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單項選擇題 |
第 2 頁:簡答題;材料分析題;教學設計題 |
第 3 頁:答案:單項選擇題;簡答題 |
第 4 頁:答案:材料分析題;教學設計題 |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15小題。每小題2分,共30分)
1.教育的質的規(guī)定性主要體現(xiàn)在( )。
A.教育具有社會性
B.教育具有相對獨立性
C.教育是培養(yǎng)人的社會活動
D.教育是一種轉化活動的過程
2.20世紀60年代初,( )發(fā)起課程改革運動,自此,美國教育心理學逐漸重視探討教育過程和學生心理,重視教材、教法和教學手段的改進。
A.布魯納
B.桑代克
C.皮亞杰
D.廖世承
3.下列選項中哪一項不是教育科學研究的基本原則?( )
A.發(fā)展性原則
B.客觀性原則
C.系統(tǒng)性原則
D.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原則
4.班會、晨會活動屬于( )。
A.日常性班級活動
B.競賽性班級活動
C.工作性班級活動
D.階段性班級活動
5.一般情況下,問卷時間的長度應控制在( )。
A.30分鐘之內
B.30~40分鐘
C.40~50分鐘
D.50~60分鐘
6.人的身心發(fā)展的年齡特征表明了個體的發(fā)展具有( )。
A.順序性
B.階段性
C.不平衡性
D.差異性
7.有一種學說認為,學習是個體利用智慧對情境與自身關系的頓悟。該學說的創(chuàng)立者是( )。
A.布魯納
B.苛勒
C.奧蘇伯爾
D.加涅
8.當你在閱讀過程中意識到自己沒有理解某個術語,這一過程屬于( )。
A.元認知計劃
B.元認知監(jiān)視
C.元認知調節(jié)
D.元認知體驗
9.首創(chuàng)全身松弛訓練法的心理學家是( )。
A.斯金納
B.巴甫洛夫
C.艾里斯
D.雅各布松
10.老師經(jīng)常用發(fā)小紅花、小卡片等方式鼓勵學生的良好行為,這種改變學生行為的方法是( )。
A.示范法
B.系統(tǒng)脫敏法
C.代幣獎勵法
D.認知調適法
11.小學教育是提高全民族素質的教育,課程門類要齊全,不能重此輕彼,這體現(xiàn)出小學教育的( )。
A.普及性
B.實踐性
C.基礎性
D.發(fā)展性
12.需要層次理論是( )提出的。
A.羅杰斯
B.班杜拉
C.奧蘇伯爾
D.馬斯洛
13.從國外引進的一種學生評價方法是( )。
A.觀察法
B.心理測驗法
C.學生成長檔案袋
D.自述法
14,下面不是小學生品德發(fā)展的特點的是( )。
A.易變性
B.穩(wěn)定性
C.可塑性
D.搖擺性
15.理性一情緒輔導法的基本理論是( )。
A.行為主義
B.人本主義
C.認知心理
D.精神分析
相關推薦: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山東 |
安徽 | 浙江 | 江西 | 福建 | 深圳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