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事件概述
中秋節(jié)將至,征收“月餅稅”引起公眾廣泛關注。近日,媒體報道稱,據北京市地稅局的工作人員介紹,按照《個人所得稅法實施條例》,各公司中秋節(jié)所發(fā)放的月餅,在繳稅范圍內,需將月餅的市場價值加入到員工的工資內,然后按照工資標準的個稅進行扣除。
據了解到,月餅要計入工資,進行個稅扣除的說法,主要依據的法律條款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實施條例》規(guī)定,個人取得的應納稅所得,包括現金、實物和有價證券。相關人員據此認為,月餅屬于“實物”。
所謂“月餅稅”,最初是由南京市而來。據媒體報道,2009年9月,南京市地稅部門相關人士表示,根據《個人所得稅法實施條例》(下稱《條例》)規(guī)定,單位發(fā)放月餅等任何實物均應并入工資薪金所得扣繳個人所得稅。
關于征收“月餅稅”的問題在社會上引起一場不大不小的風波。目前,經過一段時間的媒體討論和專家釋惑,結論已經越來越明確:所謂“月餅稅”其實就是個人所得稅,從稅法角度看的確合法應收,且已長期征收而并非新稅種。值得進一步指出的是,鑒于我國公民的“稅感”日益強烈,“加稅焦慮”日重,如何采取措施讓賦稅更加公平合理、稅收的使用更加科學和面向公眾,讓公眾的“稅感”中幸福的成分不斷增加顯得尤為重要。
二、模擬題
中秋節(jié)將至,媒體報道稱,各公司中秋節(jié)所發(fā)放的月餅在繳稅范圍內,需將月餅的市場價值加入到員工的工資內,然后按照工資標準的個稅進行扣除。此事引起公眾廣泛關注。對此你怎么看?
三 、參考解析
中秋將至,在全國都在計劃過個團圓節(jié)的時候,一條征收“月餅稅”的報道引起民眾強烈反映與廣泛關注。
我們可以看出,征收“月餅稅”有其合理之處!秱人所得稅法實施條例》中確有規(guī)定,“個人取得的應納稅所得,包括現金、實物和有價證券。所得為實物的,應當按照取得的憑證上所注明的價格計算應納稅所得額!彼^“月餅稅”其實就是個人所得稅,從稅法角度看的確合法應收,且已長期征收而并非新稅種。據了解,修訂后的個人所得稅法9月1日實施后,如果單位發(fā)放月餅,即“扣除法定五險一金后的工資+月餅實際購買市場貨幣價格” 超過3500元的個人,才需要繳納個人所得稅,否則就在免征額之下,無需繳稅!案鶕碌拿庹黝~,大部分二三線城市的工薪階層應該可以免于繳納‘月餅稅’。”
既然是久已存在的稅種,為何會引起如此大的反響?
第一,我國稅制結構中流轉稅等間接稅是稅收收入的主體。根據財政部數據,2010年,主要以國內增值稅、消費稅和營業(yè)稅組成的流轉稅,占同期國內稅收總額的五成以上,間接稅的“稅感”并沒有直接稅來得強烈。在這樣的背景下,“月餅稅”的征收就帶來了直觀感受。同時,由于8月份南京等地出現的婚前房加名稅等一些新稅出現、社會物價上漲的現實、一些稅款沒有用于正確的用途等,給大家?guī)砹藢τ诟鞣N稅的焦慮感、生活的焦慮感。
第二,月餅作為傳統(tǒng)節(jié)日中秋節(jié)的傳統(tǒng)美食,所代表的不僅僅是一種食品,其實更多的是包含著一種深沉的感情。對于月餅征稅,在重感情的中國人心里,會有些不能接受。
第三,月餅稅涉嫌重復征稅。有行業(yè)人士測算,月餅在生產加工的過程中,要繳納17%的增值稅,而單位計算個人所得稅時候,不但未扣除增值稅部分,還要累加重復征稅。
第四,《個人所得稅法實施條例》中的相關規(guī)定與全國人大頒布的《個人所得稅法》存在一定的分歧。由全國人大頒布的《個人所得稅法》第4條規(guī)定,“福利費”可以免納個人所得稅。既然作為貨幣發(fā)放的“福利費”免稅,那么,依據法理,月餅是實物發(fā)放的“福利”,同樣應該與“福利費”免稅一樣也享受免個稅待遇。以《個人所得稅法》為依據,地方政府將單位中秋節(jié)發(fā)放的“福利”月餅認定為應納稅的“實物”是不合法理的。從法律的效力來看,全國人大頒布的《個人所得稅法》效力也要高于國務院頒布的《條例》。
第五,對于征收“月餅稅”,從實際操作上來講具有很大的困難。由于“月餅稅”的監(jiān)管難度,老實的單位繳納了“月餅稅”,而不交的也很難查到,反而造成了不公平。同時,在中秋佳節(jié)期間贈送月餅,已經成了一項節(jié)日傳統(tǒng)。而公司發(fā)放給員工的禮品應該是對員工表示感謝和鼓勵,是一種節(jié)日期間增進感情的做法。
當然,為了防止借節(jié)日禮品之名逃避個稅,稅務部門可以設立一個實物福利發(fā)放的臨界點,超過限額應強制要求主動申報,這樣能夠切實加強對于某些單位亂發(fā)福利的監(jiān)管力度。
總之,授權立法應該得到進一步規(guī)范,這樣才能保證稅收法定原則不被踐踏,群眾的利益得到根本保證。
國家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安徽 | 浙江 | 山東 | 江西 | 福建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