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言語理解試題答案及解析 |
第 6 頁:判斷推理試題答案及解析 |
第 12 頁:數(shù)量能力試題答案及解析 |
第 17 頁:常識應用能力試題答案及解析 |
第 24 頁:綜合分析能力試題答案及解析 |
第21題 在對文化價值的認識上作者不完全認同“只要是‘民族的’,就一定是‘世界的’”這種觀點,其原因在于( )。
A.“民族的”文化的價值在于其獨特性、差異性上,倘若雷同,文化就失去了它的基本存在價值
B.民族文化具有其獨特的魅力,使其與其他文化區(qū)別開來的,因而民族文化的存在價值也在于此
C.“民族的”文化價值要想成為“世界的”文化價值,不單純看它是否具有“民族的”獨特性和差異性,關(guān)鍵要看它是否具有能夠為“世界”所認可的帶有普世性的精神價值
D.只有擁有普世性的精神價值,不同的文化之間才能相互理解、相互交流;而“民族的”文化僅強調(diào)獨特性和差異性,因而無法廣泛傳播
【正確答案】C
試題解析:
所謂“民族的”,強調(diào)的是文化的獨特性、差異性,而“世界的”,則強調(diào)的是“在至高的精神層面上存在著某種普世共通的精神價值”。A、B項只談到“民族的”,過于片面;D項“僅強調(diào)……”說法過于絕對,故本題選C。
第22題 作者寫這篇文章的目的是( )。
A.告訴讀者,在文化交流中,我們欠缺什么
B.呼吁中國在對外交流時站在文化接受方的立場上,宣傳帶有普世性的精神價值
C.指出中國對外宣傳的理念上存在的缺陷
D.指出人們關(guān)于“民族的’就是‘世界的”這樣一種觀念的片面性
【正確答案】A
試題解析:
文章指出“‘民族的’就是‘世界的’”這種觀點的片面性,并引用余秋雨的話表明,我國在對外宣傳和交往中,在認識上缺乏一種文化的自覺,“這就是忽略了文化在至高的精神層面上,是一種人類共通的普世價值,結(jié)果有意無意地將民族價值置于人類普世價值之上,造成了文化交流和溝通的障礙”。因此作者的寫作意圖就是告訴讀者,在文化交流中,我們?nèi)鄙倭耸裁。因此本題選A。B項引申過度,作者只是陳述客觀事實,主要是為了指出問題,并沒有發(fā)出一種呼吁的聲音.C、D項都是文章的部分內(nèi)容,過于片面。
第23題 科學知識的普及不僅不能等同于科學精神的傳播,相反,不恰當?shù)目茖W普及反而會損害科學精神,使公眾加深對科學的誤解。比如傳統(tǒng)科普常常把科學神化,盲目認為科學技術(shù)所導致的社會后果必然是好的,對科學技術(shù)所產(chǎn)生的負面效應避而不談,或者把它當做偶然的技術(shù)上的失誤?茖W精神的一個重要部分是懷疑精神,科學本身也可以是懷疑的對象。
科學知識之所以值得信賴,并不是因為它是絕對真理,而是因為它是每個人都可以親自驗證的。對科學本身提出質(zhì)疑正是科學自身的要求。只有正視科學所帶來的種種負面效應,才能更好地用科學建設人類的未來。
這段文字意在說明( )。
A.要正視科學帶來的負面效應
B.懷疑精神是科學精神最重要的一部分
C.科學知識與科學精神的區(qū)別
D.不恰當?shù)目茖W普及具有嚴重的危害性
【正確答案】A
試題解析:
文段首先將科學普及與科學精神進行比較,然后說明科學需要有懷疑精神,接著說明對科學提出懷疑的正確性,最后一句通過“只有…才……”表明作者的意圖,即要正視科學帶來的負面效應。故本題正確答案為A
第24題 電視媒體廣告過多、過濫,時間過長,早已為觀眾所詬病。明明是一集40分鐘的電視劇,偏要“腰斬”成幾段,沒完沒了地插播廣告。當觀眾正看得如癡如醉之時,電視劇戛然而止,撲入眼簾的便是花花綠綠、索然寡味的廣告。明明是電視劇放完了,卻偏要插上一段廣告,再放演員名單,使觀眾大有上當受騙之感。諸如此類,凸顯了電視媒體的一種霸道,而其背后就是唯利是圖。電視媒體需要廣告的支撐沒有錯,但應把握尺度,注重社會效益與經(jīng)濟效益的有機結(jié)合。
這段文字意在說明( )。
A.電視媒體中不應該加入過多的廣告
B.電視媒體唯利是圖,太過霸道
C.從長遠角度來看,電視中廣告過多不利于電視媒體的發(fā)展
D.電視媒體應適度約束、克制自身的經(jīng)濟行為,將更多的時間交給觀眾
【正確答案】D
試題解析:
這段文字主要是圍繞電視媒體廣告過多展開論述。末句指出了作者的觀點一一“電視媒體需要廣告的支撐沒有錯,但應把握尺度,注重社會效益與經(jīng)濟效益的有機結(jié)合”。D項所述與作者的觀點相吻合。A、B項本身說法是正確的,但不是作者意在表達的主要內(nèi)容,表述不夠深刻。C項文段中未提及。本題正確答案為D。
第25題 現(xiàn)代大學生的求職壓力越來越大,在畢業(yè)找工作時,很多人都會有失落的感覺和悲觀的情緒。以80后、90后為主體的大學生,更多地把就業(yè)壓力歸結(jié)于“社會用人不公、家庭幫助不大、學校指導乏力”,而忽視了內(nèi)部因素:自我努力不夠,對就業(yè)壓力的歸因仍存在“怨婦”現(xiàn)象。
這段文字的論述中心是( )。
A.大學生的求職壓力越來越大
B.如何尋找就業(yè)機會和發(fā)展途徑
C.大學生求職難的原因
D.大學生需要從自身找原因解決求職壓力問題
【正確答案】D
試題解析:
轉(zhuǎn)折詞“而”字后面的內(nèi)容是文段的重點!皩蜆I(yè)壓力的歸因仍存在‘怨婦,現(xiàn)象”說明大學生把就業(yè)壓力更多地歸于外部因素而忽視了內(nèi)部因素。A項為文段表述的現(xiàn)象;B項內(nèi)容與文段無關(guān);C項所述過于寬泛,文段強調(diào)的是應從內(nèi)部因素考慮大學生求職難的原因。本題正確答案為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