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jié) 思維的概述
識記:
1、思維:是人腦對客觀事物進行的間接的、概括的反映。它具有間接性和概括性的特征。
2、思維的種類
(1)從個體發(fā)展看,思維可分為動作思維、形象思維和抽象思維(邏輯思維)。抽象思維:是以概念、判斷、推理的形式反映事物本質特性和內在聯系的思維。
(2)根據思維探索答案的方向,思維可分為集中思維和發(fā)散思維。發(fā)散思維:是根據有已有信息,從不同角度、不同方向尋求多樣答案的思維。
3、思維的形式有概念、判斷、推理。兒童概念掌握的形式有概念的形成和概念的同化兩種。
4、創(chuàng)造性思維
(1)定義:運用全新的方案或程序解決問題的思維。
(2)創(chuàng)造性思維過程的四個階段:準備、醞釀、闡明、證實。
(3)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主要特征:發(fā)散性。美國心理學家吉爾福特認為發(fā)散性主要表現為流暢、變通和獨特。
領會:
1、思維的過程:
(1)思維過程的基本操作:分析和綜合。
(2)思維過程的具體表現:比較、分類、抽象、概括、具體化、系統化。抽象是在頭腦中抽出一些事物的共同的本質屬性,舍棄其非本質屬性的過程。概括是在頭腦中把從同類事物中抽取出來的共同本質屬性結合起來,并推廣到同類其它事物的思維過程。
2、思維品質的判斷指標:
思維的廣闊性、思維的深刻性、思維的靈活性、思維的敏捷性、思維的批判性。
第二節(jié) 小學兒童的思維
領會:
小學兒童思維發(fā)展的一般特點
1、從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逐步向以抽象邏輯思維為主過渡。
這一過渡,存在著一個轉折時期,一般認為關鍵在四年級(約10歲~11歲)。兒童思維發(fā)展有著巨大的潛力,正確的教育可極大的促進兒童思維的發(fā)展,并促使兒童的思維提前從具體形象思維向以抽象邏輯思維過渡。
2、小學兒童思維的基本過程日益完善。
小學低年級兒童只能在直接感知的條件下進行分析綜合。隨著知識的積累,小學中、高年級兒童已能在表象和概念的基礎上進行抽象的分析與綜合。
3、小學兒童抽象邏輯思維的自覺性開始發(fā)展。
在正確的教育下,兒童逐步學會對自己的思維進行反省,即“對思維進行思維”,以檢查和調節(jié)自己的思維。
應用:
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小學兒童的思維能力?(聯系實際)
1、發(fā)展兒童的言語。
主要是通過教學活動進行的。首先豐富兒童的詞匯。其次通過閱讀、寫作掌握詞的運用,使兒童的思維從具體形象向詞的思維水平發(fā)展。此外還可以通過一些活動的開展進一步豐富兒童的詞匯,推動思維的發(fā)展。
2、豐富兒童的感性經驗
(1)在教學中,教師應注意適當運用實物、圖片及各種直觀教具,并根據教育教學需要組織參觀訪問、游覽等活動。
(2)教師在豐富兒童感性經驗的同時,要善于引導兒童進行抽象的思維活動。
3、在教學中加強對兒童思維的訓練
(1)運用變式與比較,幫助兒童形成正確的概念。
(2)教給兒童思考問題的方法。
A、教會兒童以直觀材料幫助思維。
B、教給兒童邏輯推理的方法。
C、正確運用教學語言進行訓練,培養(yǎng)學生正確理解題意的能力。
(3)適當開展思維形式訓練和教學技術訓練。
演繹推理訓練;歸納推理訓練;類比推理訓練;思維沖擊法訓練。
相關推薦:2010教師資格小學心理輔導案例:“單邊主義”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山東 |
安徽 | 浙江 | 江西 | 福建 | 深圳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