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口腔 新生兒口腔黏膜柔嫩,容易損傷感染。 舌短寬,頰部有脂肪墊,有較好吸吮功能。 唾液腺發(fā)育不成熟,分泌量少,3~4 個月逐漸增多。
2.食管 新生兒食管長約 10cm,1 歲時11~12cm,學(xué)齡兒童20~25cm。 具有 3 個狹窄部位,通過膈部的狹窄相對較窄。
3.胃 嬰兒胃呈水平位,賁門肌發(fā)育差,而幽門括約肌發(fā)育良好,常發(fā)生胃腸逆向蠕動,若哺乳時咽入空氣,極易發(fā)生溢乳。 胃容量在新生兒約 30~60ml,1~3 個月 90 ~150ml,1 歲時 250~300ml。 胃內(nèi)的排空時間與食物種類有關(guān),脂肪、蛋白質(zhì)以及高滲溶液,在胃內(nèi)的排空時間較長。 一般水為 1.5~2 小時,母乳為 2~3 小時,牛乳為 3~4小時。
4.腸及腸道菌群 嬰兒腸道總長度約為身長的 6 倍(成人是 4.5 倍),腸黏膜面積相對較大,黏膜血管豐富,有利于營養(yǎng)吸收,但腸道感染時,腸道內(nèi)細菌及毒素或病毒也容易進入血液引起全身中毒癥狀。 腸系膜相對較長,活動度大,易患腸套疊及腸扭轉(zhuǎn)。 小兒直腸相對較長,黏膜和黏膜下層固定差,肌層發(fā)育不良,易脫肛。 哺乳后結(jié)腸和直腸有細菌繁殖,母乳喂養(yǎng)兒以雙歧桿菌為主,人工喂養(yǎng)兒則以非致病的大腸埃希菌為主。 腸道菌群失調(diào)可造成腹瀉。
5.肝 嬰幼兒正常肝臟在右肋下觸及 1~2cm,柔軟、無壓痛,6 歲后肋下即觸不到。
6.消化酶 3 個月以下嬰兒唾液淀粉酶產(chǎn)生較少,嬰兒胃液酸度及各種酶的活性較成人低,6 個月以下小兒胰淀粉酶活性較低,1 歲后接近成人。 胰脂肪酶和胰蛋白酶的活性也很低,到 6~12 個月才接近成人。 故勿過早喂淀粉類食物,對脂肪和蛋白質(zhì)的攝入也應(yīng)有一定比例。
7.嬰兒糞便
(1) 胎糞:新生兒于生后第一次排出胎糞呈墨綠色,質(zhì)黏稠,無臭味,持續(xù) 2~3 天,由腸道脫落的上皮細胞、濃縮的消化液、膽汁及吞入的羊水組成。
(2) 人乳喂養(yǎng)兒糞便:呈金黃色,均勻糊狀,偶有細小乳凝塊,有酸味,每日 2~4 次。
(3) 牛、羊乳喂養(yǎng)兒糞便:呈淡黃色,較稠,含乳凝塊較多、較大,多成形,為堿性或中性,量多,較臭,每日 1~2 次。 添加淀粉或糖類食物可使糞便變軟。
(4) 混合喂養(yǎng)兒糞便:與喂牛乳者相似,添加谷類、蛋、肉及蔬菜等輔食后,糞便性狀接近成人。 大便次數(shù)突然增加、變稀,性狀改變應(yīng)視為異常。
A1 型題
1.唾液腺發(fā)育,唾液分泌逐漸增多,能產(chǎn)生較多淀粉酶的時間是(D)
A.出生時 B.1 個月 C.2 個月 D.3~4 個月 E.5~6 個月
2.正常新生兒胃容量為(C)
A.10~20ml B.20~30ml C.30~60ml D.50~70ml E.80~100ml
3.正常 1 歲小兒胃容量為(E)
A.120~150ml B.150~180ml C.180~200ml D.200~250ml E.250~300ml
B 型題
A.深綠色、黏稠、無臭味 B.金黃色、糊狀、無臭味,每日 2~4 次 C.淡黃色、較干、有臭味,每日 1~2 次
D.褐色半成形 E.稀水奶瓣、蛋花湯樣
1.胎便(A)
2.人乳喂養(yǎng)兒的糞便(B)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山東 |
安徽 | 浙江 | 江西 | 福建 | 深圳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nèi)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