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模擬試卷 |
第 3 頁:答案及解析 |
一、單項選擇題
1.[答案]A。解析:根據右手螺旋定則,環(huán)形電流可以等效為小磁針,小磁針的N極指向右,根據異性相吸,知線圈向左運動,故A正確.B、C、D錯誤。
2.[答案]D。
3.[答案]B。解析:由圖知,蠟燭放在2倍焦距之外,此時成縮小、倒立的實像,照相機是根據這個原理制成的。而幻燈機是根據物距處于f和2f之間時,成放大、倒立的實像原理制成,故A選項說法錯誤。由于成的實像是倒立的,所以蠟燭越燒越短,光屏上燭焰的像就應該越向上移動,故B選項說法正確。要使光屏上的燭焰的像變小,蠟燭應遠離凸透鏡,故C選項說法錯誤。為了便于從不同方向觀察光屏上的像,光屏應選用較粗糙的毛玻璃板,故D選項說法錯誤。故選B。
4.[答案]D。解析:當S接通時,L的自感系數(shù)很大,對電流的阻礙作用較大,L1和L2串接后與電源相連,L1和L2同時亮,隨著L中電流的增大,L的直流電阻不計,L的分流作用增大,L1的電流逐漸減小為零,由于總電阻變小,總電流變大,L2的電流增大,L2燈變得更亮。當S斷開,L2中無電流,立即熄滅,而電感L將要維持本身的電流不變,L與L1組成閉合電路,L1燈要亮一下后再熄滅。綜上所述,選項D正確。
5.[答案]D。
解析:交流電流的有效值是根據電流的熱效應得出的,線框轉動周期為T,而線框轉動一周只有
二、簡答題
9.[參考答案]
(1)通過“來自地球的力”這節(jié)課,大家學習了重力的大小與方向等知識。同學們思考,假如在地面以下很深的井里,松開手中的物體,它是不是同樣往下掉落?我們學習過的“重力的方向總豎直向下”這一結論還成立嗎?
(2)作業(yè)一直是物理教學的重要手段。作業(yè)評價應當讓學生展示出解決問題的思維過程,讓學生通過作業(yè)看到自己的成果和不足。合理運用作業(yè)評價對于學生的發(fā)展很有幫助。新課程理念下的作業(yè)評價形式應該是豐富多彩的,除了傳統(tǒng)的解答習題之外,還可以包括觀察、小實驗、小制作、調查、探索信息等。這些作業(yè)形式可以更好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fā)學生的思維,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學習的自主性和合作精神。
10.[參考答案]
理論聯(lián)系實際原則是指教學要以學習基礎知識為主導,從理論與實際的聯(lián)系上去理解知識,注意運用知識去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達到學懂會用、學以致用的目的。
教師在教學生溫度的概念時_可以讓學生仔細觀察生活中冰塊遇熱融化、水蒸發(fā)等現(xiàn)象,從中引導學生了解“溫度”的意義。使學生理解各種熱現(xiàn)象的基礎是“溫度”這個量變化引起的。學生對溫度概念有了一定的認識,教師可讓學生解釋生活生產中其他與熱有關的現(xiàn)象,比如食鹽晶體的融化、液氧怎么儲存、霜的形成等等。最終是讓學生把所學知識運用在生活中.形成技能、經驗。
三、案例分析題
11.[參考答案]
(1)該生的描述是錯誤的,作為一些物理公式在數(shù)學意義上成立,但在物理意義上是不一定成立的。公式R=U/I是電阻的定義式,其電阻R的大小是由導體的長度、橫截面積以及材料決定的,與導體兩端的電壓和通過的電流是無關的,電壓U與電流,的比值是一恒量。
(2)設計思想:該生對于電阻與電壓和電流到底有無關系心存疑惑,所以需要通過實驗加以驗證,使學生對電阻的定義式有一正確的認識和理解。
教學片段:
老師:同學們,上一節(jié)課我們通過什么樣的實驗方法驗證了歐姆定律?對歐姆定律如何進行描述呢?
學生1:是通過控制變量法進行驗證的。
學生2:歐姆定律的內容是,導體中的電流與導體兩端的電壓成正比,與導體的電阻成反比,可表示為I=U/R。
老師:兩位同學回答得非常好。對于歐姆定律的表達式我們進行變形推出R=U/I,對于這個公式,大家思考
一下,是否可以說導體的電阻與導體兩端的電壓成正比,與導體的電流成反比呢?為什么?
學生3:我認為可以,推導式與歐姆定律的表達式有相同之處。從數(shù)學的角度來說兩個公式的性質是一樣的。
學生4:我認為不可以,因為導體的電阻是導體的一種性質,電阻的大小是由導體的長度、橫截面積以及材料決定的。。
學生5:電阻與電壓和電流是否有關,我感到不好確定。
老師:同學們對于這個問題都發(fā)表了自己的見解,到底哪個觀點正確,我們應該通過什么樣的方法加以論證呢?
學生6:我們可以通過實驗來進行驗證。
老師:對,實踐才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請同學們進行一下實驗設計。
(學生設計實驗電路圖,確定實驗儀器并設計實驗表格,然后學生分組實驗探究。同學之間、小組之間對實驗數(shù)據進行歸納總結)
小組一:我們小組用一個5 Ω電阻做實驗,當兩端電壓增大多少倍時,電流也隨著增大多少倍,電壓和電流的比值是不變的。
小組二:我們小組分別用5 n和10 Q電阻做實驗,無論電阻兩端的電壓和電流增大還是減小,根據測得的數(shù)據用公式R=U/I計算,電阻R的阻值是保持不變的。所以證明導體的電阻與電壓和電流是無關的。
小組三:我們小組跟其他小組的結論是一樣的。我們認為物理公式有它的特殊性,有些物理公式在物理意義和數(shù)學意義上都是成立的,例如歐姆定律,I=U/R;而有些物理公式在物理意義上是不成立的,例如R=U/I。
老師:同學們總結得很好,對于電阻的定義式R=U/I,我們發(fā)現(xiàn)這個比值是一恒量,對于類似的問題我們在以后學習的時候還會遇到,同學們對物理公式要很好的理解,方能正確進行應用。
12.[參考答案]
(1)教師在講解新的知識點之前,考查學生對舊知識的掌握情況,使新課的教學有了一定的基礎。但教師的教學行為總體上沒有體現(xiàn)新課程標準倡導的從“重結論輕過程”向“重結論更重過程”的轉變。沒有引導學生積
極思考,就急于給出電功率的表達式。對于學生提出的交流電功率的問題,教師直接拒絕的做法會壓制學生的學習興趣。
(2)新的教學片段改進思路:
�、僖龑W生分析電功率都與哪些因素有關,在計算固定電阻的功率時,讓學生弄懂電壓、電流、電阻哪個參量是不變的。結合焦耳定律和功率定義式推出電功率的兩種表達式。
�、趯W生提出的交流電功率的問題,可以適當引入平均值與瞬時值的概念。而不是直接轉向教材,這樣就遏制了學生提問題的積極性。
教師資格題庫【手機題庫下載】 | 微信搜索"566教師資格"
相關推薦:
2016年中小學教師資格模擬試題匯總(各科目)|各科目章節(jié)習題匯總
2016教師資格《中學教育知識》提分卷 | 《中學教育知識能力》各類試題
2016教師資格《中學綜合素質》模擬卷 |《中學教育知識與能力》模擬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