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3日,陜西西安。一段“男孩在居民樓電梯間內(nèi)小便”的視頻被發(fā)到小區(qū)業(yè)主群。次日該男孩母親在群里發(fā)文道歉,表示讓孩子打掃電梯間一個月,作為道歉補償。(6月26日澎湃新聞)
從視頻看,小男孩大概十歲左右的樣子,稚氣未脫。孩子的媽媽在小區(qū)業(yè)主群中看到自己孩子“惡作”后,并沒有打罵孩子,而是先在群里發(fā)文道歉,還表示要讓孩子在他小便的那個電梯間打掃衛(wèi)生一個月,作為道歉補償。從網(wǎng)友,尤其是業(yè)主的回應來看,大家普遍對這位媽媽的行為表示認可,也很寬容,都認為“熊孩子”淘氣,是因為孩子太小而沒有把握住自己而已。采取的道歉補償方式,即讓孩子在電梯間打掃衛(wèi)生,這種教育方式值得學習。
從孩子的小便動作來看,似乎不像“憋不住”,況且,就是有了反應,馬上就到家了,也不該把尿撒到電梯間,恐怕還是這個“熊孩子”在搞惡作劇。而孩子調(diào)皮搗蛋又是“天性”,正像不少人所言,不怕“熊孩子”搗亂,就怕做父母的“護犢子”;或者,不怕“熊孩子”,怕的是熊孩子背后不教育的家長。孩子肯定會淘氣,很多時候不知道如何做是對的,而有時,明知道不對還做,但這也不可怕,可怕的是家長放任不管,任由孩子亂來。
是的,這樣的家長還是顯得少了一些。平時人們見到的,不少都是孩子“惹禍”后,家長不是首先承認孩子的錯誤,而是對自己孩子犯的錯百般狡辯甚至抵賴,好像全世界就他們家孩子最優(yōu)秀似的。如果換成那些不明事理的家長,恐怕就會對孩子的行為百般辯解,不是孩子憋不住了,就是孩子太小不懂事兒干嘛計較之類。總之,理由一大堆,就是不教育孩子往正道上走。殊不知,孩子會認為做一點“惡”原來沒有那么嚴重,于是,孩子接下來會更加肆無忌憚,“熊孩子”惹禍甚至惹大禍,也就是時間問題。
在電梯間小便,想必就是七八歲的孩子都知道肯定不對。幸運而欣慰的是,孩子的母親沒有打罵,更沒有“護犢子”,而是讓孩子對自己犯下的錯誤進行補償,即打掃電梯間一個月。家長這樣做,肯定是出于承擔責任的考慮。正像不少網(wǎng)友說的那樣,教育小孩的方式最重要,讓孩子知道自己做的自己要承擔,讓孩子學會為自己的行為負責任,還有比這更好的教育方式嗎?
事實上,家庭教育很難,家長只有不斷學習,才能了解孩子從心理、生理、情感等上的規(guī)律,采取既能讓孩子接受,又有利于成長的方式,使其矯正錯誤的同時健康成長。有人說,最好的禮物是教育,而就家庭教育來說更是如此。滄海桑田,時光回轉(zhuǎn),值得傳承的東西并不多,但人品的傳承、知識的積累、教育的影響,是可以一代代傳承和延續(xù)的。今天,你給孩子一個良好的家庭教育,未來二十年乃至更長,收獲的就將是一個個合格公民。
家庭教育是一門科學,有其內(nèi)在的規(guī)律性和科學方法;家庭教育也是一門藝術(shù),運用之妙,存乎一心。只有掌握科學的方法、藝術(shù)的形式,才能使那些“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人們實現(xiàn)自己的目標。家長展現(xiàn)什么,孩子就一定會是什么。家長知禮,孩子恐怕不會太粗魯;家長愛讀書,孩子至少不會討厭書;家長寬容大度,孩子就不會太狹隘計較。而家長堅守道德底線并知法守法,孩子至少成不了罪犯……
由此,從這位媽媽身上,讓人們看到了孩子做錯事后必須承擔責任的良苦用心。難怪那么多業(yè)主都對這位媽媽表達了善意、寬容甚至贊賞。最起碼,她沒有袒護孩子,且還采用了讓孩子承擔責任的做法,把一個“熊孩子”的錯誤轉(zhuǎn)化為被點贊的教育方式,這就顯得難能可貴,值得所有人學習和借鑒。
來源:荊楚網(wǎng)
作者:劉天放
相關(guān)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