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查看:2014年內科主治醫(yī)師考試神經(jīng)內科輔導匯總
特發(fā)性震顫
【概述】
特發(fā)性震顫(essential tremor,ET)亦稱原發(fā)性震顫,是以震顫為唯一表現(xiàn)的常見的運動障礙疾病,普通人群的患病率為0.3%~1.7%,大于40歲為5?5%,70--~79歲為12.6%。1/3以上患者有陽性家族史,呈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發(fā)病機制不明。
【臨床表現(xiàn)】
(一)一般情況
起病隱襲,緩慢進展。各年齡組均可發(fā)病,但多見于4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
(二)震顫特點
震顫頻率為 5~8Hz。主要表現(xiàn)為姿勢性震顫和(或)動作性震顫,精神松弛或休息、靜止位時減輕或消失,情緒緊張、疲勞或受檢時加重。部分患者在飲酒后震顫可暫時緩解。
(三)震顫部位
通常從一側手部或前臂開始,逐漸擴展至同側上肢及對側上肢,也有從頭頸部首先出現(xiàn)。主要累及部位一般依次為:上肢(95%)、頭部(34%)、下肢(20%)、言語(12%)、面部和軀干(各5%)。
(四)無肌張力改變或運動緩慢等
【診斷要點】
(一)診斷
中老年人經(jīng)常出現(xiàn)上肢姿勢性和(或)動作性震顫,不伴其他神經(jīng)系統(tǒng)癥狀和體征,實驗室檢查元異常,應考慮ET的診斷。需注意與帕金森病、肝豆狀核變性、甲亢等鑒別。
(二)診斷標準
美國運動障礙學會和世界震顫研究組織提出ET的診斷標準:
1.核心標準①雙手及前臂的動作性震顫;②無齒輪現(xiàn)象,不伴有其他神經(jīng)系統(tǒng)體征;③或僅有頭部震顫,但不伴有肌張力障礙。
2.次要標準①病程超過3年,有陽性家族史;②飲酒后震顫減輕。
3.排除標準①伴有其他神經(jīng)系統(tǒng)體征,或在震顫發(fā)生前不久有外傷史;②由藥物、焦慮、抑郁、甲亢等引起的生理亢進性震顫;③有心因性震顫的病史;④突然起病或分段進展;⑤原發(fā)性直立性震顫;⑥僅有位置特異性或目標特異性震顫,包括職業(yè)性震顫和原發(fā)性書寫震顫;⑦僅有言語、舌、頦或腿部震顫。
【治療方案及原則】
癥狀輕微、對工作和(或)生活未造成影響者可暫不用藥,癥狀明顯者需給予治療。
(一)藥物治療
1.Β-腎上腺素能阻滯劑 可用普萘洛爾(proprataol01,心得安),10~20mg,每日3次,最大不超過90mg/d。?梢鹦穆蕼p慢。下列情況擬為相對禁忌證:①心功能不全,特別是未獲良好控制時;③二~三度房室傳導阻滯;③哮喘或其他支氣管痙攣疾病;④胰島素依賴性糖尿病,因為普萘洛爾能夠阻斷糖尿病患者低血糖時正常的腎上腺素能反應。脈搏須保持在60次/分以上。其他少見的副作用包括疲乏、惡心、腹瀉、皮疹、陽痿、抑郁等。阿羅洛爾(arot:inolol,阿爾馬爾)為13和僅腎上腺素能阻滯劑,10mg,每日3次,療效較佳,不良反應較少,但價格較昂貴。
2.撲米酮(撲癇酮) 使用須從小劑量(25mg/d)開始,緩慢逐增劑量,每次25mg,直至有效而不出現(xiàn)不良反應,有效劑量為150~350mg/d,最大劑量不超過250mg,每日3次(極少用至此劑量)。副作用有眩暈、惡心、姿勢不穩(wěn)等。如果單一用藥無效時,可嘗試普萘洛爾和撲米酮聯(lián)合治療。
3.鎮(zhèn)靜劑可選用阿普唑侖0.2~0.4mg/次,氯硝西泮0.5~1.0mg/次,或苯巴比妥15~30mg/次,每次1/4~1/2片,每日3次,最大不超過1片/次,每日3次。不良反應主要是嗜睡。
4.其他藥物鈣離子拮抗劑氟桂利嗪、尼莫地平、硝苯地平,碳酸酐酶抑制劑醋甲唑胺均可應用。
(二)非藥物治療
1.A型肉毒毒素(BTX-A) BTX-A局部注射能有效減輕肢體、軟腭等部位的震顫,療效維持約3~6個月。副作用除有一定程度的暫時性肌無力外,無其他嚴重不良反應。
2.手術 對于藥物正規(guī)治療無效、嚴重的單側ET患者,可考慮立體定向手術治療,如毀損術或深部電刺激治療。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