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判斷題(正確的在題后括號內(nèi)劃"√",錯誤的劃"×"。每小題1分,共5分)
1.儀式歌就其儀式應(yīng)用的情況來看,可能以分為訣術(shù)歌、節(jié)令歌、禮俗歌和祀典歌。 ( )
2.《鐘九鬧漕》敘述了湖北崇陽縣農(nóng)民反抗糧房、聚眾起義的故事。( )
3.《述異記》的作者是干寶。( )
4.歷史上文人、作家對民間文學(xué)的影響基本上是消極的。( )
5.一九一八年,北京大學(xué)設(shè)立了歌謠征集處,發(fā)起在全國范圍內(nèi)征集歌謠的活動。 ( )
二、單項選擇題(在每小題的四個備選答案中選出一個正確的答案,并將正確答案的號碼填
在題干后的括號內(nèi),每小題1分,共10分)
1.在“五四”新文化運動中,北京大學(xué)最先創(chuàng)辦了_________周刊,搜集近世民歌。 ( )
A.《民俗》 B.《民歌》 C.《民風(fēng)》 D.《歌謠》
2.下列各組故事作品中都屬于寓言的是( )
A.《中山狼》、《邯鄲學(xué)步》、《精衛(wèi)填!、《揠苗助長》
B.《愚公移山》、《刻舟求劍》、《中山狼》、《精衛(wèi)填!
C.《狐假虎威》、《邯鄲學(xué)步》、《螺螄變?nèi)恕、《刻舟求劍?
D.《揠苗助長》、《刻舟求劍》、《邯鄲學(xué)步》、《中山狼》
3.民間小戲《打銅鑼》屬于( )
A.花鼓戲 B.秧歌戲 C.黃梅戲 D.花燈戲
4.劉勰《文心雕龍·諧隱》是我國在代文論中第一篇涉及到_________理論的重要文學(xué)。( )
A.神話 B.謎語 C.寓言 D.啞劇
5.清代____的《天簌集》和悟癡生的《廣天簌集》中記載了極為寶貴的古代兒歌的資料。( )
A.鄭板橋 B.鄭旭旦 C.紀(jì)昀 D.李調(diào)元
6.下列作品中的藝術(shù)形象在成書前全部有民間傳說人物原型的一組是( )
A.《西游記》、《水滸傳》、《浮士德》、《堂·吉訶德》
B.《紅樓夢》、《水滸傳》、《西游記》、《浮士德》
C.《紅樓夢》、《三國演義》、《西游記》、《堂·吉訶德》
D.《紅樓夢》、《復(fù)活》、《堂·吉訶德》、《浮士德》
7.在流傳過程中有中心點,這是_____________的特征。( )
A.神話 B.生活故事
C.史詩 D.傳說
8.下列各組中完全是民間小戲的一組是( )
A.二人轉(zhuǎn)、秧歌戲、采茶戲、川劇
B.八岔戲、秧歌戲、越劇、昆劇
C.二人轉(zhuǎn)、二人臺、采茶戲、花燈戲
D.二人轉(zhuǎn)、粵劇、花燈戲、花鼓戲
9.我們說,筒狄吞卵、姜嫄履敏等感生神話是人類發(fā)展史上母系氏族社會留下的痕跡。這一點說明了民間文學(xué)的( )
A.教育作用 B.認(rèn)識作用 C.審美作用 D.娛樂作用
10.我國面具戲,最早起源于( )
A.儺舞 B.佛教法事 C.傀儡戲 D.目連戲
三、填空題(每空1分,共15分)
1.民間文學(xué)區(qū)別于作家文學(xué)的基本特征是集體性、傳承性、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2.通常所說的我國四大傳說是指孟姜女的傳說、白蛇傳的傳說、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3.《搜神記》卷十四所載《豫章新喻縣男子》這篇故事是世界上記錄最早的“_________” 型故事 ,唐代段成式撰寫的《酉陽雜俎》中有《葉限》這篇作品,是“________”型故事在我國最早的 記錄。
4.民間文學(xué)搜集整理的三個原則是全面搜集、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
5.我國的三大史詩是藏族的《____________》、蒙古族的《江格爾》和____________族的《 瑪納斯 》。
6.諺語的形象性,主要是通過各種修辭手法的運用來表現(xiàn)的。其中用得最多的是_________和 ____________。
7.民間說唱現(xiàn)在一般稱“____________”它產(chǎn)著悠久的歷史、濃厚的地方特色和鮮明的民族風(fēng)格。
8.我國民間小戲中的喜劇,可分為抒情喜劇、諧趣喜劇、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四、名詞解釋(每小題4分,共16分)
1.神話
2.生活故事
3.傳承性
4.民間謎語
五、簡答題(每小題8分,共16分)
1.民間文學(xué)傳承人(如民間歌手、民間故事講述家等)的特長和技藝是由哪些途徑獲得的?
2.概括說明歷史上民間歌謠的主要社會作用。
六、敘述題(6分)
敘述“女媧摶土造人”神話的基本情節(jié)。
七、論述題(每小題16分,共32分)
1.試論傳說的藝術(shù)特征。
2.試述民間文學(xué)對作家文學(xué)的影響。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山東 |
安徽 | 浙江 | 江西 | 福建 | 深圳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nèi)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