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十三 土地所有權及用益物權
憲法
9,礦藏,水流,森林,山嶺,草原,荒地,灘涂,等自然資源,都歸國家所有,即全民所有,由法律規(guī)定屬于集體所有的森林和山嶺,草原,荒地,灘涂除外
國家保障自然資源的合理利用,保護珍貴的動物和植物,禁止任何組織或個人喲內個任何非法手段侵占或破壞自然資源
民通
80,國家所有的土地,可以依法由全民所有制單位使用,也可以依法確定由集體所有制單位使用,國家保護他的使用,收益的權利,使用單位有管理,保護,合理利用的義務
公民,集體依法對集體所有的或國家所有的由集體使用的土地的承包和經(jīng)營權,受法律保護,承包雙方的權利和義務,依照法律由承包合同規(guī)定
土地不得買賣,出租,抵押,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轉讓
81,國家所有的森林,山嶺,草原,荒地,灘涂,水面等自然資源,可以依法由全民所有制單位使用,也可以依法確定由集體所有制單位使用,國家保護他的使用,收益的權利,使用單位有管理,保護,合理利用的義務
國家所有的礦藏,可以依法由全民所有制和集體所有制單位開采,也可以依法由公民開采,國家保護合法的采礦權
公民,集體,依法對集體所有的或者國家所有由集體使用的森林,山嶺,草原,荒地,灘涂,水面的承包經(jīng)營權,受法律保護,承包雙方的權利和義務,依照法律由承包合同規(guī)定
國家所有的礦藏,水流,國家所有的和法律規(guī)定屬于集體所有的林地,山嶺,草原,荒地,灘涂不得買賣,出租,抵押,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轉讓
知識點:
1,國有土地所有權:--城市市區(qū)的土地
--原屬集體土地,經(jīng)沒收,征收,征用,征購,轉戶,遷移等原因轉為國有
2,集體土地所有權:除國有土地外,皆屬集體土地
三級所有制: 村農(nóng)民集體,鄉(xiāng)鎮(zhèn)農(nóng)民集體,村民小組
3,自然資源所有權 :礦產(chǎn),野生動物,水資源歸國家,其余歸國家或集體
4,土地和自然資源權利的爭議解決途徑:
所有權及用益物權的權屬糾紛
--協(xié)商解決
--協(xié)商不成的,先提交有關行政機關處理(單位間爭議,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處理,單位與個人,個人之間由鄉(xiāng)級或縣級以上政府處理)
--對上述行政處理不服的,可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
(行政處理程序前置)
侵權糾紛
--平等主體間侵權,可直接民事訴訟
--行政行為侵權:先提起行政復議,對決定不服,民事訴訟
根據(jù)省級以上人民政府關于行政區(qū)劃決定,省級政府作出的行政復議決定為最終裁決不得起訴
5,對集體土地的征用:見土地管理法
6,用益物權體系:
--傳統(tǒng)民法上包括:地上權,地役權,用益權,居住權,永佃權
--國有土地使用權,土地承包經(jīng)營權,宅基地使用權,典權
7,國有土地使用權:
取得原因:劃撥,出讓,轉讓
權利:轉讓,低壓,出租,以其作價出資或入股,構筑建筑物,種植花木,取得補償
收回:提前收回(補償),懲罰性無償收回,正常收回
8,土地承包經(jīng)營權
--期限
--權利:經(jīng)法寶人同意,轉讓與轉包權
占有權
收益權(收益可繼承)
--取得原因:民事合同,即承包經(jīng)營合同
9,宅基地使用原則:一戶一宅,不得買賣(抵押,出租),可出賣出租房屋,但不得另行申請宅基地
對集體土地使用權的限制:不得出讓,轉讓或出租用于非農(nóng)業(yè)建設
10,典權
權利:占有,使用,收益/轉典/出租典物/轉讓典權/優(yōu)先購買權/有益費用的請求權
出典人權利:轉讓典物權/設定擔保物權/原價回贖權
典物風險負擔
--一旦發(fā)生風險,典權,回贖權同時消滅
--滅失的典物風險由出典人負擔
--滅失的典物對應的典價,雙方分擔
消滅原因:回贖,找貼,作絕,別賣
11,房地產(chǎn)轉讓,抵押時,房屋的所有權和該房屋占用范圍內的土地使用權同時轉讓抵押
12,登記要件主義
國家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安徽 | 浙江 | 山東 | 江西 | 福建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