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國家公務員招考公告| 報名數(shù)據|大綱|報名入口| 職位查詢
長按下面二維碼即可 |
長按下面二維碼即可 |
從多年國考考試的經驗來看,申論的答案有百分之八十來自材料,這就決定了閱讀材料的方法很重要,只有找對方法才能迅速地在紛繁復雜的材料中找到答案,考試吧公務員考試網總結了申論材料閱讀的三大方法,今日為大家進行揭秘,希望大家在考試中取得一個好成績。
一、關鍵詞法
關鍵詞法是在材料當中尋找一些關鍵性的詞匯,而這些關鍵詞前面或者后面就隱含著我們所要尋找的答案。比如要尋找對策,如果在材料當中出現(xiàn)了建議、應該、必須、需要等關鍵性的詞匯,那么后面一般都是對策,就可以直接用。一般在材料當中出現(xiàn)的關鍵詞如下:
一是表明觀點的。如“指出、強調;表示、認為、稱、說等”。
二是表明重點的。如“本質上、特別是、尤其等;轉折性詞匯(但、然而等)”。
三是表明總結的。如“總之、綜上所述、由此可見、因此等”。
四是表明對策的。如“建議、應該、必須、需要等!
五是表明原因的。如“ 由于、源于、是因為、A引起B(yǎng)等”。
六是表明影響的。如“影響、關系、(提高/加快)了等”。
七是表明并列的。如“又、還、也、此外、除外、另外等”。指示代詞。如“這(些)、那(些)、此、之、其等”。
二、跳讀法
申論的材料里有一種數(shù)據型的材料,大段的列舉數(shù)據,通過數(shù)據來說明問題。而這樣的數(shù)據型材料可以通過跳讀法來迅速的找到要點。有兩種情況,一種是有數(shù)據還有結論的材料,只需要跳過數(shù)據閱讀文字密集處便可找到答案。另外一種是只有數(shù)據的材料,就需要分析比較數(shù)據得到要點。比如如下一則材料“全國公共圖書館人均藏書量是0.501冊,上海的人均藏書量是3.39冊,最少的三個地方安徽、河南、西藏都只有0.17冊,大部分省市、自治區(qū)在0.1至0.3冊之間。根據聯(lián)合國發(fā)布的公共服務指南,公共圖書館的藏書量應該以每人1.5到2.5冊為標準!边@段材料只有數(shù)據沒有結論,就要分析數(shù)據,最終可以得到問題:我國人均藏書量少。
三、快讀法
案例型材料在整個材料中所占的比重非常高,而這樣的材料越來越難找到要點,這時我們就可以運用案例型材料的閱讀方法來解決。具體方法如下,在材料中尋找主體、處境、做法、結果、啟發(fā)。主體就是案例的主人公,一般是政府和人民,處境就是主體遇到的困難,做法就是當時是如何做的,結果就是做法帶來的結果,啟發(fā)就是我們要尋找的要點。在這里大家注意一下,啟發(fā)不一定是對策,我們需要什么樣的要點,啟發(fā)就是什么樣的。比如我們要原因,啟發(fā)就是原因,要影響,就是影響。
相關推薦:2017年國家公務員考試報名時間:2016年10月15-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