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題】
甲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甲公司”)的注冊會計師在對其2×18年財務報表進行審計時,就以下事項的會計處理與甲公司管理層進行溝通:
(1)2×18年12月,甲公司收到財政部門撥款1000萬元,系對甲公司2×18年執(zhí)行國家計劃內政策價差的補償。甲公司A商品售價為5萬元/臺,成本為2.5萬元/臺,但在納入國家計劃內政策體系后,甲公司對國家規(guī)定范圍內的用戶銷售A商品的售價為3萬元/臺,國家財政給予2萬元/臺的補貼。2×18年甲公司共銷售政策范圍內A商品500件。甲公司對該事項的會計處理如下:
借:應收賬款 1500
貸:主營業(yè)務收入 1500
借:主營業(yè)務成本 1250
貸:庫存商品 1250
借:銀行存款 1000
貸:其他收益 1000
(2)2×18年,甲公司嘗試通過中間商擴大B商品市場占有率。甲公司與中間商簽訂的合同分為兩類。第一類合同約定:甲公司按照中間商要求發(fā)貨,中間商按照甲公司確定的售價3000元/件對外出售,雙方按照實際售出數(shù)量定期結算,未售出商品由甲公司收回,中間商就所銷售B商品收取提成費200元/件;該類合同下,甲公司2×18年共發(fā)貨1000件,中間商實際售出800件(甲公司已經收到代銷清單)。第二類合同約定:甲公司按照中間商要求的時間和數(shù)量發(fā)貨,甲公司出售給中間商的價格為2850元/件,中間商對外出售的價格自行確定,未售出商品由中間商自行處理;該類合同下,甲公司2×18年共向中間商發(fā)貨2000件。甲公司向中間商所發(fā)送B商品數(shù)量、質量均符合合同約定,成本為2400元/件。甲公司對上述事項的會計處理如下:
借:應收賬款 870
貸:主營業(yè)務收入 870
借:主營業(yè)務成本 720
貸:庫存商品 720
借:銷售費用 20
貸:應收賬款 20
(3)2×18年6月,董事會決議將公司生產的一批C商品作為職工福利發(fā)放給部分員工。該批C商品的成本為0.6萬元/件,市場售價為0.8萬元/件。受該項福利計劃影響的員工包括:中高層管理人員200人、公司正在進行的某研發(fā)項目相關人員50人,甲公司已向上述員工每人發(fā)放1件C商品。研發(fā)項目已進行至后期開發(fā)階段,甲公司預計能夠形成無形資產,至2×18年12月31日,該研發(fā)項目仍在進行中。甲公司進行的會計處理如下:
借:管理費用 150
貸:庫存商品 150
(4)2×18年7月,甲公司一項未決訴訟結案,法院判定甲公司承擔損失賠償責任1000萬元。該訴訟事項源于2×17年9月一競爭對手提起的對甲公司的起訴,編制2×17年財務報表期間,甲公司曾在法院的調解下,與原告方達成初步和解意向。按照該意向,甲公司需向對方賠償600萬元,甲公司據此在2×17年確認預計負債600萬元。2×18年,原告方控股股東變更,新的控股股東認為原調解決定不合理,不再承認原初步和解相關事項,向法院請求繼續(xù)原法律程序。因實際結案時需賠償金額與原確認預計負債的金額差別較大,甲公司于2×18年進行了以下會計處理:
借:以前年度損益調整 400
貸:預計負債 400
借:盈余公積 40
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 360
貸:以前年度損益調整 400
其他資料:
、偌俣ū绢}中有關事項均具有重要性,不考慮相關稅費及其他因素;
、诩坠景凑諆衾麧櫟10%提取法定盈余公積,不提取任意盈余公積。
要求:判斷甲公司對事項(1)至事項(4)的會計處理是否正確,并說明理由。對于甲公司會計處理不正確的,編制更正2×18年度財務報表相關項目的會計分錄。(無須通過“以前年度損益調整”科目調整)
【答案】
(1)甲公司對事項(1)的會計處理不正確。
理由:該交易與企業(yè)銷售商品等日常經營活動密切相關,且來源于政府的經濟資源是企業(yè)商品對價的組成部分,并不是自政府無償取得的現(xiàn)金流入,不屬于政府補助。
借:其他收益 1000
貸:主營業(yè)務收入 1000
(2)甲公司對事項(2)的會計處理不完全正確。
理由:第一類合同本質上屬于收取手續(xù)費方式的委托代銷,在中間商未對外實際銷售前,客戶未取得商品的控制權,不能確認收入,也不能確認與未售商品相關的手續(xù)費。
借:發(fā)出商品 48(200×0.24)
貸:主營業(yè)務成本 48
借:主營業(yè)務收入 60(200×0.3)
貸:應收賬款 60
借:應收賬款 4(200×0.02)
貸:銷售費用 4
(3)甲公司對事項(3)的會計處理不正確。
理由:以自產產品用于職工福利,應按照產品的售價確認收入,同時確認應付職工薪酬。并且應按照員工服務的受益對象進行分配,服務于研發(fā)項目人員相關的部分應計入所研發(fā)資產的成本。
借:研發(fā)支出—資本化支出 40(50×0.8)
管理費用 160(200×0.8)
貸:應付職工薪酬 200
借:應付職工薪酬 200
貸:主營業(yè)務收入 200
借:主營業(yè)務成本 150
貸:管理費用 150
(4)甲公司對事項(4)的會計處理不正確。
理由:甲公司在編制2×17年財務報表時,按照當時初步和解意向確認的600萬元預計負債不存在會計差錯。后因情況變化導致法院判決結果與原預計金額存在的差額屬于新發(fā)生情況,所承擔損失的金額與原預計負債之間的差額應計入發(fā)生當期損益,不應追溯調整以前期間留存收益。
借:營業(yè)外支出 400
貸:盈余公積 40
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 360
【提示】法院并未作出最終判決,且未說明雙方達成一致,故甲公司只需調整預計負債,無須確認其他應付款。
答案解析 :
解題思路 :
關鍵詞:差錯更正的會計處理
資料(1),該交易與企業(yè)銷售商品等日常經營活動密切相關,且來源于政府的經濟資源是企業(yè)商品對價的組成部分,并不是自政府無償取得的現(xiàn)金流入,不屬于政府補助。
正確的會計處理:
借:銀行存款 1000
應收賬款 1500
貸:主營業(yè)務收入 2500
錯誤會計處理:
借:應收賬款 1500
貸:主營業(yè)務收入 1500
借:銀行存款 1000
貸:其他收益 1000
更正分錄:
借:其他收益 1000
貸:主營業(yè)務收入 1000
資料(2),第一類合同本質上屬于收取手續(xù)費方式的委托代銷,在中間商未對外實際銷售前,與所轉移商品所有權相關的風險和報酬并未實際轉移,不能確認收入,也不能確認與未售商品相關的手續(xù)費。
正確的會計處理:
第一類合同:
借:存貨(發(fā)出商品) 240
貸:庫存商品 240(1000×0.24)
借:應收賬款 240
貸:主營業(yè)務收入 240(800×0.3)
借:主營業(yè)務成本 192(800×0.24)
貸:發(fā)出商品 192
借:銷售費用 16(800×0.02)
貸:應收賬款 16
第二類合同:
借:應收賬款 570
貸:主營業(yè)務收入 570(2000×0.285)
借:主營業(yè)務成本 480(2000×0.24)
貸:庫存商品 480
錯誤的會計處理:
借:應收賬款 60
貸:主營業(yè)務收入 60
借:主營業(yè)務成本 48
貸:庫存商品(存貨) 48
借:銷售費用 20
貸:應收賬款 20
調整分錄:
借:存貨(發(fā)出商品) 48(200×0.24)
貸:營業(yè)成本(主營業(yè)務成本) 48
借:營業(yè)收入(主營業(yè)務收入) 60(200×0.3)
貸:應收賬款 60
借:應付賬款 4(200×0.02)
貸:銷售費用 4
資料(3),以自產產品用于職工福利,應按照產品的售價確認收入,同時確認應付職工薪酬。同時,應按照員工服務的受益對象進行分配,服務于研發(fā)項目人員相關的部分應計入所研發(fā)資產的成本。
正確會計處理:
借:開發(fā)支出(研發(fā)支出—資本化支出) 40(50×0.8)
管理費用 160(200×0.8)
貸:應付職工薪酬 200
借:應付職工薪酬 200
貸:營業(yè)收入(主營業(yè)務收入) 200
借:營業(yè)成本(主營業(yè)務成本) 150
貸:庫存商品 150
錯誤會計處理:
借:管理費用 150
貸:庫存商品 150
更正會計分錄:
借:開發(fā)支出(研發(fā)支出—資本化支出) 40(50×0.8)
管理費用 160(200×0.8)
貸:應付職工薪酬 200
借:應付職工薪酬 200
貸:營業(yè)收入(主營業(yè)務收入) 200
借:營業(yè)成本(主營業(yè)務成本) 150
貸:管理費用 150
資料(4),甲公司在編制2×17年財務報表時,按照當時初步和解意向確認的600萬元預計負債不存在會計差錯。后因情況變化導致法院判決結果與原預計金額存在的差額屬于新發(fā)生情況,所承擔損失的金額與原預計負債之間的差額應計入發(fā)生當期損益,不應追溯調整以前期間留存收益。
正確會計處理:
借:營業(yè)外支出400
貸:預計負債400
錯誤會計處理:
借:以前年度損益調整 400
貸:預計負債 400
借:盈余公積 40
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 360
貸:以前年度損益調整 400
更正會計分錄:
借:營業(yè)外支出 400
貸:盈余公積 40
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 360
【提示】法院并未作出最終判決,且未說明雙方達成一致,故甲公司只需調整預計負債,無需確認其他應付款。
相關鏈接:
注會萬題庫下載|微信搜“萬題庫注冊會計師考試”
相關推薦:
2019年注冊會計師考試時間安排 | 考試資料 | 經驗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