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責編:wyat
看了本文的網(wǎng)友還看了學歷| 高考 中考 考研 自考 成考 外語| 四六級 職稱英語 商務英語 公共英語 資格| 公務員 報關員 銀行 證券 司法 導游 教師 計算機| 等考 軟考
工程|一建 二建 造價師 監(jiān)理師 咨詢師 安全師 結(jié)構師 估價師 造價員 會計| 會計證 會計職稱 注會 經(jīng)濟師 稅務師 醫(yī)學| 衛(wèi)生資格 醫(yī)師 藥師 [更多]
我曾去實驗室采訪一位科學家,恰好一家電視臺也在采訪,為了展現(xiàn)往儀器里倒一杯水的畫面,電視臺記者讓采訪對象接了一杯又一杯水倒掉,還不斷提醒對方“動作再慢一點”,全然不顧實驗室工作的實際。采訪結(jié)束后,這位科學家如釋重負脫下身上的白大褂,交給采訪者:“我們自己也有白大褂,但沒你的這么白!痹瓉恚@位電視臺記者為了畫面好看,還自帶了“演出服”。
記者成了“新聞”的導演,不僅歪曲事實,制造虛假新聞,而且對新聞從業(yè)者的殺傷力極大。見到那些采訪對象被“導演”時皺著眉頭的厭惡表情,我感到恥辱;見到喜歡“導演”的媒體記者,我會對這家媒體的公信力產(chǎn)生懷疑。
無論“上訪式采訪”還是“導演式采訪”,都是媒體生態(tài)中的毒瘤。有些時候,“有關部門”一方面把正當采訪逼成“上訪式采訪”,另一方面為了展示自己的成績,還與相熟的媒體“策劃”,制造“導演式采訪”。這都嚴重地傷害了媒體的公信力和公眾的知情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