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 頁:參考答案 |
三、材料分析題
1.【考查要點】本題考查的知識點是“對小學課堂教學設計和實施進行恰當評價”。
【參考答案】
(1)兩個教學過程顯示了問題對于探究活動的重要性。“教學一”雖然采集了土壤樣本,提供了學生研究的實物,而且似乎比學生自己采集的土壤更具有典型性,但是它缺少的恰恰是教學活動最重要的東西——學生的需要。學生只有極少的一些泥土,同時關于對土樣的研究有什么意義,學生并不知道。學生進行的是無問題學習。因此,學生只能隨教師而動,或是隨教材而動,活動的目的不明,動機不強。教學中雖然學生也在動手,也在觀察,但研究味太淡,能動性很弱,學習活動變得機械而無生氣了!敖虒W二”則非常關注學生頭腦中的問題,教師非常清楚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對科學探究活動的重要性。教師給了學生產生問題的時空條件——對真實的土壤世界的親密接觸。真切的感知產生真實的問題,形成真的探究動機。更值得注意的是劉老師沒有像我們經(jīng)?吹降哪菢樱褜W生的問題置于一旁,請學生研究教材中或老師提出的問題。針對黑板上的許多問題,老師與學生一起整理討論,在分析的基礎上,共同確定了可以在課堂上研究的、對于進一步認識土壤又有價值的問題,實現(xiàn)了學生的研究活動與其問題和需要基本一致,使研究活動進入學生的真實世界。
(2)科學課不只是在教室、實驗室里,教室外有廣闊的科學探究天地。兩節(jié)課都有土壤實物樣本,但“教學一”學生眼里的樣本只是樣本而已;而“教學二”中學生透過樣本,可以看到真實的土壤世界。室外考察中,學生在掘、看、摸、聞中,對不同的土壤進行比較,全身心地感受土壤的生命信息,使得原本再熟悉不過的事物突然間變得陌生起來。于是一個個意外的發(fā)現(xiàn)被記錄下來,一個個不解的疑問產生了?茖W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可以在更廣闊的生活背景中展開。
(3)情感體驗是小學生科學素養(yǎng)培養(yǎng)的必要因素,應當融會在活動過程中!敖虒W二”與傳統(tǒng)常識教學的不同之處是,整個研究活動需要經(jīng)歷一個多月的時間。獲得有關土壤的一些知識,學習科學探究的能力和方法,并不是教學的全部。讓學生親身投入土壤的研究活動,讓他們親近科學、體驗科學、體驗一份獨特的感受,這更有意義。而“教學一”顯然缺少這種體驗。學習活動中,學生缺少真實感受,缺少了解土壤、研究土壤的欲望,感情投入極少,幾乎是一系列純認知活動。這種學習活動對學生發(fā)展的影響是大打折扣的。
2.【考查要點】本題考查的知識點是“對教學片段進行評價”。
【參考答案】面對剛剛入學的一年級學生,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時應充分考慮到他們的身心發(fā)展特點、年齡特征和認知特點,這位老師用律動式的“摸耳、眨眼、揮手、搖腦袋”,使學生置身于輕松的氛圍之中,用學生熟知的“手”展開教學,無論組織教學,還是復習舊知識都是讓學生在游戲玩樂中進行,體現(xiàn)了“玩中學,學中玩”的教學思想。同時,通過兩個開放性問題的設計,對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起到了很好的作用。這樣教學,會使學生對數(shù)學產生親切感,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學習之中。
四、教學設計題
【考查要點】本題所考查的知識點是“依據(jù)小學生的學習規(guī)律、小學相關學科課程標準,結合教材特點,合理地確定教學目標、教學重點和難點,完成指定內容的教案設計”,這部分知識需要考生掌握。
【參考答案】
圓的周長
教學目標:
1.小學生知道什么是圓的周長。
2.理解并掌握圓周率的意義和近似值。
3.初步理解和掌握圓的周長計算公式,能正確計算圓的周長。
4.培養(yǎng)和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培養(yǎng)學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和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的能力。
5.通過了解祖沖之在圓周率方面所作的貢獻,滲透愛國主義思想。
1. 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比較、分析、綜合及動手操作能力。
傳授新知:
2. (一)復習正方形的周長,猜想圓的周長可能和什么有關系。
1.由比較兩種跑道的長短,引出它們的周長。“你會算嗎?”(如果學生談到角或線的形狀,就順勢引導:正方形是由4條這樣的線段圍成的,圓是由一條圓滑的曲線圍成的)
2.(生答正方形的周長)追問:你是怎么算的?(生答正方形的周長=邊長×4,師板書c=
4a)那你們說說正方形的周長和它的邊長有什么關系?(4倍,1/4)(師:正方形的周長總是它邊長的4倍,這是一個固定不變的數(shù))
3.圓的周長能算嗎?如果知道了計算公式能不能算?看來很有必要研究研究圓的周長的計算方法,下面我們就一起研究圓的周長。(板書課題:圓的周長)
4.猜想:你覺得圓的周長可能和什么有關系?
(二)測量驗證
1.教師提問:你能不能想出一個好辦法來測量它的周長呢?
、偕1:把圓放在直尺邊上滾動一周,用滾動的方法測量出圓的周長。師生合作演示量教具的周長。
、谟美K子在圓上繞一周,再測量出繩子的長短,得到這個圓的周長。
2.①學生動手測量,驗證猜想。學生分組實驗,并記下它們的周長、直徑,填入書中的表格里。
、谟^察數(shù)據(jù),對比發(fā)現(xiàn)。
提問:觀察一下,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呢?(圓的直徑變,周長也變,而且直徑越短,周長越短;直徑越長,周長越長。圓的周長與它的直徑有關系)
3.比較數(shù)據(jù),揭示關系
正方形的周長是邊長的4倍,那么,圓的周長和直徑之間是不是也存在著固定的倍數(shù)關系呢?猜猜看,圓的周長可能是直徑的幾倍?
學生動手計算:把每個圓的周長除以它的直徑的商填入書中表格的第三列。
提問:這些周長與直徑存在幾倍的關系,(3倍多一些),最后師生共同總結概括出,圓的周長總是直徑的3倍多一些,板書:3倍多一些。到底是3倍多多少呢?引導學生看書。
(三)介紹圓周率
1.師:任意一個圓的周長都是它直徑的3倍多一些,這是一個固定不變的數(shù),我們把它叫做圓周率,用字母π來表示,用手指寫一寫。
2.圓周率是怎樣發(fā)現(xiàn)的,請同學們看課本小資料,講述并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
3.小結:早在1500年前,祖沖之把圓周率算到了3.1415926和3.1415927之間,比外國人早了整整一千年,這是中華民族對世界數(shù)學的巨大貢獻,今天,同學們自己動手也發(fā)現(xiàn)了這一規(guī)律,老師相信同學們當中將來也會有像祖沖之一樣偉大的科學家,根據(jù)需要,我們一般保留兩位小數(shù)。
圓的周長總是它直徑的3倍多一點。剛才我們是怎樣計算的?兩個數(shù)相除又可說成是兩數(shù)的比,所以這個結果就是圓周長與它直徑的比值。我們把圓的周長和直徑的比值叫做圓周率,用字母“π”表示。這個比值是固定的,而我們現(xiàn)在得到的結果有差異主要是測量工具及測量方法有誤差造成的。那圓周率的數(shù)值到底是多少呢?說說你知道了什么?(強調π≈3.14)在說的時候要注意是近似值,寫和算的時候要按準確值計算,用等號)(四)推導公式
1.到現(xiàn)在,你會計算圓的周長嗎?怎樣算?
2.如果用c表示圓的周長,表示d直徑,字母公式怎樣寫?(板書:c=7πd)只告訴你直徑,你能求出圓的周長嗎?圓的周長是它直徑的π倍,是一個固定不變的數(shù)。
3.知道半徑,能求圓的周長嗎?周長是它半徑的多少倍?
相關推薦: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山東 |
安徽 | 浙江 | 江西 | 福建 | 深圳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