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文?普n程里,古代漢語是公認比較難的一門。我想可能是因為大家對古代漢語比較生疏的緣故,首先是滿紙的繁體字,令人氣悶;其次,即便字字都認識,古漢語的語法規(guī)則現(xiàn)現(xiàn)代漢語也很不一樣,理解起來同樣有困難。隨便說說我對古代漢語的看法:
緒論很重要。緒論里說明了,課程的目標是將古代漢語作為一門語言來學。學習古代漢語,不是為了學習其中的文選(文選的學習,有古代文學作品選的課程),而是要通過這門課程的學習,能夠基本掌握古代漢語。最好的檢驗方法,就是能否讀懂淺顯的古代漢語。
試題中的標點題、翻譯題,都是用來檢驗是否真的掌握了古代漢語。很多人害怕這類題型,我想是因為沒有真正掌握的緣故。真正掌握了古代漢語,斷句、通讀,都不應該成問題。找些舊版的線裝書來讀讀,可能是個不錯的方法。
古代漢語多單音節(jié)的詞,與現(xiàn)代漢語的差別很大。學習的時候,一定要落實到字,尤其是作為實詞的字,每一個字的意思是什么?在句子中的充當什么成分?
繁體字難不難?如果了解很少,相當于面對一種新的語言,當然是很難的。要克服這一點,好象沒有什么捷徑,只能靠大量的感性認識,也就是說,一個一個的去認識。這一關一定要過,沒有辦法的事情。當你認識的繁體字達到一定的數(shù)量時,就能逐漸領悟到繁體字作為一個系統(tǒng)的內在規(guī)律(未必十分嚴格),也就是說,簡體字轉為繁體時,是可以類推的——重要的說明:由于漢字簡化過程中,有一些失誤,這種繁簡對應并不是一一對應的,比如說“雞”、“漢”里面都有字符“又”,但它們所對應的繁體字符是不同的;另外,同一個簡體字字形,可能對應著不同的繁體字(也就是說,由不原本不同的繁體字簡化而來),如“復”字在不同的意義上對應著兩個繁體字“復”和“複”。對于這些問題,沒有什么好辦法,理解加硬記。好在教材里涉及到的這類繁簡轉化問題并不多。
古漢語里的通假字讓很多人頭疼。其實有一個訣竅,同音通假特別多。要記住一點:文字是語言的記錄,有很多字(或者說音)是沒有漢字形式的,所以只能用同音字來表示。然后再由于古音語音的變化,有一些同音通假后來也不同音了(如“憑”和“馮”。它們的繁體字形是相似的),對于這類,還是要花一些工夫去記憶。
“六書”里面,轉注可以不談,假借也已經(jīng)單列出來,真正容易弄混淆的是會意和指示。區(qū)別它們,只需要注意一個區(qū)別:會意字的組成部分,本身都是形符或字符;指示字的組成部分里面,起指示作用的只是抽象符號(筆劃)。
把“字”這個字單列出來談一下。“字”是一個會意字。上面的“宀”是象形的,象子宮之形,下面的“子”也是象形的,象嬰兒之形。所以兩部分組合起來之后,就表示孳乳、養(yǎng)育之義。“字”這個字很有意思!白印痹谄渲屑缺硎静糠忠饬x,也表聲。由養(yǎng)育之義,又引申到字符的“字”,因為字也是可以相互孳乳,越來越多的。
由于古代漢語與現(xiàn)代漢語的語法不同,所以很多內容很難精準的翻譯出來。所以我覺得,沒有必要去找譯文。讀古代漢語,其中的意思要慢慢體會,不要去讀譯文。否則你學到的還是現(xiàn)代漢語,不是古代漢語。
古代漢語這套教材的水平很高,能讀到這么好的教材,是一件值得慶幸的事,不必因為太難而煩惱。這套教材比舊的三冊版的教材在難度上已經(jīng)降低了不少。真正有志于學習古代漢語的人,還應該把舊版的教材找出來讀一讀。
假如對于漢字學有一些了解的話,讀古代漢語時會覺得難度并不大。古人用字,都是有道理的,了解了字的本義,對于學習古代漢語大有幫助。
我們往往會注意到古代漢語與現(xiàn)代漢語相異的部分,但不妨反過來多多關注古代漢語與現(xiàn)代漢語相近的部分,畢竟現(xiàn)代漢語是在古代漢語的基礎上發(fā)展出來的,相同部分還是很多的。這樣做的好處是能夠培養(yǎng)對古代漢語的親近感,有了親近感,就會有興趣,難度也就不知不覺的變低了。
成語由于語言形式固定,保留了很多古代漢語里的語法規(guī)則、字義等,仔細琢磨成語,對于學習古代漢語有很大幫助。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