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散劑
1.散劑的概念、特點與分類
散劑系指一種或多種藥物混合制成的粉末狀制劑,可供內服也可外用。
散劑的分類:(1)按組成藥味多少分為單散劑和多散劑(2)按劑量情況分為分劑量散與不分劑量散(3)按用途分為吹散、內服散劑、煮散劑和外用散劑等。
特點 ⑴粉碎程度大,比表面積大、易分散、起效快;⑵外用覆蓋面積大,具保護、收斂等作用;⑶制備工藝簡單,劑量易于控制,便于小兒服用;⑷儲存、運輸、攜帶比較方便。
對散劑特點的錯誤表述是
A.比表面積大、易分散、奏效快
B.便于小兒服用
C.制備簡單、劑量易控制
D.外用覆蓋面大,但不具保護、收斂作用
E.貯存、運輸、攜帶方便
D
2.散劑的制備
散劑的制備工藝流程是:
物料前處理→粉碎→篩分→混合→分劑量→質量檢查→包裝與儲存
2.1物料前處理
2.2粉碎
(1) 粉碎概念與意義
粉碎是將大塊物料破碎成較小的顆粒或粉末的操作過程。
目的:減少粒徑、增加比表面積
粉碎的意義在于:①細粉有利于固體藥物的溶解和吸收,可以提高難溶性藥物的生物利用度;②細粉有利于固體制劑中各成分的混合均勻,混合度與各成分的粒徑有關;③有利于提高固體藥物在液體、半固體、氣體中的分散性,提高制劑質量與藥效;④有助于從天然藥物中提取有效成分等。
(2) 粉碎機理、方法及設備
、 粉碎機理
粉碎過程主要依靠外加機械力的作用破壞物質分子間的內聚力來實現。
、 粉碎方法
粉碎方法可以根據物料粉碎時的狀態(tài)、組成、環(huán)境條件、分散方法等不同分為:干法粉碎、濕法粉碎、單獨粉碎、混合粉碎、低溫粉碎、流能粉碎等,較常用的方法是干法粉碎和濕法粉碎;干法粉碎是將藥物干燥到一定程度(一般是使水分小于5%)后粉碎的方法,而濕法粉碎是指在藥物粉末中加入適量的水或其他液體再研磨粉碎的方法,這樣“加液研磨法”可以降低藥物粉末之間的相互吸附與聚集,提高粉碎的效果。
根據被粉碎物料的性質、產品粒度的要求以及粉碎設備等不同條件分為:
A、閉塞粉碎與自由粉碎 閉塞粉碎是在粉碎過程中,已達到粉碎要求的粉末不能及時排出而繼續(xù)和粗粒一起重復粉碎的操作。常用于小規(guī)模的間歇操作。自由粉碎是在粉碎過程中已達到粉碎粒度要求的粉末能及時排出而不影響粗粒的繼續(xù)粉碎的操作。常用于連續(xù)操作。
B、開路粉碎與循環(huán)粉碎 開路粉碎是連續(xù)把粉碎物料供給粉碎機的同時不斷地從粉碎機中把已粉碎的細物料取出的操作。適合于粗碎或粒度要求不高的粉碎。循環(huán)粉碎是使粗顆粒重新返回到粉碎機反復粉碎的操作。適合于粒度要求比較高的粉碎。
C、干法粉碎與濕法粉碎 干法粉碎是使物料處于干燥狀態(tài)下進行粉碎的操作。在藥品生產中多采用干法粉碎。濕法粉碎是指在藥物中加入適量的水或其它液體進行研磨的方法。
D、低溫粉碎 是利用物料在低溫時脆性增加、韌性與延伸性降低的性質以提高粉碎效果的方法。
E、混合粉碎 兩種以上的物料一起粉碎的操作叫混合粉碎。
相關推薦:2010執(zhí)業(yè)藥師藥事管理與法規(guī)模擬題及答案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