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臨床意義 尿膽紅素陽性多見于:
(1)肝細胞性黃疸 病毒性肝炎、肝硬化、酒精性肝炎、藥物性肝損傷。
(2)阻塞性黃疸 如化膿性膽管炎、膽囊結石、膽道腫瘤、胰腺腫瘤、原發(fā)性肝癌、手術創(chuàng)傷所致的膽管狹窄等。
尿液中出現(xiàn)膽紅素,通常提示肝膽阻塞:觀察尿色和震蕩后尿泡沫均可呈深黃色;急性病毒性肝炎或藥物性誘導的膽汁淤積,尿膽紅素陽性常出現(xiàn)于黃疸之前。尿膽紅素有助于肝炎的診斷,在臨床上,尿膽紅素檢測僅作為黃疸實驗室鑒別的一個項目,實際應用時,尚需與血清膽紅素、尿膽原、糞膽原等檢測結果一起綜合分析。
六、尿膽原(URO) 同BIL是臨床上黃疸鑒別的實驗室重要指標
(二)臨床意義
1.尿膽原增多
(1)肝細胞性黃疸和溶血性黃疸 如病毒性肝炎、藥物性肝炎、中毒性肝炎、肝硬化、肝淤血、酒精性肝炎。
(2)其他疾病 頑固性便秘、腸梗阻、發(fā)熱、溶血性貧血、充血性心衰、巨幼細胞性貧血等。
2.尿膽原減少或缺如
(1)阻塞性黃疸 膽總管結石。
(2)其他疾病 由于腫瘤(胰頭癌)壓迫所致的阻塞性黃疸,尿膽原可進行性減少直至消失;但在肝細胞性黃疸期,也可因膽紅素肝腸循環(huán)受阻,使尿膽原生成減少,因而尿膽原陰性;大量口服腸道抗生素可抑制結腸細菌,尿膽原生成減少,使糞膽原和尿膽原排出減少。
尿膽原與膽紅素一樣,均作為臨床上黃疸鑒別的實驗室主要指標,但也需與糞膽原、血清膽紅素等檢測一起綜合分析。
七.尿液隱血 ( BLD) 正常為陰性
(二) 臨床意義
1.尿血紅蛋白陽性 紅細胞被大量破壞,產生過多的游離血紅蛋白,經腎由尿液排出。
(1)創(chuàng)傷 心瓣膜手術、嚴重燒傷、劇烈運動、肌肉和血管組織嚴重損傷等。
(2)陣發(fā)性血紅蛋白尿及引起血尿的疾病 腎炎、腎結石、腫瘤、感染、瘧疾、經尿道前列腺切除術等。
(3)微血管性溶血性貧血 溶血性尿毒癥、腎皮質壞死。
(4)用藥 應用阿司匹林、磺胺藥、伯氨喹、硝基呋喃類、萬古霉素、卡那霉素、吲哚美辛、秋水仙堿、毗羅昔康等。
2.尿肌紅蛋白陽性
(1)創(chuàng)傷 擠壓綜合征、電擊傷、燒傷、手術創(chuàng)傷及痙攣。
(2)原發(fā)性肌肉疾病 肌肉萎縮、皮肌炎及多發(fā)性肌炎、肌營養(yǎng)不良。
(3)局部缺血性肌紅蛋白尿 心肌梗死、動脈阻塞。
(4)代謝性疾病 肌糖原累積病、糖尿病酸中毒。
(5)中毒 酒精、藥物(兩性霉素、海洛因、巴比妥類)中毒。
八、尿沉渣白細胞 鏡檢法:正常人混勻一滴尿白細胞0~3/HPF;離心尿白細胞0~5/ HPF
(二) 臨床意義 尿中白細胞增多見于:泌尿系統(tǒng)感染、慢性腎盂腎炎、膀胱炎、前列腺炎,女性白帶混入尿液時,也可發(fā)現(xiàn)較多的白細胞。另由藥品所致的過敏反應,尿中會出現(xiàn)多量嗜酸性粒細胞。
九、尿沉渣管型 鏡檢法:0或偶見(0~1/HPF透明管型)
(二) 臨床意義
尿沉渣管型異常見于:
(1)急性腎小球腎炎 可見較多透明管型及顆粒管型,還可見紅細胞管型。
(2)慢性腎小球腎炎 可見較多細、粗顆粒管型,也可見透明管型,偶見脂肪管型、蠟樣管型和寬大管型。
(3)腎病綜合征 常見有脂肪管型,容易見細、粗顆粒管型,也可見有透明管型。
(4)急性腎盂腎炎 少見有白細胞管型,偶見有顆粒管型。
(5)慢性腎盂腎炎 可見較多白細胞管型、粗顆粒管型。
此外,尿沉渣管型異常尚可見于應用多粘菌素、磺胺嘧啶、磺胺甲惡唑、順鉑等藥物所致。
十、尿沉渣結晶
(二) 臨床意義
尿沉渣結晶異常見于:
(1)磷酸鹽結晶常見于pH堿性的感染尿液。
(2)大量的尿酸和尿酸鹽結晶提示核蛋白更新增加,特別是在白血病和淋巴瘤的化療期間,如發(fā)現(xiàn)有x線可透性結石并伴血清尿酸水平增高,則為有力的證據(jù)。
(3)尿酸鹽結晶常見于痛風。
(4)大量的草酸鹽結晶提示嚴重的慢性腎病,或乙二醇、甲氧氟烷中毒。草酸鹽尿增加提示有小腸疾病及小腸切除后食物中草酸鹽吸收增加。
(5)胱氨酸結晶可見于胱氨酸尿的患者,某些遺傳病、肝豆狀核變性可伴隨有胱氨酸結石。
(6)酪氨酸和亮氨酸結晶常見于有嚴重肝病的患者尿液中。
(7)膽紅素結晶見于黃疸、急性肝萎縮、肝癌、肝硬化、磷中毒等患者的尿液中;脂肪醇結晶見于膀胱尿潴留、下肢麻痹、慢性膀胱炎、前列腺增生、慢性腎盂腎炎患者的尿液中。
(8)服用磺胺藥、氨芐西林、巰嘌呤、撲癇酮等藥,可出現(xiàn)結晶尿
十一.尿酮體 KET 正常人極少有酮體,定性:陰性
(二) 臨床意義 尿酮體增高多見于:
(1)非糖尿病酮尿 嬰兒、兒童急性發(fā)熱,伴隨嘔吐、腹瀉中毒,常出現(xiàn)酮尿;新生兒如有嚴重酮癥酸中毒應疑為遺傳性代謝性疾病;酮尿也可見于寒冷、劇烈運動后緊張狀態(tài)、妊娠期、低糖性食物、禁食、嘔吐、甲狀腺功能亢進、惡病質、麻醉后、糖原累積病、活動性肢端肥大癥及生長激素、。腎上腺皮質激素、胰島素分泌過度等。另外,傷寒、麻疹、猩紅熱、肺炎等疾病及氯仿、乙醚、磷中毒也可見尿酮體陽性反應。
(2)糖尿病酮尿 糖尿病尚未控制或未曾治療,持續(xù)出現(xiàn)酮尿提示有酮癥酸中毒,尿液中排出大量酮體,常早于血液中酮體的升高。嚴重糖尿病酮癥時,尿液中酮體可達6g/24h。
十二、尿肌酐
(二)臨床意義
1.尿肌酐病理性增加
(1)內分泌與代謝系統(tǒng)疾病 肢端肥大癥、糖尿病、甲狀腺功能減退等。
(2)消耗性疾病 傷寒、斑疹傷寒、破傷風等。
2.尿肌酐病理性減少
(1)疾病 嚴重進行性肌萎縮、進行性肌營養(yǎng)不良、貧血、癱瘓、進行性腎病、硬皮病、
甲狀腺功能亢進等。
(2)其他 堿中毒、腎衰竭等。
十三、尿尿酸 體內尿酸來源:來自體內細胞核蛋白分解代謝(占80%)和食物的分解代謝過程(占20%)。
(二) 臨床意義
1.尿酸增高
(1)疾病 痛風,或組織大量破壞、核蛋白分解過度,如肺炎、子癇等。
(2)核蛋白代謝增強 如粒細胞性白血病、骨髓細胞增生不良、溶血性貧血、惡性貧血、紅細胞增多癥、甲狀腺功能亢進、一氧化碳中毒、牛皮癬等。
(3)生理性 食用高嘌呤食物、木糖醇攝人過多、劇烈運動、禁食。
(4)用藥 腎小管重吸收障礙,如肝豆狀核變性,或使用促皮質素(ACTH)與腎上腺皮質激素,此類疾病血尿酸減少,尿尿酸增多。
2.尿酸減少
(1)疾病 腎功能不全、痛風發(fā)作前期。
(2)飲食 高糖、高脂肪飲食。
十四、尿淀粉酶 (又稱α淀粉酶)100~200u
來源:主要由胰腺分泌,稱淀粉酶;由唾液腺分泌,稱唾液淀粉酶
(二) 臨床意義
1.尿淀粉酶增高
(1)急性胰腺炎發(fā)作期 尿淀粉酶活性上升稍晚于血清淀粉酶,且維持時間稍長。
(2)疾病 胰頭癌、流行性腮腺炎、胃潰瘍穿孔也可見尿淀粉酶上升。
2.尿淀粉酶減少 見于重癥肝病、嚴重燒傷、糖尿病等
相關推薦:2010執(zhí)業(yè)藥師藥事管理與法規(guī)模擬題及答案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