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學無以廣才,非靜無以成學,請說說你的理解?(2012年8月25日上午浙江省溫州事業(yè)面試題)
【考查要點】綜合分析
【答題思路】談認識-樹論點-擺論據(證明論點)-扣題升華
【參考答案】
非學無以廣才,非靜無以成學,出自諸葛亮的《誡子書》,提出了學與才、靜與學的關系,只有學習才能拓寬才識,只有靜才能夠學習,在其中最重要的是靜,否則其他都不能達成。而靜不僅體現在環(huán)境安靜,更要求心態(tài)平靜。
安靜的環(huán)境對于學習非常重要。諸葛亮居住在隆中,就是山清水秀,松篁交翠,諸葛亮正是在其中學習了書法,繪畫,音樂,寫了許多優(yōu)秀的詩作和創(chuàng)造發(fā)明了木牛流馬等一系列作品,而如今很多學校建立在郊區(qū)也是為了給學生提供安靜的學習環(huán)境,甚至很多高考狀元在談及高考成功的經驗時都會提到一個安靜的學習環(huán)境的重要意義,由此可見安靜的環(huán)境更有利于思考學習,能夠促進學習知識的吸收和掌握,人的注意力非常有限,如果一旦有噪音或者其他的刺激分散了注意力,則降低了學習效率,進而影響了積累才干。
心里的平靜對于學習同樣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心里平靜包括不急不躁,專心致志,并甘于學習的寂寞與單調。諸葛亮的這句話就是對自己學習經驗的總結并真誠的告誡于后人,他自身就是甘于在隆中學習,淡泊明志,寧靜致遠,劉備三顧茅廬才邀請到他出山;古代學者朱熹也說過: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豈不到乎?這句話體現的就是內心平靜專注于學是讀書的基礎,因此內心平靜潛心學習才能獲得知識,有了學習的積累才能拓寬知識面,像諸葛亮朱熹一樣學識淵博。
安靜的學習環(huán)境,平靜的內心世界是學習的保證,這于我們日常工作中也非常重要,一方面要保證我們自身和他人有一個安靜有序的辦公環(huán)境,更重要的是我們要守住學習的平靜心情,我們可以經常接觸大自然,練習太極等活動來使自己的內心保持平靜。
同樣學習是獲得才識的保證,活到老學到老是一個基本的人生態(tài)度,毛澤東就說過:三天不學習趕不上劉少奇,只有學習才能豐富自己的內涵,只有學習才能拓展自己的技能,為社會進步做出貢獻。作為國家的公職人員更是要提倡終身學習,學習先進的管理理念,與時俱進,更好地為人民服務,有些地方政府適時開展了領導干部讀書活動,就是這種理念的充分體現。
總之,我們應當以這兩句話為誡,時刻提醒自己,保持平靜,專注學習,使自己獲得更多的學識,快速成長,更好的為讓人民服務。
【知識拓展】
1、同類型題:一句古文“傲不可長,欲不可縱,志不可滿,樂不可極”,請你談談對這句話的理解。
2、知識眼神:參考思路——
【就話論話】這句古文出自《禮記?曲禮上》,是說驕傲不可滋長,欲望不可放縱,不能讓自己志向不切合實際,不應該使自己樂到極端。這句古語道出的是我們應該具有的做人、做事的準則,更加揭示了在面對成就時的態(tài)度。
【就話論理】在工作中取得些成績是很正常的,如果因此而沾沾自喜,驕傲自滿的話,將會固步自封,停滯不前。更有甚者,還會一意孤行,造成大的損失。如《三國志》里的“關羽大意失荊州”,劉備因一意孤行而被“火燒連營”。
欲望是一個人對于物質、金錢的渴望,在一定的程度范圍內,它會催人奮進,如果超出了這個范圍,它會成為推人墜落的黑手。近年來,因為貪污腐敗受到法律制裁的官員就是很好的例子。
志向是我們努力的目標,奮斗的方向。志向的合理與否,直接關系到我們能否為目標堅持奮斗,關系到我們的奮斗是否能取得成果。我們應該有遠大的志向,并應該有將志向化整為零,一步步實現的計劃安排。這樣的志向,才不會被一時的困難消磨掉。
樂不可極,因為樂極生悲。在我們縱情歡樂的時候,會因為放松戒備產生意想不到的后果。
【就話論人】我們應當以這幾句話為誡,時刻提醒自己,認真做好工作,保持謙虛、低調、謹慎的作風,勝利不驕傲,成功不自滿,使自己快速成長,更好為讓人民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