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單元 分娩期并發(fā)癥
子宮破裂
1.定義
子宮體部或子宮下段在妊娠期或分娩期發(fā)生破裂稱子宮破裂,為產科最嚴重并發(fā)癥,常引起母兒死亡。其發(fā)生率可判斷產科質量。
2.分類
根據(jù)程度分完全破裂和不完全破裂;根據(jù)部位分子宮下段破裂和子宮體部破裂。根據(jù)原因分為:
(1)自然破裂:發(fā)生在子宮手術后的切口瘢痕,隨不了宮內壓力的增加而破裂;也發(fā)生在子宮未經手術者,多因阻塞性難產,未及時恰當處理,使子宮下段過度延伸終致破裂;濫用催產素,使子宮強烈收縮,胎兒通過產道受阻,在薄弱的子宮下段處破裂。
(2)創(chuàng)傷性破裂:難產手術不當,如實施產鉗術造成的子宮破裂。
3.臨床表現(xiàn)
子宮破裂發(fā)生在分娩遇到困難時,分為先兆子宮破裂和子宮破裂兩個階段。
(1)先兆子宮破裂:常見于產程長、有梗阻性難產因素的產婦,表現(xiàn)為:
、佼a婦煩躁不安和下腹疼痛,排尿困難或出現(xiàn)血尿及少量陰道流血。
、跈z查:心率、呼吸加快,子宮收縮頻繁,呈強直性或痙攣性收縮;子宮體及下段之間可出現(xiàn)病理縮復環(huán),并有明顯宮縮;胎先露部固定于骨盆入口。
③胎動頻繁,胎心加快或減慢,胎兒心電圖可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胎兒窘迫征象(重度變異或晚期減速)。因胎先露部下降受阻,子宮收縮加強,子宮體部肌肉增厚變短,下段肌肉變薄變長,兩者間形成環(huán)形凹陷,稱病理縮復環(huán)。子宮病理縮復環(huán)形成,下腹部壓痛,胎心率改變及血尿出現(xiàn)是先兆子宮破裂的四大主要表現(xiàn)。
(2)子宮破裂
①完全性子宮破裂:破裂一瞬間,產婦感撕裂狀劇烈疼痛,隨之宮縮消失,疼痛緩解,很快又感到全腹痛,脈搏加快微弱,呼吸急促,血壓下降。檢查全腹壓痛及反跳痛,腹壁下清楚捫及胎體,子宮縮小位于胎兒側方,胎心消失,陰道有鮮血流出,宮口回縮。催產素注射致子宮破裂者,在注藥后感到強烈宮縮,突然劇痛,先露部隨即上升、消失。
子宮瘢痕破裂可發(fā)生在妊娠后期,但更多發(fā)生在分娩過程。子宮切口瘢痕部位有壓痛。若不立即剖宮產,胎兒可經破裂口進入腹腔,產生子宮破裂的癥狀和體征。
②不完全性子宮破裂:指子宮肌層全部或部分破裂,漿膜層尚未穿破,宮腔與腹腔未相通,胎兒及其附屬物仍在宮腔內。腹部檢查,在子宮不完全破裂處有壓痛,若破裂發(fā)生在子宮側壁或闊韌帶兩葉之間,可形成闊韌帶內血腫,此時在宮體一側可觸及逐漸增大且有壓痛的包塊,胎心音多不規(guī)則。
4.診斷
診斷完全性子宮破裂無大困難,不完全性子宮破裂只有嚴密觀察方能發(fā)現(xiàn)。晚期妊娠只有出現(xiàn)子宮破裂典型癥狀和體征方能確診。
5.處理
(1)先兆子宮破裂:應立即給以抑制子宮收縮藥物(肌注派替啶100mg,或靜脈全身麻醉),立即行剖宮產術。
(2)子宮破裂:輸液、輸血、吸氧、搶救休克,同時盡快行手術治療。若破口整齊、距破裂時間短、無明顯感染者或患者全身情況差不能承受大手術者,可行修補術,并行輸卵管結扎術。破口大、不整齊,有明顯感染者,應行子宮次全切除術。若破口大,撕傷超過宮頸者應行全子宮切除術。術后給予抗生素。嚴重休克者應盡可能就地搶救,若必須轉送,應輸血、輸液、包扎腹部后方可轉送。
6.預防
(1)健全三級保健網(wǎng),宣傳孕婦保健知識。
(2)加強產前檢查,密切觀察產程,避免忽略性難產發(fā)生。
(3)有剖宮產史或子宮切開手術史者,應提前住院待產,若無阻塞性難產存在,嚴密觀察下經陰道試產。
(4)嚴格掌握催產素、前列腺素等子宮收縮劑的使用指征和方法,避免濫用。
產后出血的定義、病因及分類
1.定義
胎兒娩出后24小時陰道流血量超過500ml稱產后出血,包括胎兒娩出后至胎盤娩出前、胎盤娩出后至產后2小時和產后2小時至24小時3個時期。出血多發(fā)生在前兩期。產后出血在我國是產婦首位死亡原因。
2.病因及分類
引起產后出血的主要原因為子宮收縮乏力、胎盤因素、軟產道損傷及凝血功能障礙。
(1)子宮收縮乏力:影響子宮收縮和縮復功能的因素均可引起子宮收縮乏力性產后出血。常見因素有:
、偃硪蛩兀寒a婦精神過度緊張,對分娩恐懼;臨產后鎮(zhèn)靜劑、麻醉劑或子宮收縮抑制劑過多使用。
、诋a科因素:產程延長,體力消耗過多;產科并發(fā)癥如前置胎盤、胎盤早剝、妊高征、合并貧血、宮腔感染、盆腔炎等均可引起子宮肌水腫或滲血。
③子宮因素:多胎妊娠,羊水過多,巨大胎兒;子宮肌壁損傷(剖宮產史,肌瘤剔除手術后,產次過多、過頻造成子宮肌纖維損傷);子宮肌肉發(fā)育不良或病變(子宮畸形或肌瘤等)。
(2)胎盤因素:按胎盤剝離狀況可分為以下類型。①胎盤滯留、胎盤嵌頓、胎盤剝離不全;②胎盤粘連或植入;③胎盤部分殘留。
(3)軟產道損傷:較少見,嚴重時引起產后出血,需手術及時修補。常發(fā)生于陰道手術助產(如產鉗助產、臀牽引術等)、巨大兒分娩、急產;軟產道組織彈性差,產力過強。陰道手術助產操作不當或未及時檢查發(fā)現(xiàn)軟產道撕裂傷時,均可導致產后出血。
(4)凝血功能障礙:任何原發(fā)或繼發(fā)的凝血功能異常均可引起產后出血。產科并發(fā)癥如胎盤早剝、死胎、羊水栓塞、嚴重的先兆子癇可引起彌散性血管內凝血(DIC),凝血功能障礙引起出血。產婦合并有血液系統(tǒng)疾病,如原發(fā)性血小板減少、再生障礙性貧血,凝血功能障礙可引起產后切口及子宮血竇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