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模擬試題 |
第 3 頁:答案及解析 |
一、單選題:下列每題給出的選項中,只有一個選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
1.【答案】D
【解析】在馬克思主義哲學創(chuàng)立之前,哲學史上就一直存在著唯物論與唯心論的對立、可知論與不可知論的對立、辯證法和形而上學的對立。唯物史觀與唯心史觀的對立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產(chǎn)生后才有的。因此,選項A、B、C是錯誤選項。在馬克思主義哲學創(chuàng)立之前,在一切舊哲學那里,社會歷史觀上唯心主義一直占統(tǒng)治地位,雖然某些哲學家也試圖或曾經(jīng)用某種物質因素來解釋社會歷史現(xiàn)象,但由于社會歷史條件的限制,剝削階級的偏見,不可能提出系統(tǒng)科學的唯物主義社會歷史觀。
馬克思、恩格斯創(chuàng)立馬克思主義哲學,首先在于創(chuàng)立唯物主義歷史觀,即唯物史觀。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創(chuàng)立,不僅在于實現(xiàn)了唯物論和辯證法的高度統(tǒng)一,更重要的在于把唯物主義貫徹到社會歷史領域,從而揭示了人類社會的本質及其發(fā)展規(guī)律。唯物史觀是馬克思的兩個“偉大發(fā)現(xiàn)”之一,因此,D選項是唯一正確選項。
2.【答案】C
【解析】馬克思主義是關于無產(chǎn)階級和人類解放的科學,是現(xiàn)代無產(chǎn)階級思想的科學體系,最重要的理論品質是與時俱進。選項A是中國共產(chǎn)黨先進性的體現(xiàn),選項B是唯物史觀和唯心史觀的分水嶺,也是判斷馬克思主義政黨的試金石,選項D是馬克思主義的根本特征。因此,正確答案是選項C。
3.【答案】B
【解析】題干引自古希臘自然哲學家赫拉克利特關于世界萬物本原的觀點。赫拉克利特從燃燒的火中觀察到宇宙正像處在一種生生不息的永恒的活火中,赫拉克利特的火近似于一種抽象物,它是世界的本原。這種本原具有永恒性、普遍性、流動性和秩序性。火轉化為萬物,萬物又復歸于火,而且在其燃燒和熄滅的過程中,火自身也要受一定原則的限制或支配,因而其運動也不是隨意的,它構成這個世界存在的永恒規(guī)律。這樣,赫拉克利特就把古代樸素唯物主義與辯證法思想完美結合起來。B選項正確。
A選項“庸俗唯物主義的觀點”是19世紀流行于德國的把唯物主義庸俗化的思想觀點。庸俗唯物主義承認唯物主義的基本原理,尖銳地抨擊唯心主義的思辨哲學和宗教,但它把意識直接歸結為物質,或認為人的精神活動只不過是腦物質的分泌物,或認為思想就是腦髓質的位移。代表人物有福格特等。此項與題干不符。CD選項與題干所體現(xiàn)的唯物主義觀點是背道而馳的,所以它們不符合題意。
4.【答案】B
【解析】“富口袋”指創(chuàng)造物質財富;“富腦袋”指學習和掌握科學理論、知識、技術和黨的方針政策等。“富腦袋”對創(chuàng)造物質財富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因此“要富口袋,先富腦袋”體現(xiàn)了精神對物質能動的反作用,說明精神力量可以轉化為物質力量。所以,B選項正確。
AD選項與物質第一性、意識第二性的唯物主義原理背道而馳,屬于唯心主義觀點。C選項混淆了物質和精神的本質區(qū)別,也夸大了精神的作用,因此排除。
5.【答案】C
【解析】馬克思主義哲學認為,實踐是人與世界相互作用的中介。實踐是“主觀見之于客觀”的活動,特別是改造世界的物質性活動。人和人類社會產(chǎn)生以來,為了維持自身的生存和發(fā)展,人必須和世界相互作用,進行物質、能量和信息的交換。這種相互作用是通過實踐進行的,實踐是人和世界相互作用的中介。實踐具有改造客體和優(yōu)化主體的功能,因此,在實踐中人與世界同時得到了改變,并獲得日益豐富的內容。因此,C為正確選項。
A選項是錯誤的,因為自人和人類社會產(chǎn)生以來,人和世界的變化、發(fā)展日新月異,并呈加速發(fā)展的趨勢,而自然界的變化卻是相對“微小”的(馬克思語),因此,造成人和世界發(fā)展、改變的根本原因不是“自然界自身的運動”。B選項是不準確的,人的意識固然具有能動作用,但意識的能動作用要達到改變世界和改變人自身的目的,必須以實踐為基礎,通過實踐的途徑,而不是單純依賴意識。D選項也是不準確的,工具的制造和使用是人類實踐活動的重要特點之一,但它本身就屬于人的實踐活動,而且,人的實踐活動不僅包括工具的制造和使用,還包括其他一切社會活動。
6.【答案】B
【解析】題干不是談互聯(lián)網(wǎng)本身的成長問題,而是說互聯(lián)網(wǎng)的使用給我們帶來便捷的同時也帶來了一些負面效應,即矛盾是普遍存在的,如同一切事物都存在著矛盾一樣,互聯(lián)網(wǎng)也不例外,選項B符合題意。選項A本身正確,但是題干更側重于說明互聯(lián)網(wǎng)的矛盾性,所以不符合題意。選項C中矛盾雙方是積極和消極的對立統(tǒng)一是形而上學的說法,不是所有矛盾雙方都是積極和消極的,選項D中矛盾雙方的轉化一定要在一定條件下,不是無條件的。所以正確答案是選項B。
7.【答案】C
【解析】實踐對認識的決定作用體現(xiàn)在以下四個方面:第一,實踐是認識的來源;第二,實踐是認識發(fā)展的動力;第三,實踐是檢驗認識是否具有真理性的標準;第四,實踐是認識的目的。
下面針對題干進行選項分析:
A選項是錯誤的。就一定實踐過程的進行而言,人們總是先依據(jù)一定的認識和理論,制訂實踐決策,這是人類實踐活動的特點;在社會發(fā)展的過程中,先進的階級、階層及其代表人物往往提出先進的、甚至超前的思想,指導實踐的發(fā)展,這是認識相對獨立性的突出表現(xiàn)。B選項的觀點否認了科學預見、認識活動自覺目的性和先進思想的存在及其作用。題干側重于強調改造世界的實踐活動,而不是討論認識的來源問題,所以,B選項不符合題意。
C選項全面而本質的反映了題意!邦A測未來的最好辦法就是把它創(chuàng)造出來。”這里說的“創(chuàng)造”,就是改造世界的實踐活動,因為實踐不僅是認識的來源、動力,還是檢驗認識真理性的標準和認識的目的。簡言之,實踐高于認識;只有通過實踐,才能檢驗對未來預測的真理性,才能實現(xiàn)創(chuàng)造美好未來的目的。
實踐是人類進行的“主觀見之于客觀”的一切活動,特別是改造世界的物質活動,認識則是人腦對客觀事物的能動反映,兩者有原則區(qū)別。D選項認為兩者“合一”,是錯誤的,應予排除。所以,本題的正確答案是C選項。
8.【答案】D
【解析】題干強調的是認識之所以發(fā)展,是因為有實踐的需要,D選項正確反映了題意。A選項和B選項內容都是正確的,但不符合題意。C選項的說法片面。
9.【答案】C
【解析】“是否承認世界的本質是物質的”,這是哲學上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對立點。A選項不屬于認識論范疇,不符合題意;B選項是辯證法和形而上學的不同,不符合題意;D是可知論與不可知論的分歧,同樣不符合題意;C選項才是兩種認識論對立的實質。
10.【答案】A
【解析】運動和靜止是相互統(tǒng)一的關系。第一,運動和靜止互為前提,相互依賴。相對靜止離不開絕對運動,是一定范圍內的絕對運動的結果;絕對運動通過相對靜止表現(xiàn)出來,并且通過相對靜止找到它的量度。離開相對靜止來談運動,運動也就無從獲得自己的規(guī)定和衡量自己的尺度。所以,本題的正確答案是選項A。
11.【答案】D
【解析】“羊吃草”與“割羊草”之間的關系不是因果聯(lián)系,因為“羊吃草”不必然引起“割羊草”,AB錯誤;C選項表述錯誤,聯(lián)系是客觀的;看羊吃什么就割什么,這體現(xiàn)的就是本質聯(lián)系,D為正確答案。
編輯推薦:
· | 2022考研復試聯(lián)系導師有哪些注意事 | 04-28 |
· | 2022考研復試面試常見問題 | 04-28 |
· | 2022年考研復試面試回答提問方法有 | 04-28 |
· | 2022考研復試怎么緩解緩解焦慮心態(tài) | 04-27 |
· | 2022年考研復試的訣竅介紹 | 04-27 |
· | 2022年考研復試英語如何準備 | 04-26 |
· | 2022年考研復試英語口語常見句式 | 04-26 |
· | 2022年考研復試的四個細節(jié) | 04-26 |
· | 2022考研復試準備:與導師及時交流 | 04-26 |
· | 2022考研復試面試的綜合技巧 | 04-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