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點背景】
近來,各地紛紛對“湊夠一撥人就走,與紅綠燈無關”的“中國式過馬路”現(xiàn)象動真格。4月9日起,北京將嚴罰“中國式過馬路”帶頭人,“帶頭”闖燈的行人將面臨10元的罰款。請簡要對此分析。
【參考答案】
[分析]
根據(jù)相關調(diào)查,大部分網(wǎng)友贊同對行人闖紅燈進行罰款,但是也有一部分網(wǎng)友認為罰款制度并不合理,引起爭議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第一,“中國式過馬路”是一種特殊國情。一些民眾認為在過馬路時很多人已經(jīng)養(yǎng)成闖紅燈的習慣,處罰應該考慮到這個國情,法不責眾,治理應該循序漸進。
第二,突然開罰不合理,應該有一個過渡期。以前闖紅燈不罰,現(xiàn)在突然開罰,讓一些民眾接受不了,不應該“運動式執(zhí)法”,而應該有一個過渡期。
第三,由于交通規(guī)則不合理,行人闖紅燈有時候是被逼無奈。一些人認為交通規(guī)則存在問題,很多路口通行信號燈太短,或者機動車不講規(guī)則,如果不闖紅燈就很難過馬路,行人是弱者,不應該處罰行人。
[意義]
對微小過失“零容忍”,是通往公共文明的重要路徑。“中國式過馬路”風行各地,其實也是某種程度上的“破窗效應”,第一個向“破窗”投擲石塊的人未受處罰,就會有更多人向“破窗”投擲石塊。帶頭闖燈的人安然無恙,更多人就會在法不責眾的心理下理直氣壯地違規(guī),重拳治理的基本思路就是要防微杜漸。
[措施]
專家建議采取如下措施:
“漢家自有制度,霸王道雜之”,重拳出擊的“堵”與完善服務的“疏”,是涵養(yǎng)馬路文明的一體兩面,嚴懲闖燈行為只是邁出了第一步,但是切不可沉浸于“罰”來的一時快感而止步不前。
其一,對行人闖紅燈的處罰要更加人性化。如果有行人帶頭闖紅燈,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充分宣傳、教育、糾正后仍然執(zhí)意不遵守法規(guī)的,再進行處罰,這種措施更加人性化。交管部門的目的歸根結底是保護行人和騎車人的安全,而不是為了罰款而罰款。
其二,在加強處罰措施的同時,完善路面交通基礎設施,合理規(guī)劃路面布局。除了用處罰的手段來阻止行人闖紅燈之外,還要注意疏導措施,在交通路口設置勸導員、安裝語音提示器,改進道路交叉口交通信號與行人過街安全設施的設計,為行人擠出更多空間。同時從城市建設規(guī)劃高度,考慮便民需求,通過綜合治理,合理規(guī)劃路面交通布局,解決好路權沖突。
其三,加強市民加強市民的文明意識,倡導市民文明出行。政府部門起主導作用,全社會共同參與,加強對交通安全的法律法規(guī)宣傳,糾正對行人的交通違法行為。同時提高社會輿論監(jiān)督功能,發(fā)揮民眾自我主觀能動性,形成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約束的一種機制,從而達到從我做起,遵章守法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