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報考條件
凡國家教育部認可,屬國民教育系列的各類高等學校?萍耙陨袭厴I(yè)生均可直接報考本專業(yè)。
七、考試方法
1、本專業(yè)各門課程考試均按《高等教育自學考試暫行條例》的規(guī)定進行。
2、除另有規(guī)定外,自學應考者不得以任何理由要求免考某一門課程。
3、各門課程的考試均采用筆試或實踐環(huán)節(jié)考核。理論課程考試時間為150分鐘。按百分制記分,60分為及格。
4、各門課程的考試內容、要求和試題難度由各門課程的自學考試大綱規(guī)定。
5、考試命題均根據各門課程自學考試大綱規(guī)定的要求,適當安排理論知識和應用能力兩個層次的比重,做到既能考核理論知識的廣度和深度,又能考核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6、自學應考者在全部課程(含實踐考核課程)考試合格后,必須參加畢業(yè)設計及撰寫論文并參加答辯。畢業(yè)設計的題目由主考學校公布,自學應考者任選一題,也可根據自己的工作實際自定題目,但需經主考學校審定。論文應不少于3000字。要求:主題鮮明,觀點正確,結構合理,聯系實際,論述有據,文字通順。論文經審查答辯后評定成績。評定成績采用五級評分制記分,即優(yōu)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自學應考者應在教師指導下獨立完成畢業(yè)設計及論文,凡經發(fā)現設計或論文為抄襲或他人代作者,將取消其獲得本科學歷資格。畢業(yè)設計或論文考核不及格者不能獲得本科學歷。
八、主要課程說明及使用教材
1、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
使用教材: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附大綱),北京大學出版社,衛(wèi)興華、趙家祥主編,2008年。
2、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使用教材:中國近現代史綱要(附大綱),高等教育出版社 ,王順生、李捷主編,2008年。
3、英語(二)(課程說明略)
使用教材:《大學英語自學教程》(上、下冊)(附大綱),高遠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
4、生物化學
課程內容:全面介紹普通生物化學的基本理論、基本技術和方法,使學生掌握生物大分子的結構、功能和性質以及它們之間的關系,掌握各類生物大分子在生物體內的代謝和調節(jié)方式。同時及時反映國內外有關生物化學的先進理論和成就。本課程基礎理論和基本技能訓練并重,以培養(yǎng)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使用教材:《生物化學》,王鏡巖等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
5、食品工程原理
課程內容:主要介紹流體流動、傳熱和傳質的基礎理論,以及與食品加工有密切關系的主要單元操作基本原理和典型設備的工藝計算方法,培養(yǎng)學生具有運用基礎理論分析和解決食品生產中各種實際問題的能力。
使用教材:《食品工程原理》,馮驫主編,中國輕工業(yè)出版社,2006年。
6、微生物學
課程內容:通過本課程的學習,掌握微生物學的基礎理論、研究方法與實驗技能,并與食品加工業(yè)密切聯系,掌握微生物學在食品工業(yè)中的應用,微生物引起食品腐敗變質及質量控制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途徑。
使用教材:《微生物學教程》,周德川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
7、食品營養(yǎng)學
課程內容:通過本課程的學習,掌握食品營養(yǎng)學的基礎理論和知識,掌握食品加工對各類營養(yǎng)素的影響以及增進營養(yǎng)的措施和途徑,同時對食品營養(yǎng)學最新發(fā)展動態(tài)有一定了解。
使用教材:《食品營養(yǎng)學》,劉志皋主編,中國輕工業(yè)出版社,2004年。
8、食品添加劑
課程內容:通過本課程的學習,掌握各類食品添加劑的理化性質、作用原理和使用方法,掌握各類食品添加劑的安全評價和使用衛(wèi)生標準,了解國內外食品添加劑生產與應用的現狀及發(fā)展動態(tài),以適應當前食品教學與研究的需要。
使用教材:《食品添加劑——新產品與新技術》,陳正行,江蘇科技出版社,2002年。
9、食品標準與法規(guī)
課程內容:通過本課程的學習,使學生了解國內外食品質量安全標準及其對食品質量安全控制的作用,并能在今后的工作中,理論聯系實踐,學以致用,滿足社會對人才在科學技術、法律法規(guī)、持續(xù)進步等方面的綜合要求,提高學生適應社會需要的能力。
使用教材:江南大學食品學院自編講義,2007年。
10、食品工藝原理
課程內容:通過本課程的學習,使學生掌握食品加工與保藏的基本原理和應用方法,了解食品加工工藝、以及與食品質量的關系。
使用教材:《食品工藝學》,夏文水主編,中國輕工業(yè)出版社,2007年。
11、食品分析(含實踐)
課程內容:通過本課程的學習,使學生掌握運用物理、化學、生物化學等基本理論和技術、設備,按照制定的技術標準,對原料、輔助材料、半成品及產品的質量進行檢驗的各種方法原理和技能。
使用教材:《食品分析》,楊水華等合編,中國輕工業(yè)出版社,2004年。
12、食品機械與設備
課程內容:介紹食品加工所涉及的主要機械與設備的基本理論和基礎知識,介紹國內外先進的食品加工設備的結構特性、工作原理以及計算選型,通過本課程的學習,訓練學生的工程思維能力和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
使用教材:《食品工廠機械與設備》,許學勤主編,輕工出版社,2007年。
13、食品工廠設計(二)
課程內容:通過本課程的學習,使學生懂得基本建設的程序,了解食品工廠設計的階段;掌握食品工廠廠址選擇和總平面設計的內容、原則、要求、方法、步驟及審批權限;掌握食品工廠工藝設計的內容、原理和方法,并能合理地選擇和確定在設計中所需的各項技術經濟指標;掌握建筑的基本知識;了解環(huán)境保護中三廢處理的各種方法,并能在不同類型的食品工廠設計中組合運用;掌握經濟分析的原理及一般方法。
使用教材:《食品工廠設計與環(huán)境保護》,張國農、于秋生編著,中國輕工業(yè)出版社,2005年。
14、食品安全與質量控制
課程內容:以食品安全科學理論、管理法規(guī)和控制措施為指導思想,內容涉及食品原料的安全,食品加工技術及加工過程的安全,食品包裝的安全性,以及食品流通領域的安全性等。要求學生理解食品安全學有關的基本概念和內涵,了解食品安全領域的重要問題的來源及控制措施,并能夠理論聯系實際,關注我國食品安全管理與控制體系的建設。
使用教材:《食品安全學》,鐘耀廣,化工出版社,2005年;《食品加工中的安全控制》,夏延斌、錢和,中國輕工業(yè)出版社,2005年。
15、中國文化概論
課程內容:通過中國文化史的學習和研究,掌握中國傳統文化的基本精神和國情的歷史方面,比較系統地了解中華先民在各類文明創(chuàng)建上廣博而精湛的建樹,通過本課程教學,補充學生知識鏈條的缺失,以提高解決問題和分析問題能力。
使用教材:《中國文化概論(附大綱)》,王寧,湖南師范大學出版社, 2000年。
16、管理學原理
課程內容:主要闡述了管理、管理學的研究對象和任務,管理學的形成和發(fā)展以及管理的五個職能的基本原理、概念、目的、性質、內容、結構特點以及執(zhí)行的方法和手段等。學習本課程,可以初步掌握比較系統的管理工作的基本理論、原理、方法和技術,從而為進一步學習有關專業(yè)管理課程打下必要的理論基礎,同時也為實際工作提供一定的指導和參考。
使用教材:《管理學原理(附大綱)》李曉光,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 2004年。
17、食品原料學
課程內容:介紹食品原料的分類、資源情況,即各類原料的營養(yǎng)、加工和貯藏特性。
使用教材:《食品原料學》,將愛民、趙麗芹編著,東南大學出版社,2007年。
18、畢業(yè)論文(設計)
綜合應用所學的各種理論知識和科研技能,在導師的指導下,獨立完成畢業(yè)設計或畢業(yè)論文的完整環(huán)節(jié),并通過畢業(yè)答辯。畢業(yè)設計(論文)的題目應盡可能來源于生產、科研和社會的實際課題。
注:使用教材以省教育考試院當次考試前公布的教材版本為準。
相關推薦:江蘇省印發(fā)關于2010年1月自考日程表的通知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山東 |
安徽 | 浙江 | 江西 | 福建 | 深圳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