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數(shù)量關系 |
第 3 頁:常識判斷 |
第 5 頁:言語理解與表達 |
第 8 頁:判斷推理 |
第 12 頁:資料分析 |
46①但令人遺憾的是,它并不能刺穿像鐵板一樣冰冷而堅硬的現(xiàn)實
、谧糟奘降目範,近些年并不鮮見
、廴绻皇菍⑷吮频健皼]有活路”,自戕的殘酷又何必悲愴上演
、軓姴鸬臋C器依然在粗暴推進,“公路三亂”依然猖獗……
、荼M管我們不愿意看見,卻還是無可避免地發(fā)生了
⑥而每次極端的抗爭背后,往往都伴隨著某些社會問題的極致凸顯,比如強拆、比如公路亂收費將以上6個句子重新排列,語序正確的是( )。
A.②⑥③④①⑤
B.⑥②⑤③④①
C.②⑤⑥③①④
D.⑥④②③⑤①
參考答案:C
參考解析:
觀察6個句子,②提出了“自戕式抗爭”這一概念,符合首句提出概念原則,⑥以轉折詞“而”開頭,顯然不能作為首句,故可首先排除B、D項。接著比較A、C兩項,①中提到“令人遺憾”“冰冷而堅硬的現(xiàn)實”,C項中的④緊隨①后,且正是對“冰冷而堅硬的現(xiàn)實”的舉例說明。因此本題正確答案為C。
47寺廟有名或無名,一般是以香客的多寡、香火的旺衰來判斷。但寒山寺因詩出名,照例說應該保持清幽的詩意,寺廟中經年只有幾個和尚,在閉掃落葉,清煮茗茶?涩F(xiàn)實中的寒山寺,由于城市的擴建,已不再地處郊外,早與鬧市雜合了。慕名而來的蕓蕓眾生,不遠千里趕來,把大把大把的檀香投入香爐,以求升官發(fā)財,福澤世代。殊不知寒山寺僅僅是失意文人參悟浮世苦味之地,前來寒山寺應該是乞求解脫功利,皈依清苦,而不是現(xiàn)在的這樣啊!
對這段文字的主旨概括最準確的是( )。
A.原來的寒山寺與現(xiàn)在的寒山寺的差異
B.現(xiàn)在的寒山寺已成為眾生祈求升官發(fā)財和福澤世代的地方
C.揭露寒山寺曾經的功用——失意文人參悟浮世苦味之地
D.作者由寒山寺地理位置、功用的變化而引發(fā)的喟嘆
參考答案:D
參考解析:
綜觀四個選項表述都正確,文段講述了寒山寺的位置的變化——由郊外到鬧市之中;功用的變化——由失意文人參悟浮世苦味之地到眾生祈求升官發(fā)財和福澤世代的地方;文段最后一句“而不是現(xiàn)在的這樣啊!”點明主旨,故本題選D。
48①秋雨之后大地的色彩是三分橙黃,七分枯綠
、谇镉甏蛟诿尢疑希扌鯐教韼捉z銀白
③秋天的雨絲兒、雨珠兒、雨簾兒,常較春雨綿密悠長
④秋雨打在稻谷上,稻谷的穗兒會沉重幾許
⑤秋雨既是能使人產生懷想、生發(fā)感嘆的樂曲,也是演示秋的風姿、秋的收獲
、耷镉甑纳成陈、瀟瀟聲、滴答聲,也比春雨更有質感和力度
將以上6個句子重新排列,語序正確的是( )。
A.③⑥⑤①④②
B.⑤③⑥④②①
C.①②④③⑥⑤
D.⑤①③⑥④②
參考答案:A
參考解析:
、倬渲刑岬角镉曛蟠蟮氐纳,即①句之后應是描寫秋雨之后的情景,B項中把①句放在了句尾,排除;D項中①句后面接的是③句,而③句是秋雨與春雨的對比,兩句銜接不恰當,排除D項。比較A、C項,①句描寫的是秋雨之后,明顯不能放在首句,排除C項。故本題選A項。
49漫畫書在兒童閱讀生活中大行其道,__________了現(xiàn)今兒童閱讀結構不合理的問題。調查顯示,孩子閱讀首先追求的是有趣、好玩以及新鮮、刺激的閱讀__________,而對于知識和文字表達的興趣則較為次要。因此,他們對于圖畫書、漫畫有一種__________的愛好。
依次填入畫橫線部分最恰當?shù)囊豁検? )。
A.暗示 經驗 純粹
B.折射 感受 天然
C.預示 體驗 自發(fā)
D.反映 體會 熱切
參考答案:B
參考解析:
第一句話說的是“漫畫書……大行其道”這一現(xiàn)象所體現(xiàn)、反映出來的問題。“預示”指預先顯示,明顯不符合句意,首先排除C項。“經驗”是指實踐中獲得的知識和技能,而孩子閱讀首先追求的絕不是知識和經驗,而是“有趣、好玩以及新鮮、刺激”的感覺,故排除A項。正因為“孩子閱讀首先追求的是有趣、好玩以及新鮮、刺激的”感覺,所以無需任何引導,孩子自然而然地就會選擇圖畫書、漫畫,這是孩子的天性。因此第三空應填入“天然”。故本題選B。
50自然界產生的核輻射大多危害不大且不易察覺;過量的放射性照射會對人體尤其是懷孕婦女或準備懷孕的人造成傷害,但這種情況并不是生活的常態(tài),因而對普通人的影響也并不顯著。人們更為擔心的其實是生活中的各種電磁輻射。世界衛(wèi)生組織(WHO)在1996年啟動了國際電磁場項目以回應公眾對于暴露在數(shù)量和種類越來越多的電磁場來源下可能產生的健康問題的擔憂。結果表明,雖然對于生物效應的認識仍然存在一定的分歧有待進一步研究,目前的證據(jù)不足以確認暴露在低強度下的電磁場會造成任何損害健康的后果。
關于輻射對人體健康的影響,下列說法與上述文字不相符的是( )。
A.自然界產生的核輻射通常對普通人危害不明顯
B.電磁輻射與核輻射相比,是安全無害的
C.過量輻射可能對人體健康產生傷害
D.目前尚不能確定電磁場是否會損害健康
參考答案:B
參考解析:
根據(jù)文段“目前的證據(jù)不足以確認暴露在低強度下的電磁場會造成任何損害健康的后果”可知電磁輻射的安全性有待進一步研究,B項說法錯誤。A項是首句的同義表述,正確。C項說法正確,D項是尾句的同義表述,正確。故選B。
51人對物質欲望的追求是與生俱來的,再__________不過;然而追求物質欲望__________進入單程路,要求的待遇和質量隨年月有增無減,以往數(shù)百元的手袋皮鞋已不能滿足,愿意花費的金額也愈來愈高,大人如是,小孩亦然。
依次填入畫橫線部分最恰當?shù)囊豁検? )。
A.正!—q如
B.普遍 譬如
C.正確 突然
D.坦蕩 已然
參考答案:A
參考解析:
先看第一空,“再正確不過”表述過于絕對,“坦蕩”與“不過”搭配有誤,排除C、D項!捌┤纭倍嘤糜诰涫,不符合該處語境,排除B項。故選A。
52《平凡的中國人》第一版自2012年9月發(fā)行以來,不到3個月就在各大書店脫銷,成為法國社科類的暢銷書。中國人用法文寫書、獲得熱銷,并引發(fā)坊間熱議,堪稱罕見。讓西方人了解一個真實的中國,能夠避免多少不必要的誤解和沖突。一本書的力量也許有限,但它至少能讓法國民眾一窺中國的多樣性,中國人的歷史情感,中國的語言文化,中國人的現(xiàn)實生活,由此,他們終將明白這樣一個道理——“__________”。
填入畫橫線部分最恰當?shù)囊痪涫? )。
A.對中國人應該打破偏見
B.中國文化是尤其豐富多彩的
C.中國人是與其他人一樣的人
D.中國人正在不斷進步
參考答案:C
參考解析:
橫線處填入的語句是想要說明《平凡的中國人》對法國民眾了解中國所提供的幫助。由文段中的“了解一個真實的中國,避免不必要的誤解和沖突”可知,這本書想要讓法國民眾了解真實的中國,了解真實的中國人。C項“中國人是與其他人一樣的人”與“平凡的中國人”遙相呼應,填在此處最恰當。A、D兩項屬于主觀臆斷,文段沒有提到法國民眾對中國人的偏見,也未提及中國人的落后。B項屬于斷章取義。故本題應選C項。
53人們因年齡、性情、閱歷和生存境遇不同,對秋雨的感受會大異其趣。當今之世,票子、孩子、房子、車子、女子,乃至官階、職稱、學位、評獎等物欲、人欲的管道,充塞在人們的心中,驅走了其間的浪漫詩神;心亂如粥聽秋雨敲窗,自會心神更加不定,心中就像有著一團又一團扯不斷理還亂的雨絲,更難理出頭緒。其實,__________。不切實際地去擴張物欲、人欲,物欲就會成為刳割人們靈魂的利刃,人欲就會成為炮烙人們靈魂的烈焰。
填入畫橫線部分最恰當?shù)囊痪涫? )。
A.人的苦惱大多都是自己營造的
B.人生是由激越走向安詳?shù)倪^程
C.忘卻種種虛榮和矯飾才是幸福
D.像楓葉那樣笑迎風霜才是人生
參考答案:A
參考解析:
語句銜接題。連接詞“其實”承接上文,并含有轉折意。觀察選項,B項中的“激越”“安詳”在前后文中都沒有體現(xiàn),故排除;D項中的“風霜”在前后文里也不能找到相對應的信息,排除。根據(jù)“自會心神更加不定,心中就像有著一團又一團扯不斷理還亂的雨絲,更難理出頭緒”可知,這些都是人的苦惱,A項中提到苦惱都是自己營造的,帶有轉折意,故本題選A。
54對于歷史事件和人物的評價,當然有個認識不斷深化的過程,不同時期不同人群對同一事件做出不同評價也是正常的。然而,歷史科學是人類在認識和改造世界過程中,創(chuàng)造和積累的實踐經驗、理論建樹及思維方法的百科全書,被馬克思、恩格斯稱之為:“我們僅僅知道一門唯一的科學!彼挥袕臍v史事實出發(fā),才能從復雜進程中找到歷史發(fā)展的規(guī)律,成為人類認識過去的鏡鑒,走向未來的基石。歷史題材創(chuàng)作固然可以寬松些,不必嚴格考證某些歷史細節(jié)的真?zhèn),但藝術的虛構也不能違背基本的歷史史實,只能在尊重史實基礎上尋找歷史與藝術的契合點。
對文段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同一時期的人對同一歷史事件和人物評價也會有不同
B.歷史題材的創(chuàng)作可不必完全遵循歷史的細節(jié)
C.歷史科學是人類唯一的科學
D.不違背歷史史實的藝術虛構才是真實的藝術
參考答案:C
參考解析:
A項是對第一句話的同義替換,故A項正確。某些歷史細節(jié)的真?zhèn)问菬o從考證的,所以“創(chuàng)作可不必完全遵循歷史的細節(jié)”,故B項正確。C項表述錯誤,馬克思、恩格斯說歷史科學是“我們僅僅知道一門唯一的科學”,意在說明歷史科學的重要性,不等于說“歷史科學是人類唯一的科學”。D項是最后一句話的引申,故正確。本題答案為C項。
55誰能在石頭上輕松地睡覺?兩種人:找到適合的石頭的人或讓自己適應某一塊石頭的人。人選石頭,石頭也選人。有跟石頭較勁的,時間久了竟也在上面睡出了人形,即合用了;也有隨遇而安的,這塊石頭不合用,再找下一塊便是,并無唯一法門。關鍵是,當一個人決定離開床那熟悉的舒適,去石頭上睡覺時,他就已經擺脫了某種惰性,而帶來許多種可能。有一天,一塊頑石上也會留下他的溫度。藝術家的心靈之旅,其實就是這么一回事!
這段文字主要說明了( )。
A.只有藝術家才能輕松地在石頭上睡覺,因為藝術家的心靈之旅需要這樣的訓練
B.藝術家離開床去石頭上睡覺,可以使藝術家擺脫惰性,獲得許多種可能
C.一個人,無論他使用哪種方法,當他能夠在石頭上輕松地睡覺的時候,他已經擺脫了惰性
D.藝術家的心靈之旅其實就是能擺脫惰性、在石頭上睡覺的過程,這為藝術家的創(chuàng)作帶來無限可能
參考答案:D
參考解析:
文段最后一句是主旨句。故文段論述主體應該是藝術家,排除C項。根據(jù)最后一句話可知,A項錯誤,文段論述的是藝術家的心靈之旅是怎么一回事,而不是藝術家的心靈之旅“需要”訓練,同理排除B項。D項正確,文段主要以離開舒適的環(huán)境,去石頭上睡覺類比,說明藝術家的心靈之旅是什么。
關注"考試吧公務員"官方微信第一時間獲取公務員報名、真題答案、備考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