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鏈接】
2013年6月8日,由北京師范大學主辦、國家外國專家局支持、首都文化創(chuàng)新與文化傳播工程研究院承辦的“文化‘走出去’:中國文化的價值應用與傳播路徑”論壇在英東學術會堂舉行。
6月4日至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宣部部長劉奇葆在廣西調研。他強調,要認真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深入推進文化改革發(fā)展,進一步樹立開放意識,加強對外文化交流合作,推動具有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優(yōu)秀文化產品走出去,不斷提升中華文化國際影響力,更好地服務于我國經濟社會發(fā)展大局。
【標準表述】
[綜合分析]
當今世界,國與國的競爭主要表現在經濟、軍事和文化的競爭上,三者之間也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在這其中,文化競爭實則是人心向背的競爭,是國家形象的競爭。誰占據了文化發(fā)展的制高點,誰就能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掌握主動權。
所謂文化走出去,就是開展多渠道多形式多層次的對外文化交流,廣泛參與世界文明對話,不斷提高文化國際傳播能力,不斷發(fā)展外向型的文化產業(yè),擴大我國文化產品和服務在世界市場上的份額,從而增進國際社會對中華文化和中國的認識,增強中華文化的國際影響力和我國的國際話語權,進一步提升我國的文化軟實力。
[特征]
當代中國文化主要呈現出如下鮮明特征:
一是當代中國文化是傳承的文化。中華民族擁有五千年的文明史,綿延不絕、生生不息,是當代中國文化進步發(fā)展的深厚根基。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創(chuàng)造性地繼承五四運動以來新文化運動的成果,以馬克思主義的唯物史觀看待和分析傳統(tǒng)文化,逐步推進著對傳統(tǒng)文化的現代解讀、重構和創(chuàng)新,形成了對傳統(tǒng)文化既有揚棄、又有傳承與發(fā)展的當代文化。
二是當代中國文化是發(fā)展的文化。與時俱進、不斷創(chuàng)新是當代中國文化的本質特征。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以深厚的文化傳統(tǒng)與優(yōu)越的政治制度為保障,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以追求先進、科學、進步的文化為先導,文化發(fā)展經驗不斷豐富,文化成果日益豐碩,當代中國文化發(fā)生了飛躍性的進步,形成了具有鮮明特色的社會主義先進文化。
三是當代中國文化是包容的文化。兼收并蓄、包容百家體現了當代中國文化的強大生命力。當代中國文化始終堅持以民族文化為主體,同時面向世界,堅持尊重文明的多樣性,與世界各國優(yōu)秀文化平等交流,互相借鑒,創(chuàng)造并形成了具有鮮明時代特征、開放包容的民族形式與民族風骨。從傳統(tǒng)文化到現代文化,從民族文化到流行文化,我國各種文化和諧共生、相互影響、融合發(fā)展,顯示出當代中國文化開放包容、海納百川的胸懷。
四是當代中國文化是和平的文化。中國文化是崇尚和平的文化,中國和平發(fā)展道路構成當代中國文化的重要內涵。當代中國文化追求和諧文化,反對沖突文化、暴力文化、強權文化,堅持對內構建和諧社會,對外推動構建和諧世界。在當代中國,無論是科學發(fā)展的觀念、和諧社會的目標,還是改革開放的道路,都是中國文化和諧精神與中國人民和平愿望的集中體現。和平發(fā)展的當代中國文化引起了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贏得各國人民的贊賞。
[措施]
一要堅定不移地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做大做強一批外向型文化企業(yè),盡快形成以國有文化企業(yè)為主體、多種所有制企業(yè)共同參與的文化產品和文化服務出口新格局。
二要增強企業(yè)的國際化經營能力,努力拓展文化出口的平臺和渠道,推動我國文化產品和文化服務進入境外主流社會和主流人群。
三要推動文化與科技的深度融合,充分運用現代科技改造傳統(tǒng)文化產業(yè),大力發(fā)展文化創(chuàng)意、數字出版、數字影視、網絡電視、動漫游戲等新型文化業(yè)態(tài),打造一批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知名文化品牌,努力形成以技術、品牌等為核心的出口競爭新優(yōu)勢。
四要把對外文化貿易與外交、對外援助結合起來,與對外宣傳、對外文化交流結合起來,推動文化貿易上水平、上臺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