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背景
某地論壇“紀檢陽光”版是政府和市民網絡溝通的重要平臺。6月20號,該地“人社局發(fā)言人”毒舌回應網友投訴在該論壇引起軒然大波。有網友發(fā)帖詢問并質疑有關考試相關問題,因言語有點過火,遭到人社局發(fā)言人痛斥:“你有病,建議你去看醫(yī)生!闭兄戮W友不滿。
分析
一,網絡發(fā)言人作為一個新生事物對于政府和民眾的溝通起著重要作用。隨著網絡的日益普及,互聯網對人們社會生活的強大影響力,特別是在政治、經濟和社會生活中扮演著日益重要的角色。各級政府都已經開始重視網絡問政的重要作用,重點提升社會管理和服務能力。政府部門通過互聯網做宣傳、做決策,了解民情、匯聚民智,以達到取之于民,用之于民,進而實現科學決策、民主決策,真正做到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于是,很多政府部門通過網絡問政促進了干群關系和官民之間的溝通,這給當今的政壇吹來了一股清新淡雅的春風,同時為實現“中國夢”默默地傳遞著正能量。
二,部分網友的網絡素養(yǎng)需要提升。從整個事件來看,人社局毒舌回應網友的直接原因在于這位網友提出問題的方式存在爭議,言語有所缺失。這也從另一個方面表面了目前社會上部分網友的網絡素養(yǎng)需要提高。因為網絡的隱蔽性、遠程性等特點,部分網友在網絡上發(fā)言口無遮攔,毫無顧忌,有時候甚至任意謾罵,從而引起對話人的憤怒回應,形成一個惡性循環(huán)。這也成為網絡爭端的原因之一。
三,“毒舌回復”折射出公職人員的工作作風存在不足。政府網絡論壇是政府信息公開、回復市民咨詢的重要窗口,也是政府和市民進行網絡溝通的重要平臺,其一舉一動都代表著政府形象與公信力。人社局作為政府一級部門,當網民在網上發(fā)帖質疑相關政策時,一時口出臟話,那也是基于對政策的不理解或對自身遭遇的發(fā)泄。作為一名代表政府機關形象的網絡發(fā)言人,其一言一行都代表著政府形象,其職責就是竭盡所能為市民服好務。當面對網民的語言攻擊時,所能做的頂多就是進行善意的提醒和友好的規(guī)勸,以惡制惡、惡言相加則萬萬要不得,更折射出該機關工作人員和其身后的政府部門在服務態(tài)度和工作作風上存在的很多不足之處。
啟示
作為公職人員,本來就應該放下架子,俯下身子,堅持走群眾路線,和人民群眾打成一片。因為只有這樣,才能夠真正換取人民群眾的信任和依賴,才可能真正和民眾交朋友,才能拉近和民眾的距離。在這場對罵中,網友出言過激固然不對,但是,身為公職人員,一言一行代表的就不僅僅是個體,而是整個公職人員群體,更是政府的形象,因而更應該大度、寬容、諒解,在面對過激言論和網友時,更應該諄諄誘導和積極、善意的解釋,而不是惡言相向,用“你有病,該看醫(yī)生”此類的言語進行人身攻擊。這類的人身攻擊只會讓民眾更加地憤怒,讓矛盾愈加地惡化,將百姓越推越遠。
措施
一方面,提高公眾的網絡素養(yǎng)。首先,公眾自身要注意網絡行為文明。公眾在網上不能因為其虛擬性就放縱自己的情感,要注重公眾道德和素質,注意文明用語的發(fā)帖習慣,還網絡一片凈土。其次,政府要制定措施,正確引導網絡行為。例如,在現實社會和網絡空間同時加強宣傳,引導公眾注意網絡文明,提高文明素養(yǎng)。同時對不文明的網絡行為要進行勸誡和阻止,對于有嚴重情節(jié)甚至引發(fā)法律問題的落實依法追究,逐漸培養(yǎng)公眾在網絡上的法律意識。
另一方面,對政府的網絡發(fā)言人進行專業(yè)培訓,提高與網友的溝通能力和技巧。對于政府的網絡發(fā)言人,應該進行網絡素養(yǎng)考核,不合格的要進行“回爐再造”,進行專業(yè)培訓。網絡發(fā)言人要與網友進行良性互動,必須掌握溝通的技巧,必須懂得如何化解網友的不滿情緒,網友有時候火氣大,言語不合屬于正,F象,作為政府部門的發(fā)言人不必苛求他們多么文明、多么理智,與網友頂牛、對罵,只能是火上澆油,因此網絡發(fā)言人要經得住受氣與委屈的考驗,這也是講政治、講大局的需要。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