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國民經濟生產統(tǒng)計
一、名詞解釋
1、社會產品
是指一定時期內社會生產勞動的有效成果,是使用價值和價值的統(tǒng)一體。這個概念包括以下幾個特性:勞動性、生產性、有用性、社會性、時期性。
2、國內總產出
是指一定時期內一個國家或地區(qū)常住單位生產的所有貨物和服務的價值,既包括新增價值,也包括被消耗的貨物和服務價值以及固定資產的轉移價值。
3、國內生產總值
是指按照市場價格計算的一個國家所有常住單位在一定時期內生產活動的最終成果。
4、生產法
是從生產的角度計算國內生產總值,即從生產過程中創(chuàng)造的貨物和服務價值入手,剔除生產過程中投入的中間貨物和服務價值,得到增加值的一種方法。
5、收入法
是從生產過程形成收入的角度計算國內生產總值。
6、支出法
是從最終使用的角度來計算國內生產總值。一定時期的最終使用具體包括最終消費、資本形成總額以及凈出口三個部分。
7、國民生產總值(國民總收入)
是指一定時期內國內生產總值與來自國外要素凈收入之和。
8、國內生產總值表
是以國內生產總值指標為核心,對國民經濟生活與使用指標進行全面系統(tǒng)的核算,綜合反映國民經濟發(fā)展的規(guī)模和結構。
9、國內生產總值指數
是指用來描述國民經濟生產和使用總量的動態(tài)變化及其因素影響的綜合指數,具體包括價值量指數、物量指數和物價指數。
二、簡答題
1、我國2002年的新國民經濟核算體系對生產范圍是如何界定的?
我國2002年的新國民經濟核算體系包括以下三個部分:第一、生產者提供或準備提供給其他單位的貨物或服務生產;第二、生產者用于自身最終消費或固定資本形成的所有貨物的自給性生產;第三、自主住房提供的住房服務和付酬家庭雇員提供的家庭服務的自給性生產。
2、國內總產出指標的作用有哪些?
第一、總產出反映了一個國家或地區(qū)在一定時期內生產活動的總成果,是國民經濟核算中的重要綜合指標。
第二、總產出反映了各個生產部門之間的經濟技術聯系。
第三、總產出指標是基層統(tǒng)計單位計算增加值的基礎指標。
3、國內生產總值指標的作用
第一、能夠綜合反映國民經濟活動的總量,表明國民經濟發(fā)展的全貌。
第二、是衡量國民經濟發(fā)展規(guī)模、速度的基本指標
第三、是分析經濟、產業(yè)結構和宏觀經濟效益的基礎數據。
第四、有利于分析研究社會最終產品的生產、分配和最終使用情況,能夠全面反映國家、集體和個人三者之間的分配關系。
第五、有利于進行國際比較。
4、國內生產總值增長因素分析中常用的指數體系有哪些?
第一,國內生產總值指數=就業(yè)人員數指數×勞動生產率指數
第二,人均國內生產總值指數=勞動生產率指數×就業(yè)人員數占總人口數比重指數
第三,國內生產總值指數=人均國內生產總值指數×總人口指數
第四,人均國內生產總值指數=國內生產總值指數×1/總人口指數
第五,國內生產總值指數=資金指數×資金產值率指數
編輯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