯順序有從內因到外因,從直接到間接,從根本到一般等,這些都需要考生自己多加體會和練習。
國家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安徽 | 浙江 | 山東 | 江西 | 福建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