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中央、國家機關公務員考試在即,很多考生已經(jīng)躍躍欲試,準備投入到緊張的考前復習當中。因此,選擇一套好的公務員考試教材,就成為考生的迫切要求。
但是,縱觀整個市場,公務員考試圖書多如牛毛,其中不免良莠不齊,倘不加辨別就輕易購買,最終難免費時費錢,還得不到任何好處,甚至可能被誤導。那么,什么是好的公務員考試用書?基本的原則就一句話:最適合考生備考的書就是最好的公務員考試用書。具體而言,應當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考慮。
一、書的厚薄
很多考生或者作者都以為書要越厚越好,越厚越能顯示書中內(nèi)涵豐富。越厚越能顯示作者學問高深,越厚讀者能越學到好多東西。昨天在網(wǎng)上看到中公網(wǎng)某某專家所寫的一篇什么入門指南,也不厭其煩地將市場上的幾本教材放在一塊來比較頁數(shù),意在說明越厚的書越好,越厚的書質(zhì)量越高,借以打擊別家,推銷自己。
其實,這個觀點在圖書領域內(nèi)是行不通的,尤其在公務員考試圖書領域內(nèi)絕不適用。因為它忽視了人們認識事物的規(guī)律,脫離了公務員考試的備考實際。圖書做厚容易,做薄難。將書做薄才能真正反映出作者的功力。
一般而言,人們希望學習新知識的過程是簡捷而迅速的,誰都不愿意自己所面對的是書山字海,誰都不希望自己將要學習的知識是繁瑣蕪雜、晦澀難懂的。一本過厚的書對于讀者而言首先給出的就是一種無形的壓力,首先就會阻礙讀者學習的勇氣。實踐中,我們也經(jīng)常發(fā)現(xiàn),不少考生信心百倍地拿到一本厚書之后,也不過翻了區(qū)區(qū)幾頁,就束之高閣,白白地浪費了時間和金錢卻一無所獲。公務員考試的圖書尤其需要簡潔明了,因為大家備考的時間并不十分充裕。一道本來非常簡單的題目,卻賦予了幾百字的解析,類似這樣的做法到底是在幫助考生,還是在戕害考生,想來不難理解。
正基于此,對于公務員考試圖書的編纂者來說,將書做薄、做精是對考生最負責任的行為,考生也無需片面追求書的厚度,而將之與書的價值劃等號。我們要切記,閱讀公務員考試用書,目的只有一個,即開拓思維、轉變思路、提升技巧。不要被所謂的“詳解”、“詳講”蒙蔽了思想,而做出不理智的行為。當然,書太薄也不行,因為公務員考試涉及的題型比較多,各種題型的思路和技巧都不相同,太薄的書不可能在這方面闡述清楚,而且也缺乏必要的練習輔助,當然不能作為好教材使用。
在書的厚度方面,京華版公務員考試圖書控制的相當好,一般維持在不到300頁的基礎之上。這種厚度是作者以及編纂團隊通過幾年的詳細調(diào)查和研究做出的結論,它一方面能夠使大家有足夠的時間看完,另一方面又有足夠的篇幅來對技巧、思路、練習等問題予以容納。里面的內(nèi)容詳略得當,該表述清楚的必鋪陳敷演,該一筆帶過的必惜墨如金,絕不為了湊字數(shù)、湊印張而堆積大量毫無意義的材料和解析。它是目前市場上,對書的厚度把握最好的一家,充分體現(xiàn)了以考生為主,為考生著想的編纂理念。
二、書的內(nèi)容
書的厚度只是形式上的問題,更重要的是書的內(nèi)容要能滿足廣大考生的實際需要,要能真正體現(xiàn)出公務員考試的特點,而不能與一般的考試類輔導書相提并論。具體而言,應該考慮以下參數(shù)。
1.體例是否合理。
好的體例能夠最大程度地激發(fā)考生的閱讀興趣,能夠抓住考生的思維和學習習慣,以最簡潔的方式為考生的理解和練習提供幫助。可以說,沒有好的體例,即使講解很不錯,也不易為別人所接受。
但是目前市場上的一些書片面追求體例花樣繁多,初一翻書,感覺條條框框一大堆。而實際深入其中,就會發(fā)現(xiàn)每個板塊都是點到為止,沒有詳細的闡述,更沒有實際的理論依據(jù)。很明顯是繡花枕頭——中看不中用。也有一些書抓住考生從目錄判斷內(nèi)容的心理,將本來應該簡潔大方、遵循一定規(guī)則的目錄,演變成為花里胡哨、混亂不堪的大雜燴,看起來好像是清楚明了,實際上卻反映出作者思維體系的混亂,更反映出作者的心虛:內(nèi)容沒有斤兩,不得不通過目錄的“裝修”來增加分量。
這點上,京華出版社出版的“新坐標”系列做得很好。正文中的每一個條塊項目都有其實際意義,都能為考生帶來實質(zhì)性的益處。既不流于形式,通過劃分小塊來湊頁數(shù),也不囿于呆板,平鋪直敘,使人讀之意興索然。在目錄上,也在遵循一定圖書編纂規(guī)則、不破壞全書整體結構的基礎上,盡量貼近考生實際需求,力爭使考生能夠一目了然而又不陷于滿目混亂的困境。
更多信息請訪問:考試吧公務員欄目
希望與其他公務員考生進行交流?點擊進入公務員論壇>>>
國家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安徽 | 浙江 | 山東 | 江西 | 福建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nèi)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