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著浙江省公務員考試公告的發(fā)布,考生懸著的心有了一絲安慰,從考試日程安排來看,今年省考時間推后到3月中旬,給考生留足了復習備考的時間。
申論考試已然過了十歲,對國家人才選拔制度而言,只是白駒過隙,對于考生備考而言,卻是數載春秋。申論考試在近幾年呈現了較為顯著的變化,這種變化體現了我國公務員選錄制度及形式的進步,是一個逐漸科學化的過程,公平性日漸增強的過程。此次浙考申論大綱與以往相比,在文本表述上幾無變化,依舊是測查考生的閱讀理解能力、綜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決問題能力及文字表達能力。基于浙考與國考的緊密聯(lián)系,從國考的歷年命題規(guī)律及題型演變來看,這種能力考查形式成為大勢所趨,將是浙考和其他省份招考以及聯(lián)考的重要參考依據。主要有以下幾方面值得考生在復習時引起高度注意:
第一,試題對大綱的背叛演繹著考生的驚詫。自2000年申論考試以來,申論雖然以其標新立異的外貌呈現在諸位面前,但總體難度都是比較低的,僅僅是一種“選詞填空”式的思維。2006年在材料的形式及篇幅上出現了轉折,但尚未成熟,2007年在試題分類上進行了突破,2008年后命題思路出現革新,也最直觀的展現了中央對于科學發(fā)展觀的深刻普及,2009年的宏觀命題思路讓很多考生為之扼腕嘆息,2010年成為了申論考試的里程碑。
2011年國考試卷就是一個明證。行測大綱中雖然例舉了數字推理題,但考試中卻并未出現此類題型;申論大綱延續(xù)了去年的表述,但無論材料還是題目則都是一次開拓之舉。并非申論規(guī)律不可琢磨,而是在原本便缺失的信息不對稱中植入了更多的神秘,讓習慣了模式化思維的考生屢屢?guī)е苫蠛蛻n慮走出考場,仰天長嘆,一把辛酸淚。
第二,材料變得撲朔迷離卻又根深葉茂。以往的申論材料不論是從形式還是從內容來看,觀點的豐富性相對較強,也即考生按照初始的申論考查初衷即可較為容易的從申論材料中得出申論答案然后拷貝之,而隨著申論考試難度的增加和人才選拔多元性的增強,對于能力測查的形式有了更為深刻的認知,比如今年的國考A類試卷中對于黃河精神的考查,材料讀來淺顯易懂,但題目做起來卻如履薄冰,很多考生之所以有這種感觸是因為,其一習慣了固有思考問題的方式,其二缺乏基本的提煉整合能力,又沒有廣泛的知識面和問題分析能力,故而,不但“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也出現了“拙婦有米無炊”的情況。
第三,題型更注重實務能力的考查。自國考出現“批復來信意見”、“宣傳綱要”、“規(guī)劃報告”等形式后,考生本以為習慣了這種“類公文”(也可稱為應用文)的形式,但還是被“宣傳手冊”難到了,其實宣傳手冊是最為常見的一種工作,不只通用于宣傳部門,在各職能部門甚至企業(yè)等出現頻率極高,甚至某些考生在校就讀期間從事學生社團工作也或有涉及,應該算是相對熟悉的。但熟悉與精通畢竟還有差距,暴露了考生對一些想當然認為熟悉的內容其實并無掌握的缺陷。
第四,文章寫作凸顯“形散而神不散,面散而點不散”的特征。從最開始的簡單議論文,發(fā)展到地方考試中讓眾考生目不暇接的新稱謂“策論文”“政論文”“政評文”等,申論的作文文體正變得愈發(fā)廣泛,但從國考的嚴謹性來看還是很值得推崇的,畢竟是展露觀點和評情議政的文章,對于嚴肅性的偏離也是有一定限度的。很多同學善于寫作散文和詩歌等,在申論大綱中雖未有明確規(guī)定禁止,但顯然這是在劍走偏鋒,否則申論文章完全可以寫成微劇本了,那便也在獲得了寫作自由的同時付出了接受不公允評判的代價。觀點、邏輯、結構、語言、立意等依舊是申論作文的核心。即便是對于2010年浙考中“后天的拷問”這樣的題目,也要抵御非理性沖動下糖衣炮彈的誘導,就事論事更要入木三分,觀點新穎更要涇渭分明。
相關推薦:
國家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安徽 | 浙江 | 山東 | 江西 | 福建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