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查看:2016年中醫(yī)執(zhí)業(yè)醫(yī)師《中藥學》章節(jié)復習筆記匯總
第十九單元 平肝息風藥
第一節(jié) 概述(略)
第二節(jié) 平抑肝陽藥
石決明
咸,寒。
平肝潛陽—肝陽上亢之頭暈頭痛、急躁易怒等。
清肝明目—長于治肝火目赤疼痛,視物昏花等。
珍珠母
【功效】平肝潛陽,安神,定驚明目,外用燥濕收斂。
【用法用量】煎服,l0~25g,宜打碎先煎;蛉胪、散劑。外用適量。
牡蠣
【性味歸經】咸,微寒。歸肝、膽、腎經。
【功效】重鎮(zhèn)安神,潛陽補陰,軟堅散結。
【應用】
(1)心神不安,驚悸失眠。常與龍骨相須為用,如桂枝甘草龍骨牡蠣湯。
(2)肝陽上亢,頭暈目眩。
(3)痰核,瘰疬,癥瘕積聚。
(4)滑脫諸證。此外,鍛牡蠣有收斂制酸作用,可治胃痛泛酸。
牡蠣與龍骨
均有重鎮(zhèn)安神、平肝潛陽、收斂固澀作用。均可用治心神不安、驚悸失眠,陰虛陽亢,頭暈目眩及各種滑脫證。
但牡蠣平肝潛陽功效為優(yōu),又有軟堅散結,制酸止痛之功;而龍骨長于鎮(zhèn)驚安神,收斂固澀作用強于牡蠣,又可收濕斂瘡。
代赭石
苦,寒。
平肝潛陽—特點:平肝兼清肝。用于肝陽上亢證,肝火亢盛驚狂證。
重鎮(zhèn)降逆—嘔惡,喘息。
煅用涼血止血—血熱氣逆之吐血、衄血、崩漏。
刺蒺藜
苦、辛,平。
平肝潛陽:肝陽眩暈證。
疏肝解郁:脅痛、乳汁不下、癥瘕等。
祛風明目:風熱上攻之目赤腫痛等。
第三節(jié) 息風止痙藥
羚羊角
咸,寒。
平肝息風—熱極生風證(高熱抽搐譫語),肝陽上亢證,驚狂證。
清肝明目—肝火目赤腫痛。
清熱解毒—溫病壯熱發(fā)斑,皮膚瘙癢等。
水煎1—3g,研末每次0.3—0.6g。
牛黃
【性味歸經】甘、涼。歸心、肝經。
【功效】化痰開竅,涼肝息風,清熱解毒。
【應用】
(1)熱病神昏。用于治療溫熱病熱入心包及中風、驚風、癲癇等痰熱阻閉心竅諸證,如安宮牛黃丸。
(2)小兒驚風、癲癇。治療小兒急驚風之壯熱神昏、驚厥抽搐等證。
(3)口舌生瘡,咽喉腫痛,牙痛,癰疽疔毒。
【用法】入丸、散劑,每次0.15~0.35g。外用適量,研末敷患處。
天麻與鉤藤功效主治異同
相同點:息風止痙、平肝潛陽,治療肝風內動之抽搐痙攣、半身不遂等,肝陽上亢之頭暈頭痛等。
同中之異:天麻息風用于諸內風證,鉤藤可清熱,則長于治肝熱生風證;天麻治頭暈,虛實咸宜,鉤藤則長于治肝火上攻之頭暈頭痛。
不同點:天麻又能祛風通絡,治療痹證。
地龍
咸,寒。主下行主通。
清熱定驚—熱極生風證,癲癇,熱毒瘡癰。
通絡—半身不遂,風濕熱痹證。
平喘—肺熱咳喘。
利尿—熱淋,小便不利等。
相同點:僵蠶、全蝎、蜈蚣皆為蟲類息風藥,均能息風止痙,應用于驚風、抽搐,中風半身不遂,口眼歪斜等,均能解毒散結,用于瘡癰腫毒或痰氣互結之瘰疬、痰核以及蛇蟲咬傷等。
不同點:
僵蠶尚有祛風化痰散結之功,可用于外感風熱頭痛,咽痛及皮膚癢疹等。
全蝎、蜈蚣二藥相須有協(xié)同增效作用。但全蝎性平,息風止痙,攻毒散結之力不及蜈蚣;蜈蚣力猛性燥,善走竄通達,息風止痙功效較強,又攻毒療瘡,通痹止痛效佳。
關注"566執(zhí)業(yè)醫(yī)師考試"微信,第一時間獲取試題、最新資訊、內部資料信息!
執(zhí)業(yè)醫(yī)師題庫【手機題庫下載】 | 微信搜索"566執(zhí)業(yè)醫(yī)師考試"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