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方:不該, 肩膀齊為弟兄嘛 首先要替北大教授、博士生導師孟二冬感到慶幸。孟二冬的經(jīng)歷正在鼓舞和感動著無數(shù)人,他雖然也是北大博士,但最初卻只是一個畢業(yè)于安徽宿縣師專的專科生。如果北大當年也要堅持“查三代”的話,“平凡英雄”孟二冬恐怕也就歇菜了。
反方:應該, 知根知底才放心 相對于更易通過關系搞到的碩士學位、博士學位來說,進入大學本科時的高考,相對要公平一些。因此,在目前人才評價體系缺失的情況下,不少用人單位用“查三代”的方式,關注博士、碩士們的原始學歷,以便更清晰地判斷對方的學識。"(摘自新浪2006-03-22 原帖主:好好說句話)
無論是什么觀點,這種已經(jīng)產(chǎn)生的源自懷疑的不信任,無疑是傷害了許許多多通過后發(fā)努力而趕上來的優(yōu)秀生.
他們沒有公正地看待一個人,理由僅僅是"知根知底才放心".他們會掉進學歷出身崇拜最深的死窟窿里,牛角尖里,和歷史上的血統(tǒng)論一個腳印里走出來.本科、碩士、博士三位一體,前兩環(huán)任何一環(huán)掉了鏈子,就是知識爆發(fā)戶了.貴族是不世出的,不是三代才能出一貴族嘛.
歧視,更直白的都有,對明星挖學歷文憑隱私的,是成功以后;對碩士博士上查三代就學史的,是對高才生就業(yè)前一道小路障;而對考研的自考生發(fā)之于課堂的"不歡迎"致辭,則是我再次想起的北大陳瑞華教授.
最后的這種歧視,是我最不理解的.把明星的學歷文憑曝出來曬,毫不影響他們的成功,八卦一回,聊作"一次無聊的吵作";對博士碩士上查三代,如果趕走的是真正能創(chuàng)造價值的人才,那是用人單位的損失,在市場的選擇下不斷的證明下,我們有理由期待一切錯誤的荒唐的觀念最后都會成為被拋棄的陳舊的觀念.
但考研是一段求學路,涉及每一位統(tǒng)招生、自考生、同等學歷者求發(fā)展的期望,更是一種權利.大學不是私人企業(yè),它更是一種公共資源,承擔著更多的社會責任.
國家承認自考生享受普通統(tǒng)招生同等的權利,大學承不承認已經(jīng)到了底線邊緣了.暫且不拿國家承認說,我們想知道為何會發(fā)生這么不愉快的事,為何會讓教授陳瑞華如此根深蒂固一邊把自考生看作知識上的弱勢群體,還一邊大呼,"我們不替窮人蓋房"(設計臺詞).
我們痛恨出身論,是因為它簡單粗暴地將人分為三六九等,而不會考慮個體的區(qū)別.一個用的最簡單的道理是統(tǒng)招生里也不乏不入流的角色,龐大的自考群同樣也能出優(yōu)秀子弟,而用出身論眼光看,就會抹殺細微個體的區(qū)別,永遠讓統(tǒng)招生成為理所當然享受教育資源的"士族",不論優(yōu)劣抱作一團時,就能在任何一位自考生面前扮"天之驕子"狀,而自考生一旦在掌握資源分配的教授們眼中的"寒族"形象影響開來后,上品無寒族,下品無士族,以后就莫不是望門興嘆,再敢攀登也是蜀道艱難.
我們痛恨出身論,是因為它是人才選拔機制落后的鏡子,陳瑞華旗下那些驕子們就是“簡單“的高考制度選出來,到了北大校園接受了陳教授淳淳教導和"最有效"的知識沐浴,再一次于研究生“簡陋“的入學考試時,陳教授為驕子們在自考生的沖擊下非常擔心.
如果考試是和優(yōu)秀人才的最公正選拔是對立的,非要逼得陳教授們在面試階段去"修正",那么多數(shù)自考生就是早一階段高考制度的不合理選拔下的犧牲品,他們在最需要教育資源的情況下,能為他們主張的"陳教授"在哪里?
如此,我們是不是可以這么說:全國教授們在第一階段,手上拿到了一副最沒有水平的牌,然后起全國最好的教育資源千金打造,最后于第二階段又在類似陳瑞華教授庇護下打敗了來"參賽"的通過自我錘煉后的當初最好的那批學生?
說來說去,說到底是人才評價與人才選拔機制的落后.血統(tǒng)論,出身論,三個故事一曲戲.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山東 |
安徽 | 浙江 | 江西 | 福建 | 深圳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nèi)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