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基因食品(Genetically Modified Foods,GMF)是利用現(xiàn)代分子生物技術,將某些生物的基因轉移到其他物種中去,改造生物的遺傳物質,使其在形狀、營養(yǎng)品質、消費品質等方面向人們所需要的目標轉變。以轉基因生物為直接食品或為原料加工生產(chǎn)的食品就是“轉基因食品”。
2014年,中國最有爭議的話題之一的“轉基因食品安全問題”牽動了全社會的神經(jīng)。許多專家學者認為“轉基因”食品是安全的,可以食用,能夠增加產(chǎn)量,不會造成對后代的不良影響;但同時,也有許多專家學者對此抱著懷疑的態(tài)度,今年,中國政府公布了引進部分“轉基因食品”的信息,再次將這一問題推向輿論的風尖浪口。
對于這個問題,來自湖北、安徽、廣東等地的多位律師向國家食品藥品監(jiān)督管理局和農(nóng)業(yè)部提交申請,請求對“轉基因食品”進行政務公開,披露相關信息。農(nóng)業(yè)部在其官方網(wǎng)站上公開了3種轉基因大豆的安全評價資料。人民日報則公布了一份獲批“轉基因食品”名單,說明當前在市場上銷售的小南瓜、小黃瓜、彩椒等均不是“轉基因食品”。
當前在歐美國家對待“轉基因食品”具有不同的態(tài)度。歐盟對于“轉基因食品”采取謹慎批準態(tài)度。歐洲的“轉基因作物”的種植面積非常之少,幾至可以忽略不計,“轉基因食品”在歐洲市場的銷售很有限,并且具有嚴格的規(guī)定,一般需要經(jīng)過深入的論證才可以拿到銷售許可證。相反的是,美國則是全球最大的“轉基因”作物種植國,用“轉基因”大豆和玉米生產(chǎn)的食品早已遍布美國超市,也被廣泛食用。
目前,在萬眾矚目之下,“轉基因食品”的爭論與日俱增。但從相關資料來看,一些“轉基因食品”不安全的結論尚無科學嚴謹?shù)淖C明,同時,“轉基因食品”在我們生活中所占的比重也相當小,遠無社會傳言的那么大,但這些都不能讓我們掉以輕心,忽視對“轉基因食品”的調查與防范。政府在這方面更負有主導責任。因此筆者認為,要讓民眾真正的放心“轉基因食品”,就必須做到以下方面。
一、政務公開,增加信息透明度。關于“轉基因食品”的信息越多,越透明,越能讓公眾對于這個問題有理性的認識,從而消除恐慌。雖然有關部門已經(jīng)加強了這方面的信息公開,但是對于公眾知情權來說,還仍然不夠。所以,政府還需要加大公開力度,用科學數(shù)據(jù)解釋食用“轉基因食品”安全與否,這樣才能打消公眾的疑慮。
二、落實“轉基因食品”標識的相關制度,便于公眾了解詳情。這也是增加透明度的一個內容,我國目前有許多“轉基因食品”都未明確標識,這讓許多公眾猜疑其安全性,故為消除公眾疑慮,有必要對“轉基因食品”進行標識。
三、出臺有效政策,規(guī)范“轉基因食品”的種植。我國目前并沒有批準轉基因水稻等商業(yè)化種植,但卻存在著這類食品的種植現(xiàn)象。這令許多人甚為擔憂,不了解其安全性如何,因此,主管部門應出臺這方面的政策,具體規(guī)定“轉基因食品”的種植等問題。
總之,“轉基因食品”及其相關的技術涉及復雜的專業(yè)知識,民眾對其安全性表示極大的擔心,這是極其正常不過的。政府部門要通過詳細的信息披露和政務公開,增加透明度,給社會及公眾一個信服的理由,保障消費者的知情權和選擇權,才不至于引起廣泛的爭議。
點擊查看更多
相關推薦:
2014廣東公務員申論熱點:帶孩子是嚴肅的監(jiān)護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