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測作為國家公務員考試筆試階段的必考科目之一,要求應試者在120分鐘內作答130-140道試題,試卷內容豐富,知識面寬,知識要點多,直接構成數量上的考試壓力與難度。要想通過考試,知識與技能需合為一體,所以要在有限的備考時間內,鞏固已經掌握的知識點,提高薄弱的環(huán)節(jié),充分的運用實戰(zhàn)技巧,實現最后的融會貫通。中公教育專家說,在做題的時候你就需要一個錯本,記錄做錯或者是還沒有完全消化的知識點。
一、常識部分
2013國考真題
關于中國共產黨歷史上的重要會議,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古田會議:解決新型人民軍隊建設問題
B.遵義會議:糾正“左傾”的軍事路線
C.洛川會議:決定北上抗日的總方針
D.瓦窯堡會議:確定建立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方針政策
【答案】C。解析:洛川會議是1937年8月22日至25日中共中央在陜北洛川召開的政治局擴大會議。會議決定把黨的工作重心放在戰(zhàn)區(qū)和敵后,在敵后放手發(fā)動群眾,開展獨立自主的游擊戰(zhàn)爭,開辟敵后戰(zhàn)場,建立敵后抗日根據地。在這次會議上并沒有決定北上抗日的總方針。故本題答案選C。
這道題的錯誤可能有幾個原因,一是不了解選項給出的會議,而無從作答;二是會議內容與會議名稱搞混,從而做錯。那么在錯題本上可以這樣記錄:
1.黨的會議
古田會議,1929:解決新型人民軍隊建設問題
遵義會,1935:糾正“左傾”的軍事路線
瓦窯堡會議,1935:確定建立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方針政策
洛川會議1937:建立敵后抗日根據地
八七會議,1927:糾正陳獨秀“右傾”錯誤
擴大的六屆六中全會,1938:第一次鮮明地提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
全國土地會議,1947:抗戰(zhàn)勝利后,會議通過《中國土地法大綱》我黨公開頒布的第一個關于土地支部改革的綱領性文件
七屆二中全會,1949:工作重心由鄉(xiāng)村轉移到城市
中共八大,1956:明確指出國內的主要矛盾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1978:提出改革、開放的重要思想
中國共產黨第十二次全國代表大會,1982:正式提出了“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新命題
錯題本不僅僅是記錄錯題,在錯題的基礎上查缺補漏,擴展知識。在錯題本的下方預留一定的地方以便對問題進行補充。
二、數量關系
2013國考真題
某河段中的沉積河沙可供80人連續(xù)開采6個月或60人連續(xù)開采10個月。如果要保證該河段河沙不被開采枯竭,問最多可供多少人進行連續(xù)不間斷的開采?(假定該河段河沙沉積的速度相對穩(wěn)定)
A.25 B.30 C.35 D.40
【答案】B。解析:設每個人每個月開采量為1,河沙每月沉積量為(60×10-80×6)÷(10-6)=30,則每月開采量不能大過河沙沉積量,最多30人連續(xù)不斷開采不會導致資源枯竭。
河沙沉積速度
看過解析可以發(fā)現這道題是牛吃草的變形問題,這道題做錯要么是對牛吃草問題的公式的運用出現問題,要么就是計算過程中馬虎而做錯。如果是因為馬虎而做錯那么就要調整做題時的心態(tài),不要著急,全神貫注。
專家提醒考生,錯題本并不是只記錄,而是要經常翻看,尤其是在臨近考試,心理壓力比較大的時候,不能全神貫注做題的時候,翻看一下錯題本,提醒自己曾經出現的問題,溫故知新,不讓練習中犯過的錯誤在真正的考場上再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