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一般過程
1、定量研究的研究邏輯(新)
定量研究包含歸納推理和演繹推理
2、定量研究的一般程序:提出問題和研究假設; 制定研究方案;觀察;整理和分析資料;得出研究結論;
(1)準備工作:確定研究問題;建立研究假設;進行研究設計:確定研究類型、進行研究操作化、制定研究方案;進行假設操作化;設計研究方案:研究問題、目標和意義;研究方法:確定研究方法、選擇調查對象、說明測量工具、描述資料的搜集和分析技術;經費、物質、進度等事項的安排;其他方面;
(2)資料收集:根據(jù)研究問題,選擇合適的人士擔任調查員;對調查員進行培訓;同步督導調查員的資料搜集工作;首日問卷的回收、審核與指導;
(3)資料整理與分析:進行編碼;將完成編碼的問卷資料輸入電腦,并進行邏輯檢查和幅度檢查;描述單變量的集中和離中趨勢;發(fā)現(xiàn)雙變量間關聯(lián)狀況;探索多變量間的關系;如果研究是隨機抽樣調查,可以估計這些指標的總體參數(shù)值;
3、定性研究的一般程序:
(1)準備工作:確定研究對象、確定分析單元、選擇研究方法(觀察和訪問);
(2)資料收集、整理和分析。
(3)研究總結(新)
4、定性研究程序的特性
核心特色:資料收集、整理與研究的動態(tài)互動。
分析解釋是定性研究的核心所在。
研究成敗與品質取決于研究者的技巧、訓練、洞察力和能力。
5、報告撰寫的基本原則:
(1)標題、內容呼應,體現(xiàn)出良好的內容效度;
(2)注意資料的邏輯性和完整性;
(3)觀點與資料密切配合,論證有理有據(jù);
(4)注意定量和定性資料的結合;
(5)語言樸實流暢,體現(xiàn)學術研究或者實務研究的樸素文風。
6、報告結構:
(1)標題(單標題、雙標題);
(2)引論(新)
(3)研究問題、目標和意義;
(4)文獻回顧;
(5)研究方法;
(6)研究發(fā)現(xiàn);
(7)討論和建議;
(8)附錄(新)
(9)參考文獻
7、社會工作實務研究報告的基本結構
(1)需要評估報告:與研究報告的一般結構相似
(2)項目方案
主題
項目背景
問題描述
基于文獻或實證研究的原因分析
工作目標
理論基礎
實務內容
經費結構
時間進度
參考文獻
附錄
(3)項目總結
主題
項目背景
社會問題
基于文獻或實證研究的原因分析
工作目標
理論基礎
實務內容
服務效果
討論和建議
參考文獻
附錄
8、成果應用
成果應用是社會工作研究與其他研究的最大不同。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山東 |
安徽 | 浙江 | 江西 | 福建 | 深圳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