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查看:2014年中醫(yī)助理醫(yī)師綜合筆試沖刺復習資料精編匯總
黃疸辨證要點
1.辨陽黃與陰黃:
陽黃由濕熱所致,起病急,病程短,黃色鮮明如橘色,伴有濕熱證候;陰黃由寒濕所致,起病緩,病程長,黃色晦暗如煙熏,伴有寒濕諸候。
2.辨陽黃中濕熱的輕重:
陽黃屬濕熱為患,由于感受濕與熱邪程度的不同,機體反應的差異,故臨床有濕熱孰輕孰重之分。區(qū)別濕邪與熱邪的孰輕孰重,目的是同中求異,使治療分清層次,各有重點。辨證要點是:熱重于濕的病機為濕熱而熱偏盛,病位在脾胃肝膽而偏重于胃;濕重于熱的病機是濕熱而濕偏盛,病位在脾胃肝膽而偏重于脾。相對來說,熱重于濕者以黃色鮮明,身熱口渴,口苦便秘,舌苔黃膩,脈弦數為特點;濕重于熱者則以黃色不如熱重者鮮明,口不渴,頭身困重,納呆便溏,舌苔厚膩微黃,脈濡緩為特征。
3.辨急黃:
急黃為濕熱夾時邪疫毒,熱人營血,內陷心包所致。在證候上,急黃與一般陽黃不同,急黃起病急驟,黃疸迅速加深,其色如金,并現壯熱神昏;吐血衄血等危重證候,預后較差。
中藥海芋
【學名】Zantedeschia aethiopica (L.) Spreng
【科名】Araceae 天南星科
【別名】痕芋頭、狼毒、野芋頭、山芋頭、大蟲芋、天芋、天蒙
【來源】天南星科海芋屬植物海芋Alocasia odora (Roxb.) K. Koch的根狀莖。全年可采,去外層粗皮,鮮用或切片曬干。
【性味歸經】微辛、澀,寒。有毒。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消腫。用于感冒,肺結核,腸傷寒;外用治蟲、蛇咬傷,瘡瘍腫毒。
【用法用量】干品3~5錢,鮮品1~2兩,久煎后方能內服;外用適量,鮮品搗爛敷患處,不能敷正常皮膚。
【注意】久煎后方能內服;不能敷正常皮膚。
【備注】(1)本品有毒。必須用大米共炒至焦黃,久煎(2小時以上)去毒,方可內服。生用或煎煮時間過短,會引起舌腫麻木,甚者有中樞神經中毒癥狀。輕癥可飲米醋或生姜解毒。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
相關推薦:
考試吧推薦:2014年執(zhí)業(yè)醫(yī)師筆試答題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