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公共基礎知識歷史篇的考查內容廣泛,重點較為突出,縱觀近年的真題,按照大綱的規(guī)定,中國近現代史和世界現代史都為考查內容,但在試卷中,中國近現代史歷來是考查重點。尤其是那些對歷史進程產生重大影響的歷史事件,如鴉片戰(zhàn)爭、五四運動、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等都曾考查過。
縱觀近年來的真題,中公教育專家發(fā)現歷史部分考查的內容都較為細致,這與作為國家公務員需要對國家歷史有較深入的了解相適應。
例題1:江蘇公基真題
抗日戰(zhàn)爭時期,下列四人屬于在對日作戰(zhàn)中以身殉國的國民黨將領是( )。
A.左權 B.羅炳輝
C.葉挺 D.戴安瀾
解析:戴安瀾,國民革命軍高級將領。1942年,戴將軍在郎科地區(qū)指揮突圍戰(zhàn)斗中殉國。他在抗日戰(zhàn)爭中戰(zhàn)功顯赫,抗戰(zhàn)勝利后追認為革命烈士。故本題選D。
例題2:江蘇公基真題
出席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的12名黨員代表所代表的黨員數為( )。
A.40多名 B.50多名
C.70多名 D.100多名
解析:1921年7月23日,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上海舉行。共有12名黨員代表參加了此次會議,他們代表著全國50多名黨員。故選B。
例題3:江蘇公基真題
五四運動前后,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經歷的大論爭有( )。
A.關于“問題與主義”的論爭
B.關于社會主義的論爭
C.關于無政府主義的論爭
D.關于三民主義的論爭
解析:馬克思主義與非馬克思主義思潮的三次論爭:
(1)第一次論爭:關于“問題與主義”的論爭。1919年7月,胡適發(fā)表《多研究些問題,少談些“主義”》一文,引起關于“問題與主義”的論爭。關于“問題與主義”的論爭,實際上是馬克思主義與改良主義的一次論戰(zhàn)。
(2)第二次論爭:關于社會主義的論爭。五四運動后,共產主義小組的相繼建立為中國共產黨的正式成立創(chuàng)造了條件。但地主資產階級的代表(偽社會主義者),反對社會主義運動,反對在中國建立無產階級政黨,因而引發(fā)了關于社會主義的論爭。
(3)第三次論爭:關于無政府主義的論爭。在各地共產主義小組建立后,馬克思主義在同偽社會主義者進行論戰(zhàn)的同時,還同無政府主義者進行了論戰(zhàn)。
三次論爭,對于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中國共產黨的成立以及中國革命的發(fā)展都起了極大的促進作用
故選ABC。
針對江蘇省公務員考試中歷史知識部分的考查特點,專家建議考生在備考時應主要注意以下幾點:要堅持在知識體系的聯系中把握歷史概念的內涵和外延,考生在學習主干知識的時候要以時間為線索進行記憶和聯系。
國家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安徽 | 浙江 | 山東 | 江西 | 福建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