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查看:2020執(zhí)業(yè)藥師《中藥學專業(yè)知識一》模擬試題匯總
一、最佳選擇題
1、既屬于中醫(yī)辨證學分類,又屬于中醫(yī)治療學分類的內容是
A、止咳平喘
B、和解少陽
C、清氣分熱
D、清暑除濕
E、降血脂
【正確答案】 D
【答案解析】 中藥功效分類有依據(jù)中醫(yī)辨證學進行分類的方法,也有按中醫(yī)治療學進行分類的,其具有相對性。依據(jù)中醫(yī)辨證學分類,有針對六淫、七情等病因進行辨證分類的功效,如清熱、清暑、除濕等;中醫(yī)治療學中也含有對因功效分類,如清熱、清暑、除濕等也屬于其中。故應選擇D。
2、高級功效是指
A、中藥防治、診斷疾病及強身健體的作用
B、中藥防治、診斷疾病及強身健體作用的高度概括
C、中藥防治、診斷疾病及強身健體作用的用語原始直白
D、中藥防治、作用部位及強身健體的作用
E、中藥防治、安全程度及強身健體的作用
正確答案】 B
【答案解析】 高級功效,是指以中醫(yī)藥理論為基礎,應用分析、歸納、推理、概括等手段,對中藥防治、診斷疾病及強身健體作用的高度概括。其表述用語,成熟精煉,簡明扼要。
3、對應寒熱辨證的有
A、解表、發(fā)表、溫里、攻里
B、補虛、瀉實
C、補陰、滋陰、斂陰、補陽、助陽、溫陽、回陽
D、散表熱、清里熱、散表寒、散里寒等
E、潤燥、清熱
【正確答案】 D
【答案解析】 針對八綱辨證的功效:是指中藥的某些功效分別與八綱辨證的各綱辨證相對應。如對應表里辨證的有解表、發(fā)表、溫里、攻里等;對應寒熱辨證的有散表熱、清里熱、散表寒、散里寒等;對應虛實辨證的有補虛、瀉實等;對應陰陽辨證的有補陰、滋陰、斂陰、補陽、助陽、溫陽、回陽等。
4、對應六淫與疫癘的有
A、解表、發(fā)表、溫里、攻里
B、補虛、瀉實
C、補陰、滋陰、斂陰、補陽、助陽、溫陽、回陽
D、散表熱、清里熱、散表寒、散里寒等
E、散風、祛寒、清暑、滲濕、燥濕、化濕、潤燥、清熱、瀉火、解毒
【正確答案】 E
【答案解析】 針對病因辨證的功效:是指中藥的某些功效分別與病因辨證的六淫與疫癘、七情、飲食勞傷、外傷等辨證相對應。如對應六淫與疫癘的有散風、祛寒、清暑、滲濕、燥濕、化濕、潤燥、清熱、瀉火、解毒等;對應七情的有鎮(zhèn)驚、定驚、解郁、安神、醒神等;對應飲食勞傷的有消食、消積、補虛、強身等;對應外傷的有生肌、斂瘡、續(xù)筋接骨、解蛇蟲毒等。
5、下列屬于癥狀類主治病證的是
A、跌打損傷
B、口瘡
C、腸癰
D、耳聾
E、瘧疾
【正確答案】 D
【答案解析】 癥狀名類主治病證是指以病或證的某一癥狀名稱表述中藥的主治病證,如驚悸、耳鳴、耳聾、口臭等。
6、下列屬于證名類主治病證的是
A、毒蛇咬傷
B、熱淋
C、口臭
D、肺癰
E、耳聾
【正確答案】 B
【答案解析】 證名類主治病證是指以疾病的證名表述中藥的主治病證,如熱淋、血淋、熱咳、冷哮、濕熱黃疸、風熱表證、風寒表證、風寒挾濕表證等。
7、下列屬于病名類主治病證的是
A、瘧疾
B、風熱表證
C、驚悸
D、熱哮
E、耳聾
【正確答案】 A
【答案解析】 病名類主治病證是指以疾病的名稱表述中藥的主治病證,如瘧疾、肺癰、腸癰、水火燙傷、毒蛇咬傷等。
8、下列屬于針對臟腑辨證的功效的是
A、斂瘡
B、發(fā)表
C、升脾陽
D、疏散風熱
E、和解少陽
【正確答案】 C
【答案解析】 針對臟腑辨證的功效:是指中藥的某些功效分別與臟腑辨證的各臟腑病證辨證相對應。如對應心臟的有養(yǎng)心、清心、瀉心火、補心血、通心脈等;對應肺臟的有宣肺、溫肺、清肺、潤肺、斂肺、降肺氣等;對應大腸的有通腸(便)、潤腸、滑腸、澀腸等;對應脾臟的有補脾、健脾、溫脾、運脾、清脾熱、補脾氣、升脾陽等;對應胃腑的有溫胃、健胃、養(yǎng)胃、開胃、瀉胃火、降逆止嘔等;對應肝臟的有疏肝、清肝、養(yǎng)肝、暖肝、瀉肝火、平肝、潛陽、養(yǎng)肝陰(血)、息肝風等;對應膽腑的有利膽、清膽、溫膽、利膽排石等;對應腎臟的有溫腎、補腎、益腎、固腎、滋腎陰、補心氣、助腎陽、暖腎氣、補腎納氣、益腎填精等;對應膀胱腑的有清利膀胱濕熱、散膀胱冷氣等;對應三焦、腦腑、女子胞的有通利三焦、健腦、醒腦、暖宮等。
9、下列哪一項屬于初級功效的表述
A、補腎
B、行氣
C、治瘺
D、排石
E、通便
【正確答案】 C
【答案解析】 中藥功效的用語大多采用動賓短語結構構成的詞組。其中,對初級功效的表述,常常與病證或癥狀等相對應,所用語句多為動詞加疾病名稱構成的詞組,如“已心痛”,“已疥”,“截瘧”,“治瘺”,“治皮脹”,“主寒熱、疝瘕、頭風、目黃、耳聾”,“延年”等。
10、下列哪一項屬于高級功效的表述
A、截瘧
B、平肝
C、延年
D、治皮脹
E、疝瘕
【正確答案】 B
【答案解析】 對高級功效的表述,常常與病因病機、治則治法等相對應,所用語句多為動詞加病邪(如風、寒、暑、濕、燥、火等)、臟器(如心、肺、脾、腎、肝、胃、小腸、膽、皮膚等)、生理功能或分泌排泄物(如陰、陽、氣、血、津、液、精、尿、便)及病理產物或反應(如痰濁、瘀血、疼痛、結石)等名稱構成的詞組。如清熱、燥濕、散風寒、祛風濕,平肝、補肝、補腎、清肺,補氣、生津、行氣、活血、通便、利尿、化痰、祛痰、瀉火、化瘀、排石等。
二、配伍選擇題
1、A.病位在表,病勢上逆類病證
B.病位在上,病勢上逆類病證
C.病位在上,病勢下陷類病證
D.病位在里,病勢下陷類病證
E.病位在下,病勢上逆類病證
<1> 、宜用升浮性藥的病證是
A B C D E
【正確答案】 C
【答案解析】 順其病位選擇用藥:一般說,病位在上在表類病證,宜選用或配用具有升浮之性的藥。
逆其病勢選擇用藥:一般說,病勢下陷類病證,宜選用或配用具有升浮之性的藥。
<2> 、宜用沉降性藥的病證是
A B C D E
【正確答案】 E
2、A.溫中止嘔
B.發(fā)散風熱
C.利水滲濕
D.補氣助陽
E.發(fā)散風寒
<1> 、辛涼的藥如薄荷、菊花,多能
A B C D E
【正確答案】 B
<2> 、辛溫的藥如麻黃、紫蘇,多能
A B C D E
【正確答案】 E
【答案解析】 一為氣味相同,功能相近。辛溫的藥多能發(fā)散風寒,如麻黃、紫蘇等;辛涼的藥多能發(fā)散風熱,如薄荷、菊花等;苦寒的藥多能清熱解毒,如黃芩、黃連等;甘溫的藥多能補氣或助陽,如黃芪、鎖陽等。
3、A.肺經
B.肝經
C.腎經
D.脾經
E.心經
<1> 、黃芩、桑白皮歸
A B C D E
【正確答案】 A
<2> 、龍膽草、夏枯草歸
A B C D E
【正確答案】 B
【答案解析】 熱證有肺熱、肝熱等不同,治肺熱咳喘,即選歸肺經而善清肺熱的黃芩、桑白皮等;治肝熱或肝火證,即選歸肝經而善清肝火的龍膽草、夏枯草等。
4、A.四氣
B.歸經
C.五味
D.有毒無毒
E.升降浮沉
<1> 、依據(jù)病勢選藥的藥性是
A B C D E
【正確答案】 E
【答案解析】 升降浮沉,即指藥物在人體的作用趨向。這種趨向與所療疾患的病勢趨向相反,與所療疾患的病位相同。是說明藥物作用性質的概念之一。
<2> 、依據(jù)病位選藥的藥性是
A B C D E
【正確答案】 B
【答案解析】 歸,即歸屬,指藥物作用的歸屬;經,即人體的臟腑經絡。歸經,即藥物作用的定位。就是把藥物的作用與人體的臟腑經絡密切聯(lián)系起來,以說明藥物作用對機體某部分的選擇性,從而為臨床辨證用藥提供依據(jù)。
<3> 、依據(jù)病性選藥的藥性是
A B C D E
【正確答案】 A
【答案解析】 四氣,又稱四性。即指藥物具有的寒、熱、溫、涼四種藥性。它反映藥物影響人體陰陽盛衰和寒熱變化的作用特點,是說明藥物作用性質的重要概念之一。藥性的寒熱溫涼,是從藥物作用于人體所發(fā)生的反應概括而來,與所療疾病的寒熱性質相反。也就是說,藥性的確定是以用藥反應為依據(jù),以病證寒熱為基準。
5、A.病位在上,病勢下陷類病證
B.病位在上,病勢上逆類病證
C.病位在表,病勢在內類病證
D.病位在里,病勢下陷類病證
E.病位在里,病勢上逆類病證
<1> 、宜用升浮類藥治療的是
A B C D E
【正確答案】 A
【答案解析】 臨床用藥要求順其病位,逆其病勢給藥,升浮性的藥要求就是病位在上、在表,病勢下陷類病證。
<2> 、宜用沉降類藥治療的是
A B C D E
【正確答案】 E
【答案解析】 臨床用藥要求順其病位,逆其病勢給藥,沉降性的藥要求就是病位在下、在里,病勢上逆類病證。
三、綜合分析選擇題
物之能害人即為毒,這是狹義的毒,似指今之藥物不良反應。引起中藥不良反應的原因較多,比如有品種的混亂、用量過大、炮制失度等等。
<1> 、將砒制備成酒劑使用,結果導致患者死亡。導致此結果的原因是
A、用量過大
B、誤服毒藥
C、劑型失宜
D、管理不善
E、配伍不當
【正確答案】 C
【答案解析】 劑型失宜:有些藥物在服用時對劑型有一定要求,違則中毒。如砒石不能作酒劑,違之則斃命。
<2> 、在調劑藥物時,將砒石當花蕊石發(fā)給病人,造成中毒身亡。導致此結果的原因是
A、用量過大
B、誤服毒藥
C、劑型失宜
D、管理不善
E、配伍不當
【正確答案】 D
【答案解析】 有些單位對劇毒藥管理不善,造成藥物混雜,或錯發(fā)毒藥,遂致中毒。如有人在調劑時,誤將砒石當花蕊石等發(fā)給病人,造成中毒身亡。
四、多項選擇題
1、下列配伍中屬于兩種藥物合用,能產生或增強毒副反應的是
A、烏頭配半夏
B、石膏配知母
C、麻黃配桂枝
D、甘草配甘遂
E、人參配萊菔子
【正確答案】 AD
【答案解析】 相反:即兩種藥物合用,能產生或增強毒副反應。如烏頭反半夏、甘草反甘遂等。
2、指出下面不正確的是
A、黃連味苦
B、蜂蜜味甘
C、生姜味辛
D、芒硝味酸
E、烏梅味咸
【正確答案】 DE
【答案解析】 五味,最初是由健康人口嘗藥物的真實滋味而得知,如黃連味苦、蜂蜜味甘、生姜味辛、烏梅味酸、芒硝味咸等。
3、屬于溫熱藥所示的效應是
A、溫經通絡
B、涼血解毒
C、溫里散寒
D、回陽救逆
E、補火助陽
【正確答案】 ACDE
【答案解析】 溫里散寒、補火助陽、溫經通絡、回陽救逆屬于溫熱藥物所示效應;而清熱、瀉火、涼血、解熱毒則屬于寒涼性藥物所示效應。
4、中藥的藥性理論,主要包括
A、四氣
B、五味
C、升降浮沉
D、歸經
E、有毒無毒
【正確答案】 ABCDE
【答案解析】 所謂中藥性能,即對中藥作用的基本性質和特征的高度概括,又稱藥性。研究中藥性能的理論就叫藥性理論,主要包括四氣、五味、升降浮沉、歸經、有毒無毒等。
5、寒涼藥作用有
A、涼血
B、解毒
C、通陽
D、瀉火
E、溫經
【正確答案】 ABD
【答案解析】 凡寒涼性藥物,即表示其具有清熱、瀉火、涼血、解熱毒等作用;凡溫熱性藥物,即表示其具有溫里散寒、補火助陽、溫經通絡、回陽救逆等作用。
相關推薦:
【免費領取】2020年執(zhí)業(yè)藥師海量備考資料
2020年執(zhí)業(yè)藥師考試復習資料匯總(中藥師+西藥師)
2020年執(zhí)業(yè)藥師考試復習經驗及備考攻略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