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團體督導的有缺點
優(yōu)點:1.對每一位被督導者的服務個案,都會有大量的信息傳遞和不同觀點的碰撞,而各種不同的觀點,可以矯正單一督導可能產生的偏見和盲點。
2.被督導者可以有機會向其他被督導同事學習如何處理他們的服務個案,可以有機會聆聽、分享和學習其他被督導同事處理各種案主問題時的工作經驗。
3.團體方式可以提供機會進行充分的角色扮演。
4.節(jié)省時間、經費和專業(yè)人力。
缺點:1.每位被督導者接受督導的時間不足,無法對細節(jié)進行討論。
2.被督導者有較多機會隱藏和忽視自己的問題,被督導者也可能會有意無意地與他人競爭。
3.對每一位被督導者地個案服務都有不同的觀點,因而也容易產生沖突,或出現(xiàn)一些沒有價值的觀點;團體討論過程中,有時會出現(xiàn)團體動力分散或者“走神”情況,有時又會出現(xiàn)團體動力比個案討論更有趣、偏離主題的情況。
4.團體的隱秘性較低。
三、同事督導(peer-group supervision)
同事督導是指具有相同需求、觀點或技術層次的個人和一群社會工作者,通過個別互惠方式或團體討論方式進行的互動過程。參與互動的成員不一定來自同一機構或同一工作團隊。
(一)同事督導的技巧
同事督導的技巧包括兩方面的內容:一是同事督導團體的組成技巧,二是組織同事督導會議技巧。
關于同事督導團體的組成,主要有以下幾方面技巧:
1.注意價值的共同性。(價值相同,但觀點可以不同)
2.成員一般不超過七位,以確保團體有充分的時間進行討論,滿足所有成員的需求;同事督導會議還要清楚了解成員的各種期待,嘗試發(fā)現(xiàn)潛在或隱藏的團體目標。
3.團體成員要簽訂明確的契約,要明確成員的角色分工。
4.注意同事督導會議的反饋。
關于同事督導會議組織的技巧,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1.設定基本規(guī)則。
2.每一次會議都要安排一定時間,讓所有成員表達他們對團體的希望和需求。
3.安排一些非正式交流時間。
(二)同事督導的有缺點
優(yōu)點:1.在督導過程中,專家的權威降到最低,沒有權威現(xiàn)象。
2.參與者可以在最方便的時間組織和安排督導會議。
3.這種督導不需要付費。
4.對于非常有經驗的社會工作者,選擇同事督導方式更容易有收獲。
缺點:1.每位成員都沒有最終的權利和義務。
2.參與的成員會彼此避免與他人的爭論和對抗。
3.有時參與的成員缺乏必要的經驗和技術,無法與他人分享。
4.團體成員有時也會彼此形成同謀。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