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實現(xiàn)政府三大轉變 著力提升政府公信力
——從“被××”的流行到“給力”的大熱
西方哲學家史里斯•博克說:“信任是我們必須保護的東西,因為它就像空氣和水源一樣,一旦受損,我們所居住的社會就會土崩瓦解!比绾握日帕,已成為世界性課題!氨痪蜆I(yè)”、“被小康”、“被高速”等被字句的出現(xiàn),以一種更加強烈的方式,表達著民眾對政府的數(shù)據(jù)或說辭的懷疑與不信任。
“被××”和“給力”都是近兩年大熱的網(wǎng)絡用語,被主流媒體和廣大網(wǎng)民們爭相使用和模仿。這二者的出現(xiàn)有著相似的原因——都反映出社會公眾的一種期待和訴求;同時又揭示出一種民主的覺醒:由被動到主動,由民眾的消極抵抗到尋求政府的積極解決。正是這種覺醒、這種懷疑精神,成為扶正公權力、防范各自潛在危險的動力之源,對政府信息的公開、權力的監(jiān)督提出了更高要求。為使政府的舉措更加“給力”,各級政府應盡快轉變政府職能,著力提升政府公信力。
轉變一:從片面追求政績到真正尊重民意。一個政府的威信來自哪里?首先來自于實實在在地為老百姓辦實事。人民群眾對政府公信力的反應,不是聽政府怎么說,關鍵是看政府是不是真正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一些官員為謀求升遷高位,把政績當作邀功請賞的籌碼,渾然不睬客觀事實,甚至剝奪民眾的權利,造成干群關系的疏遠和惡化,嚴重影響了政府公信力。因而,政府要牢記發(fā)展為了人民這一根本目的,在改善教育、醫(yī)療、住房等民生事項方面加大投入,及時將發(fā)展成果惠及廣大人民群眾,用執(zhí)政為民的實際行動和具體成果,贏得廣大人民群眾的信任。
轉變二:從消息封鎖、隱瞞不報到信息公開。F省警方在案件處理中采取“不告知”的態(tài)度,侵犯當事人家屬及其單位的知情權,不僅令民眾對公權力失去信心,也令法制建設遭到破壞。因此,提高政府公信力,第二項轉變就要加強信息公開力度。各級政府機關要結合本部門、本單位、本系統(tǒng)的特點,以關系群眾切身利益的重要事項和本部門的核心權力為重點,不斷豐富政務公開的內容,提升政務公開工作的質量和水平。要對每一個行政行為和行政權力都必須明確具體內容、權責范圍、負責單位、完成時限、具體標準以及考核監(jiān)督的方法和途徑,以透明促公信。
轉變三:從數(shù)據(jù)虛假、自欺欺人到帶頭誠信。信用是信任的基石,缺乏信用的政府是無法得到群眾的信任和認可的。作為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示范者、倡導者和組織者,政府的信用程度具有代表性和權威性。政府公信力,是用誠實守信集聚起來而放射出的一種影響力和號召力。那些冷冰冰的數(shù)字、指標,虛假的數(shù)據(jù),不能使百姓真正的“富!焙汀靶腋!。政府能不能正確行使權力,能不能遵守規(guī)則,做到“言必信,行必果”,決定著政府公信力的狀況。
政府公信力的高低,直接影響到政府的形象和權威,直接關系到社會信譽體系的建立和完善。一方面,政府要不斷完善自身建設,用實際行動獲得群眾的信任;另一方面,作為一個自信的政府,應該允許公民有不信任的權利、有質疑的權利、有監(jiān)督與批評政府的權利,只有這樣才能得到人民的真正信任,讓政府的建設真正“給力”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