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中藥有效成分的分離與精制
(一)根據物質溶解度差別進行分離
1.結晶及重結晶法
利用不同溫度可引起物質溶解度改變的性質來分離物質。選擇結晶溶劑的原則是:對要結晶的成分熱時溶解度大,冷時溶解度小,對雜質冷熱都不溶或冷熱都易溶。另外要求結晶溶劑不與待結晶物質發(fā)生化學反應;沸點較低、易揮發(fā);無毒或毒性很小。
判斷結晶純度的方法。
(1)晶型均一,色澤均勻。
(2)有一定的熔點和較小的熔距,熔距應在2度以內。
(3)TLC或PC分別用三種以上溶劑系統(tǒng)檢識,同單一圓整斑點。
(4)HPLC或GC檢查呈現單峰。
2.沉淀法
(1)在溶液中回入另一種溶劑以改變混合的極性,使一部分物質沉淀析出。如:水提醇沉法(除去多糖或蛋白質);醇提水沉法(除去樹脂或葉綠素);醇提乙醚沉淀或丙酮沉淀法(使皂苷沉淀析出)
(2)pH法:對酸性、堿性或兩性有機化合物來說,?赏ㄟ^加入酸、堿以調節(jié)溶液的pH值,改變分子的存在狀態(tài)(游離型或解離型),從而改變溶解度而實現分離。
酸提堿沉法(使生物堿類成分沉淀)。堿提酸沉法(使黃酮、蒽醌等沉淀);等電點法(使蛋白質沉淀)
(3)鹽類沉淀法:通過加入某種沉淀試劑,使生成水不溶性的類沉淀。
(二)根據物質在兩相溶劑中的分配比不同進行分離
1.分配系數K
K=Cu/CL
K:表示分配系數;Cu:表示溶質在上相溶劑中的濃度;CL:表示溶質在下相溶劑中的濃度。K越大越容易分離。
2.分離因子β
分離因子β可定義為A、B兩種溶質在同一溶劑系統(tǒng)中分配系數的比值。
β=KA/KB
β越大越容易分離。
β≧100,僅作一次簡單萃取就可實現基本分離;若100>β>10,則須萃取10~12次;β≧2時,要想實現分離,須做100次以上萃取才能完成;β≈1時,則KA≈KB,意味著兩者極其相近,即使作任意次分配也無法實現分離。
3.分配比與pH
對酸性、堿性及兩性有機化合物來說,都具有游離型和解離型,二者可互相轉化,故在兩相中的分配比不同。
一般而言,pH<3時,酸性物質多呈非解離狀態(tài)(HA)、堿性物質呈解離狀態(tài)(BH+)存在,PH>12時,則酸性物質呈解離狀態(tài)(A-)、堿性物質呈非解離狀態(tài)(B)存在。
4.紙色譜
紙色譜屬于分配色譜,原理與液-液萃取法基本相同。
5.分配柱色譜
分離水溶性或極性較大的成分時,固定相多采用強極性溶劑,如水、緩沖溶液等,流動相一般選擇極性相對較小的有機溶劑,稱為正相分配色譜;反相分配色譜。
關注"執(zhí)業(yè)藥師"官方微信第一時間獲取試題、最新資訊、內部資料信息!
執(zhí)業(yè)藥師題庫【手機題庫下載】 | 微信搜索"566執(zhí)業(yè)藥師"
執(zhí)業(yè)藥師QQ群: |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