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資格證考試中學綜合素質考點:藝術素養(yǎng)(六)
——中國戲曲
根據教師資格證考試大綱的要求,《中學綜合素質》藝術素養(yǎng)這一節(jié)需要了解一定的藝術鑒賞知識。
1.京劇
京劇是在北京形成的戲曲劇種之一.至今已有200年的歷史。它是在徽戲和漢戲的基礎上,吸收了昆曲、秦腔等一些戲曲劇的優(yōu)點和特長逐漸演變而形成的,被譽為“國粹”。2010年11月16日京劇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2.昆曲
發(fā)源于14、15世紀蘇州昆山的曲唱藝術體系,糅合了唱念做表、舞蹈及武術的表演藝術。現在一般亦指代其舞臺形式昆劇。昆曲以鼓、板控制演唱節(jié)奏,以曲笛、三弦等為主要伴奏樂器,主要以中州官話為唱說語言。昆曲在2001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人類El述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
3.越劇
中國五大戲曲劇種之一,中國第二大劇種。越劇長于抒情,以唱為主,聲音優(yōu)美動聽,表演真切動人,唯美典雅.極具江南靈秀之氣;多以“才子佳人”題材的戲為主,藝術流派紛呈。主要流行于上海、浙江、江蘇、福建等廣大江南地區(qū),以及一些北方地區(qū)。2006年5月20日經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4.豫劇
豫劇,是在河南梆子的基礎上.不斷進行繼承、改革和創(chuàng)新發(fā)展起來的。新中國成立后因河南簡稱“豫”,所以稱豫劇。豫劇在安徽北部地區(qū)稱梆劇,山東、江蘇的部分地區(qū)仍稱河南梆子戲。豫劇的流行區(qū)域主要在黃河、淮河流域,是我國最大的地方劇種。
5.粵劇
粵劇,漢族地方戲曲.原稱大戲或者廣東大戲,源自南戲,自1522--1566年開始在廣東、廣西出現,是揉合唱念做打、樂師配樂、戲臺服飾、抽象形體等的表演藝術;泟∶恳粋行當都有各自獨特的服飾打扮。最初演出的語言是中原音韻。又稱為戲棚官話。到了清朝末期,知識分子為了方便宣揚革命而把演唱語言改為粵語廣州話,使廣東人更容易明白;泟∶杏2006年5月20日公布的第一批518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之內。2009年9月30日,粵劇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肯定,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6.黃梅戲
舊稱黃梅調或采茶戲,與京劇、越劇、評劇、豫劇并稱中國五大劇種。黃梅戲唱腔淳樸流暢,以明快抒情見長,具有豐富的表現力;黃梅戲的表演質樸細致,以真實活潑著稱。2006年5月20日經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7.評劇
評劇是流傳于我國北方的一個戲曲劇種.全國五大戲曲劇種之一。20世紀30年代以后.評劇在表演上在京劇、河北梆子等劇種影響下日趨成熟,出現了李金順、劉翠霞、白玉霜、喜彩蓮、愛蓮君等流派。
1950年以后,以《小女婿》《劉巧兒》《花為媒》《楊三姐告狀》《秦香蓮》等劇目在全國產生很大影響,出現新鳳霞、小白玉霜、魏榮元等著名演員。
8.折子戲
折子戲是針對本戲而言的,它是本戲里的一折,或是一出。折子戲雖然是整本傳奇的一個部分,但它大多是戲曲中的精彩片斷,是那部戲曲全劇的中心或靈魂,有很強的獨立性,情節(jié)濃縮,人物個性鮮明,如《牡丹亭》中的《驚夢》、《西廂記》中的《拷紅》、《玉堂春》中的《蘇三起解》、《白蛇傳》中的《斷橋》等。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