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單選題 |
第 2 頁:多選題 |
第 3 頁:計算分析題 |
第 4 頁:綜合題 |
第 5 頁:單選題答案 |
第 6 頁:多選題答案 |
第 7 頁:計算分析題答案 |
第 8 頁:綜合題答案 |
一、單項選擇題
1.
【答案】D
【解析】營運資本=流動資產-流動負債
由于:流動資產+長期資產=權益+長期負債+流動負債
所以:流動資產-流動負債=(權益+長期負債)-長期資產
營運資本=長期籌資-長期資產=長期籌資凈值
流動資產=流動負債+長期籌資凈值
2.
【答案】B
【解析】流動資產周轉天數(shù)的決定因素有行業(yè)和技術特征、企業(yè)所處的外部經濟環(huán)境和管理流動資產周轉的效率。銷售成本率是影響整個流動資產投資需求的因素,因此選項B不正確。
3.
【答案】C
【解析】適中的營運資本投資政策,就是按照預期的流動資產周轉天數(shù)、銷售額及其增長,成本水平和通貨膨脹等因素確定的最優(yōu)投資規(guī)模,安排流動資產投資。
4.
【答案】C
【解析】投機性需要是指置存現(xiàn)金用于不尋常的購買機會,比如遇有廉價原材料或其他資產供應的機會,便可用手頭的現(xiàn)金大量購入;再如在適當時機購入價格有利的股票和其他有價證券等等。
5.
【答案】B
【解析】本題的主要考核點是最佳現(xiàn)金持有量確定的存貨模式,也稱為鮑曼模型。在存貨模式下,達到最佳現(xiàn)金持有量時,機會成本等于交易成本,即與現(xiàn)金持有量相關的現(xiàn)金使用總成本應為機會成本的2倍,機會成本= ×K= ×10%=5000(元),所以,與現(xiàn)金持有量相關的現(xiàn)金使用總成本=2×5000=10000(元)。
6.
【答案】A
【解析】H=3R-2L=3×6000-2×1000=16000(元),根據(jù)現(xiàn)金管理的隨機模式,如果現(xiàn)金量在現(xiàn)金控制的上下限之間,可以不必進行現(xiàn)金與有價證券轉換。由于現(xiàn)有現(xiàn)金小于上限,所以不需要投資。
7.
【答案】D
【解析】根據(jù)最佳現(xiàn)金持有量確定的存貨模式:C*=
,如果在其他條件保持不變的情況下,資本市場的投資回報率K從4%上漲為16%,最佳現(xiàn)金持有量將降低50%。
8.
【答案】D
【解析】應收賬款賒銷效果的好壞,依賴于企業(yè)的信用政策。企業(yè)在對是否改變信用期間進行決策時,要考慮的因素有收益的增加、應收賬款占用資金應計利息的增加、收賬費用和壞賬損失的增加,其中計算收益的增加時需要使用變動成本率,計算應收賬款占用資金應計利息的增加時需要使用等風險投資的最低報酬率,計算壞賬損失時需要使用應收賬款的壞賬損失率。在進行應收賬款信用政策決策時,按照差量分析法只要改變信用政策所帶來的稅前凈損益大于0,信用政策的改變就可行,所以不用考慮所得稅稅率,所以本題選擇D選項。
9.
【答案】C
【解析】所謂“5C”系統(tǒng),是評估顧客信用品質的五個方面,即“品質”、“能力”、“資本”、“抵押”和“條件”!捌焚|”指顧客的信譽,即履行償債義務的可能性;“能力”指顧客的償債能力,即其流動資產的數(shù)量和質量以及與流動負債的比例;“資本”指顧客的財務實力和財務狀況,表明顧客可能償還債務的背景;“抵押”指顧客拒付款項或無力支付款項時能被用作抵押的資產;“條件”指可能影響顧客付款能力的經濟環(huán)境。
10.
【答案】B
【解析】本題的主要考核點是應收賬款機會成本的計算。應收賬款的機會成本=1000/360×45×60%×8%=6(萬元)。
11.
【答案】C
【解析】采用現(xiàn)金折扣的主要目的在于吸引顧客為享受優(yōu)惠而提前付款,縮短企業(yè)的平均收款期。另外,現(xiàn)金折扣也能招攬一些視折扣為減價出售的顧客前來購貨,借此擴大銷售量。選項A、B屬于商業(yè)折扣的內容。
12.
【答案】D
【解析】缺貨成本指由于存貨供應中斷而造成的損失,包括供應中斷造成的停工損失、產成品庫存缺貨造成的拖欠發(fā)貨損失和喪失銷售機會的損失(還包括需要主觀估計的商譽損失)。
13.
【答案】B
【解析】供貨單位需要的訂貨提前期延長不會影響經濟訂貨批量;供貨單位每天的送貨量增加會使經濟訂貨批量減少;供貨單位延遲交貨的概率增加會增加保險儲備,但并不會影響經濟訂貨批量。
14.
【答案】B
=300(公斤),一個月的最佳訂貨次數(shù)=3000/300=10(次),最佳的訂貨間隔期=30/10=3(天)。
15.
【答案】A
A材料的相關訂貨成本=50×180=9000(元)
16.
【答案】C
【解析】經濟訂貨批量的假設前提中有一條是不允許缺貨,因此選項C的說法錯誤。
相關推薦: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山東 |
安徽 | 浙江 | 江西 | 福建 | 深圳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