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β-內酰胺酶抑制劑
經(jīng)典的β-內酰胺類抗生素
非經(jīng)典的β-內酰胺類:碳青霉烯類、青霉烯、氧青霉烷類、單環(huán)β-內酰胺類
針對β-內酰胺類抗生素的耐藥機制,解決耐藥性
(一) 氧青霉烷類
克拉維酸鉀
結構特點:以氧青霉烷為母體,2位連有羧酸鉀,3位連有羥甲乙烯基。
是一種自殺機制的酶抑制劑;克拉維酸是β-內酰胺酶的不可逆抑制劑。單獨使用無效,常與β-內酰胺抗生素聯(lián)合應用以提高療效。臨床使用克拉維酸和阿莫西林組成的復方制劑(奧格門汀片劑)。
青霉烷砜類
舒巴坦鈉
青霉烷酸,S氧化成砜
作用特點:不可逆競爭性β-內酰胺酶抑制劑
口服吸收少,與氨芐西林1:2混合
對革蘭陽性菌和革蘭陰性菌都有作用,與氨芐西林合用,顯著提高抗菌作用�?捎糜谥委煂Π逼S西林耐藥的金葡菌、脆弱擬桿菌、肺炎桿菌、普通變形桿菌引起的感染。
將氨芐西林與舒巴坦以1:1的比例通過亞甲基相連形成雙酯結構的前體藥物,稱為舒它西林。
四、非經(jīng)典的β-內酰胺類抗生素
(一) 碳青霉烯類
特點:單獨使用時,受腎肽酶代謝分解失活。
在臨床上通常和西司他丁合并使用。西司他丁為腎肽酶抑制劑,可防止亞胺培南在腎臟被腎肽酶破壞,延長作用時間。
(二)單環(huán)β-內酰胺類
氨曲南
第二節(jié) 大環(huán)內酯類抗生素
結構特點與化學穩(wěn)定性和毒副作用之間的關系
結構特征:
1、十四或十六元的大環(huán)內酯
2、環(huán)上羥基與氨基糖形成堿性苷
包括:紅霉素、麥迪霉素、螺旋霉素
共同化學性質:內酯鍵、苷鍵對酸堿不穩(wěn)定,水解,活性降低
紅霉素
是由紅色鏈絲菌產(chǎn)生的抗生素,包括紅霉素 A 、 B 和C 。通常所說的紅霉素即指紅霉素 A, 其他兩個組分 B 和 C 則被視為雜質。紅霉素 A是由紅霉內酯與去氧氨基糖和紅霉糖縮合而成的堿性苷。紅霉內酯環(huán)為14個原子的大環(huán),環(huán)內無雙鍵,偶數(shù)碳原子上共有六個甲基,在9位上有一個羰基,C3、5、6、11、12共有五個羥基,內酯環(huán)的C-3通過氧原子與紅霉糖相連,C5通過氧原子與去氧氨基糖連結。
理化性質:
本品存在水合物和無水物兩種。紅霉素在酸性下不穩(wěn)定,6羥基與9酮形成的半縮酮的羥基,可與8位氫脫水形成脫水物,再經(jīng)一系列變化而失去活性。
臨床用途:廣譜抗生素,對革蘭陽性菌和革蘭陰性菌有良好效果,紅霉素為耐藥的金黃色葡萄球菌和溶血性鏈球菌引起的感染的首選藥物。
紅霉素水溶性較小,只能口服,但在酸中不穩(wěn)定,易被胃酸破環(huán)。為了增加其在水中的溶解性,用紅霉素與乳糖醛酸成鹽,得到的鹽可供注射使用。
為增加紅霉素的穩(wěn)定性,結構改造均在紅霉素6位和9位進行,并得到克拉霉素等半合成紅霉素類藥物。
結構改造后耐胃酸的衍生物(共4個)
琥乙紅霉素
起抗菌作用。在胃酸中穩(wěn)定,且無味。這些特點使其成為口服紅霉素的替代品種。
臨床用途與紅霉素相同。
相關推薦:2010執(zhí)業(yè)藥師藥事管理與法規(guī)模擬題及答案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