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執(zhí)業(yè)藥師《臨床藥物治療學》復習筆記30套
>>>關注“考試吧執(zhí)業(yè)藥師”微信,獲取精華復習資料
第五章 內臟系統(tǒng)藥物藥理
從這方面看,CHF比某些惡性腫瘤更為兇險。病情嚴重者 (紐約心臟病協(xié)會NYHAⅣ,即WHO分級標準Ⅳ),1年內病死率高達50%以上,病死者一半是心律失常所致猝死,另一半死于進行性泵功能衰竭。治療CHF的費用也很客觀,美國CHF患者每年耗費達380億美元。
CHF病理生理改變:
1)血液動力學異常:主要表現(xiàn)為動脈系統(tǒng)血液灌流不足,靜脈系統(tǒng)淤血;多項血流動力學參數(shù)都有改變,如:心輸出量(CO)、射血分數(shù)(ejection refaction,EF)心臟指數(shù)(CI)、左室內壓最大上升速度 (dp/at )降低、左室舒張末壓 (LVEDP)、右室舒張末壓 (RVEDP)和右房壓 (RAP)升高;
2)神經(jīng)內分泌激活:交感神經(jīng)系統(tǒng)、RAS、血管加壓素 (VP)↑,導致小血管痙攣,外周阻力增加,心率增加,血液和局部組織中ATⅡ水平升高也引起小動脈痙攣,醛固酮升高,
不僅加重血液動力學紊亂,還直接損害心臟,加劇CHF惡化,形成惡性循環(huán);
3)心肌受損,心室重構:心肌受損,心肌負荷過重,使室壁應力增加,導致心室擴大,
心肌肥厚,以代償維持心室功能,但肥大的心肌細胞處于缺血和能量饑餓狀態(tài),致使心肌死亡和纖維化。剩下的寸活心肌,負荷進一步加重并伴進行性纖維化,如此惡性循環(huán),至不可逆心肌損害的終末階段。
根據(jù)患者臨床表現(xiàn),可分為:
1)左心功能不全:主要表現(xiàn)為肺循環(huán)淤血和心排除量降低綜合征。
2)右心功能不全:主要表現(xiàn)為體循環(huán)過度充盈,靜脈壓離增高,各臟器淤血、水腫,產(chǎn)生體循環(huán)淤血綜合征。右心功能不全多繼發(fā)于左心功能不全。
3)全心功能不全:又稱雙側心功能不全,臨床上最常見!秾嵱脙瓤浦委煂W》P978
治療方法:
心功能不全的治療目的:糾正血流動力學異常,緩解癥狀;提高運動耐量,改善生活質量;防止心肌損害進一步加重,阻止、延緩或逆轉心肌或血管重構;延長患者壽命,降低病死率。
心功能不全治療原則:去除心功能不全發(fā)生發(fā)展的始動機制,預防和治療原發(fā)病;穩(wěn)定心功能不全的適應或代償機制,避免發(fā)展到失代償階段;緩解心功能異常。
1)一般治療:消除病因和誘發(fā)因素,如:控制高血壓,改善心肌缺血,心律失常,治療甲亢等;休息;控制鈉鹽食入。
2)手術和介入療法:矯正先天性心臟畸形、心臟瓣膜病變修補、冠脈搭橋、支架等。
3)心理治療:
4)藥物治療:藥物治療CHF歷史悠久。
公元前16世紀,在埃及草紙文中就記載海蔥利尿作用;
公元前4世紀希臘人發(fā)現(xiàn)海蔥 (地中海洋蔥)的提取物能促進利尿;此后近2000年歐洲人用洋地黃葉內服利尿;
公元1785年英國醫(yī)師 W.Withering 首次報道了洋地黃有利尿作用并間接提及洋地黃對心臟的作用,但并未將消除水腫與心臟作用聯(lián)系起來;
19世紀洋地黃曾被用于治療多種疾病,如發(fā)熱、炎癥等,19世紀最重要的工作是從洋地黃中提取了混合苷及純苷;20世紀20年代發(fā)展為治療CHF的主要藥物;
我國東漢末年著名醫(yī)學家張仲景所著 《金匱要略方論》中記載的用華東葶藶子加大棗的“瀉肺湯”治療 “肺壅喘急不得臥”、“面目浮腫”這些癥狀都符合CHF病情。是祖國醫(yī)學最先認識并使用含強心苷的植物治療CHF的記載。20世紀50年代前是單獨用洋地黃類強心苷治療CHF時代。
治療CHF的藥物研究進展及分類:
20世紀50年代前:當時認為CHF的主要原因是心肌收縮力下降,所以單獨使用增加心肌收縮力的藥物 (強心苷類 地高辛等),即心-心治療模式;
20世紀50年代后:認識到CHF 與水腫、體液調整障礙有關,提出了心-腎治療模式,即采用利尿藥 (利尿藥 噻嗪類)加強心藥不僅可以消除CHF 時的水腫,還發(fā)現(xiàn)由于減少了血容量,可以減輕心臟負荷,改善心功能,是治療CHF的重大進展;
20世紀70年代:了解到許多血液動力學參數(shù)與CHF的關系,提出了心-循環(huán)、心-血流動力學治療模式,推動臨床使用血管擴張藥 (硝普鈉等)、正肌血管擴張藥 (氨力農(nóng)、米力農(nóng)等)、β-受體激動藥 (多巴酚丁胺等)治療CHF;
20世紀80年代:ACEI 有阻止心臟重構,降低死亡率作用,同時認識到心臟重構是 CHF最重要的危險因素,它的發(fā)生與交感神經(jīng)、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系統(tǒng)等神經(jīng)體液因素有關,提出了心-神經(jīng)體液治療模式。采用了血管緊張素轉化酶 (ACEI)卡托普利等以及AngⅡ受體(AT )阻斷藥 (氯沙坦等)、磷酸二酯酶Ⅲ抑制藥 (安力農(nóng)等);
20世紀90年代:對心-神經(jīng)體液治療模式有了進一步認識,將原來視為禁用的 β-受體阻斷藥 (卡維地洛等)用于治療CHF,取得了降低病死率的效果;同時,鈣增敏劑 (近10年)匹莫苯等、鈣通道阻滯藥 (近10年) 氨氯地平等.未來:基因工程與分子生物學的進展已滲入到心血管醫(yī)學研究中,CHF發(fā)病時也見基因表達異常,因此預測基因治療必將是新世紀治療CHF的新方向之一。
(一)強心苷類
強心苷是一類具有正性肌力作用的苷類化合物,分為兩級。植物中的是天然的一級苷,如毛花苷丙 (西地蘭),我國含強心苷的植物資源豐富,8個科30余種植物分布在全國各地,如夾竹桃科的夾竹桃、羅布麻等。提取過程中經(jīng)水解得到的是二級苷,如地高辛、洋地黃苷、鈴蘭毒苷等。
[構效關系]
強心苷由糖和苷元結合而成。苷元是由一個甾核和一個不飽和內酯環(huán)結合而成,是藥物發(fā)揮正性肌力作用的基本結構。糖的種類除葡萄糖外,都是稀有糖,如洋地黃毒糖,糖是正性肌力的輔助成分,能增加苷元的水溶性,延長苷元的作用時間。糖的數(shù)量也影響苷元作用,一般三糖苷作用最強。各種強心苷的作用性質基本相同,只是化學結構上某些取代基團不同,故作用有強弱、快慢、久暫之分。作用強度與作用持續(xù)時間重要取決于經(jīng)過醚橋與甾核 C3連接的1-4個分子的糖,如果改變糖的連接位置,則強心苷作用強度減弱,持續(xù)時間縮短。強心苷與腎上腺皮質激素都有甾核,但它們的甾核結構各異。強心苷甾核上有三個重要取代基,即強心苷發(fā)揮正性肌力作用所必須的結構:①C3位上的 β 羥基;②C14的 β構型的羥基且羥基的多少與藥物的極性有關,③C17必須是不飽和的內酯環(huán),如為飽和內酯環(huán)或開環(huán)結構則失去正性肌力作用。
[藥理作用與機制]
1.對心臟的作用
、偌訌娦募∈湛s力 (正性肌力作用positive inotropic action)
強心苷對心臟有高度選擇性,對正常人心輸出量影響不大,因為藥物增強心肌收縮力的作用與收縮血管,增強外周阻力的作用相抵消。對CHF患者,能明顯加強衰竭心臟的收縮力,增加心輸出量,從而解除心功能不全癥狀。(通過間接反射性作用,抑制了處于興奮狀態(tài)的交感神經(jīng)活動,外周阻力不上升,所以心排出量增加)。
心肌收縮過程由三方面因素決定:
、偈湛s蛋白及調節(jié)蛋白;
、谖镔|代謝與能量供應;
③興奮-收縮偶聯(lián)的關鍵物質Ca2+。
加快心肌纖維縮短速度,使心室收縮期縮短,ECG表現(xiàn)為Q-T間期縮短,舒張期相對延長,從而增加心肌供血和回心血量;心肌收縮力加強,心輸出血量增加,心室內殘余血量減少,心室容積縮小,室壁張力降低,使患者心肌耗氧量降低。
、跍p慢心率 (負性頻率作用negative chronotropic action)
心功能不全時心率加快是因為心輸出量減少,交感神經(jīng)活性增高,頸動脈竇、主動脈弓壓力感受器敏感性下降所致的一種代償反應。強心苷減慢心率是繼發(fā)于藥物的正性肌力作用,即心肌收縮力加強所產(chǎn)生的強有力的脈搏波動,作用于竇弓壓力感受器,反射性地興奮迷走神經(jīng),從而抑制竇房結使心率減慢。此外藥物還可以直接興奮迷走神經(jīng)與結狀神經(jīng)節(jié),增加竇房結對Ach的反應性。ECG表現(xiàn)為P-P間期延長。
心率減慢對緩解心功能不全時的癥狀是有利的,因為心率減慢可減少心肌耗氧量,有利于心臟休息;同時由可因舒張期延長增加靜脈回心血量,心排出量得以提高;另外冠脈血流量增加有利于心肌營養(yǎng)供應 (舒張期的冠脈血流量占總冠脈血量的85%)。
、蹖π募『难趿康挠绊
決定心肌耗氧量的主要因素包括心肌收縮力、心率、每分鐘射血時間、心室壁張力 (心室容積),其中心室壁張力最重要。心功能不全時 ,往往因為心臟擴大,心室壁張力增加使心臟耗氧量增加,加之心率加快進一步加重了心肌耗氧量。強心苷可因使CHF的心肌收縮力加強而增加心肌耗氧量,但心肌收縮力加強使射血時間縮短,心室內殘余血量減少,心室容積縮小,心室壁張力下降,以及對心臟的負性頻率的綜合作用,心肌總耗氧量非但不增加反而有所下降。這也是強心苷類藥物的正性肌力作用區(qū)別于兒茶酚胺類藥物的顯著特點。這一特點對于心臟已經(jīng)擴大并伴有心絞痛的CHF患者是有益的,但對于對正常人或心室容積未擴大的冠心病、心絞痛患者,可增加耗氧量,并無益處。
、軐π募‰娚硖匦缘挠绊
強心苷對心肌電生理的影響是復雜的,它有直接對心肌細胞的作用,也有通過迷走神經(jīng)的間接作用,還有心臟的不同部位、藥物的不同劑量、病情的不同,反映不盡相同,作用也有差異。
強心苷在治療劑量下可通過增加迷走神經(jīng)興奮性這一間接作用,加速 K+外流,增加最大舒張電位與閾電位的距離,從而降低竇房結的自律性使竇性頻率減慢,也使心房有效不應期縮短。
迷走神經(jīng)興奮還可減慢Ca2+ 內流,房室結除極減慢,因而房室傳導減慢。這是強心苷治療防撲、房顫的重要依據(jù)。
另外強心苷還可以通過抑制 Na -K -ATP 酶的直接作用,減少細胞內 K ,減小最大舒張張電位 (MDP 絕對值減小)與閾電位的距離,提高浦氏纖維的自律性和縮短ERP。這是地高辛中毒時出現(xiàn)室顫或室性心動過速的機制。
、輰CG的影響
治療劑量的強心苷最早引起ECG T波的變化,出現(xiàn)幅度減小、低平甚至倒置。S-T段下降并呈魚鉤狀,與動作電位2相縮短有關;P-R間期延長反映傳導速度減慢;Q-T間期縮短,說明浦氏纖維和心室肌APD 時程縮短;P-P間期延長,反映心率減慢。ECG 檢查不僅是臨床判斷是否應用強心苷的依據(jù),也是檢查藥物是否中毒的依據(jù)。
執(zhí)業(yè)藥師萬題庫下載丨微信搜索"考試吧執(zhí)業(yè)藥師考試"
執(zhí)業(yè)藥師QQ群: |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