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全國攻讀碩士學位研究生入學考試政治理論課(文科)答案及解析
一. 單項選擇題(共16題,每題1 分)
1.C 2.A 3.D 4.D 5.C 6.D 7.D 8.B 9.A 10.B 11.C 12.C 13.D 14.C 15.A 16.B
二. 多項選擇題(共12題,每題2 分)
17.BCDE 18.CD 19.BCE 20.ABD 21.DE 22.ABDE 23.ABCD 24.ABE 25.ADE 26.ACE 27.ABCDE 28.CE
三. 簡答題(共1題,每題5分)
29.答案要點:
適應經濟體制與經濟增長方式兩個根本性轉就和擴大對外開放的要求,基本完成戰(zhàn)略性調整和改組,形成比較合理的國有經濟布局和結構。(2分)建立比較完善的現代企業(yè)制度,(1分)經濟效益明顯提高,科技開發(fā)能力、市場競爭能力和抗御風險能力明顯增強,使國有經濟在國民經濟中更好地發(fā)揮主導作用。(2分)
解析:本題屬于當年時事政治試題
它的基本要點是:基本完成戰(zhàn)略性調整和改組,形成比較合理的國有經濟布局和結構;建立比較完善的現代企業(yè)制度;提高經濟權益、明顯增強能力,使國有經濟在國民經濟中更好地發(fā)揮主導作用。這道題也是鄧小平理論概論中的重要問題。
四。辨析題(共3題,每題5分)
30.答案要點:
該命題認為在歷史活動中“謀事在人”,即承認人的能動作用,這是有積極意義的。但是認為“成事在天”,即事情的成敗完全由客觀必然性或某種超自然力量所決定,有宿命論和唯心史觀的色彩。(3分)歷史是人們自己創(chuàng)造的,而人們創(chuàng)造歷史的活動受到客觀條件和客觀規(guī)律的制約。人們應當充分發(fā)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認識和利用客觀條件和客觀規(guī)律,來實現自己的目的,獲得成功。(2分)
解析:這道試題屬于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的歷史唯物論部分,考查的知識點是社會歷史發(fā)展過程客觀規(guī)律性同人的自覺活動的統(tǒng)一。社會歷史是由人的活動構成的,社會歷史規(guī)律是人們自己的社會行為的規(guī)律,社會生活的一切領域都是人自覺進行活動的場所,社會歷史的一切都是人的活動所創(chuàng)造的。認為在歷史活動中“謀事在人”,即承認社會發(fā)展過程的客觀規(guī)律是通過人的自覺活動得以實現的,承認人的能動作用,是正確的。但是歸結為“成事在天”就屬于社會歷史觀點的唯心史觀和宿命論了。即認為歷史活動的成敗完全由客觀必須性或某種超自然力量所決定。該題考查的知識點同18題是一致的,表明命題布局結構不合理,考查面窄,全卷沒有辯證唯物主義的認識論部分的試題,也是不妥的。
31.答案要點:
股票是投資者投入股份公司的實際資本的代表,本身沒有價值。(2分)
但由于股票能獲得股息收入,作為一種特殊商品進行買賣,才有一定的價格。從理論上說,股票的價格不等于股票的票面額,也不是股票價值的貨幣表現,而是股息收入的資本化。(3分)
解析:這是根據政治經濟學原理部分第四章“股份公司、股票和股票價格”知識點的有關內容命的題,測試考生對股票價格要領的正確理解和掌握,并運用來辯析所給命題的能力。
回答這個題,有三個層次的要點:
首先要回答什么是股票。這就是股票是投資者投入股份公司的實際資本的代表,或者說股票是投資者入股的股權憑證,或者說是投資者的所有權、收益權的憑證,都是一個意思。股票本身沒有價值。
其次,要結合所給命題,指出什么是股票價格。這就要指出,從理論上說,股票價格不是股票價值的貨幣表現,也不等于股票的票面值,而是股息收的資本化。
最后,要簡要分析為什么本身沒有價值的股票會有價格。這是因為股票能獲得股息收入可以作為一種特殊的商品進行買賣,或者說,作為收益憑證可進行交易,因而有一定的價格。換句話說,股票價格實際上是轉讓股票能帶來股息收權利的一種代價。
五. 論述題(共2題,每題10分)
32.答案要點:
如果從辛亥革命沒有完成反封建的革命任務來說,它是一朵不結果實的花。(1分)
但是,辛亥革命推翻了帝制,使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為中國社會的進步打開了閘門,是20世紀中國的第一次歷史性巨變。(2分)從中國革命的全過程來看,新民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的勝利是辛亥革命的繼續(xù)和發(fā)展,這些勝利也是辛亥革命最后結出的豐碩果實。(2分)
解析:本題是胡繩先生主編的《中國共產黨七十年》一書中對辛亥革命的評價的一句話。原諒是這樣的:“如果脫離中國近代革命史的全過程來觀察問題,也許會把辛亥革命看作不過是一朵不結果實果的花,但它并不是不結果實的”?嫉氖顷P于辛亥革命的評價問題。作為辯析題,不要對此題作簡單判斷,必須做兩方面的分析,即是說辛亥革命是不結果實的,從舊民主主義革命和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聯系看,辛亥革命又是結果實的。
33.答案要點:
唯物辯證法認為,矛盾是普遍的,存在于一切事物及其全部發(fā)展過程中。矛盾雙方相互依存,互為存在的條件。改革措施在推動社會發(fā)展的同時,不可避免地會產生某些負面效應,付出一定的代價,它與改革措施發(fā)揮的正面效應是相伴而生的。(4分)
矛盾雙方有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之分,二者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其主要方面規(guī)定事物的性質。我們必須首銜看到改革措施取得巨大成就這一矛盾的主要方面,充分發(fā)揮它的正面效應,同時也不要忽視矛盾的次要方面,盡量減少負面效應,促使負面效應向正面效應轉化。(4分)
矛盾是事物發(fā)展的動力。負面效應是改革過程中產生的新問題、新矛盾,它的出現和解決能夠促使我們把改革開放不斷推向縱深層次,使社會主義事業(yè)獲得新的發(fā)展。(2分)
解析:這道試題屬于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的唯物辯證法部分,考查的知識點是唯物辯證法的對立統(tǒng)一規(guī)律即矛盾學說。題目要求正確認識改革巨大成就和負面效應的關系,沒有什么難度,而要求用辯證唯物主義的矛盾學說,會令考生在原理上答太多的內容又不得要領,韙應該指明用辯證唯物論主義矛盾學說的有關原理,闡述考生對這個問題的認識?忌荒芫o扣題意運用相關原理,那就是考生的水平問題了。文科哲學試題連續(xù)兩年都考唯物的辯證法的對立統(tǒng)一規(guī)律,不一定恰當。此外,答案要點應明確辯證唯物主義的矛盾是對立統(tǒng)一的,不能只講矛盾雙方相互依存,互為存在的條件的同一性的一個方面的含義。
34.答案要點:
中國革命分為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新民民主義革命所要消滅的對象,是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而不是一般地消滅資本主義。中國民族資產階級是民主革命的動力之一,團結民族資產階級,反對帝國主義和國民黨反動派,是黨的一貫政策。(5分)
由于中國經濟的落后性,私人資本主義是一個不可忽視的力量,因此建國后還需要它們中一切有益于國民經濟的部分存在和發(fā)展;私人資本主義經濟也有不利于國計民生的消極的一面,對此必須加以限制,而不能任其自由發(fā)展。(4分)
新中國成立前夕,重申這一方針,有助于防止出現“左”的偏差,有利于國民經濟的恢復與發(fā)展。(1分)
解析:本題考《論人民民主專政》,是意料之中的,《考試大綱》中亦有明確要求。但命題的角度又是很意外的。它不是專政權問題,而是考“節(jié)制而不是消滅資本主義的基本依據”,因此本題有相當難度。
實際上,《論人民民主專政》一文也沒有直接揭示“節(jié)制而不是消滅資本主義”的基本依據?忌灰煜ち诵旅衩裰髁x革命的基本理論尤其是關于革命的性質、對象、兩步走的學說、經濟綱領等,這題的基本分是完全可以得到的。
如從當時的基本國情(經濟不發(fā)達)、主要矛盾、社會性質等方面分析也是可以得分的。
六. 材料題(共2題,每題10分)
35.答案要點:
① 我國經濟體制改革是從農村到城市、從微觀到宏觀、從易到難的循序漸進的改革。(2分)
② 我國經濟運行由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變,市場開始在資源配置中起基礎性作用。(2分)
③ 改革極大地解放了生產力;迅速增強了我國的綜合國力;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2分)
④ 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選擇這一目標,是因為市場經濟能夠促進資源優(yōu)化配置,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是發(fā)展生產力的有效形式。(4分)
解析:正如試題的導語所示,這是一道關于我國經濟改革和發(fā)展的材料題。度題所提的四個問題,分為兩種類型:其中第①、②、③個問題,需要運用所掌握的關于我國經濟改革和發(fā)展的理論知識,分析所給材料,從中概括出答案;第④個問題,則是理論性的,可以用所掌握的理論知識直接回答的。答好這兩類提問有一個共同的要求,是考生平時對這方面的實際情況有所了解。
關于第①個問題,從材料1中1979-1984年是起步階段,其重點是農村改革;1984-1988年是全面改革階段,重點由農村轉向城市;1988-1991年階段的主線是治理整頓、維護穩(wěn)定;1992年后市場化改革進入實質性操作階段;1997年以后市場化改革不斷向縱深發(fā)展等提法中,不難概括出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特點是從農村到城市(這一點材料反映明顯)、從微觀到宏觀、從易到難(這兩點材料反映不明顯)循序漸進地進行的(對比俄羅斯當年所謂“休克療法式”的改革就很清楚)。
關于第②個問題,從材料①中改革以來我國大幅度減少指令性計劃,總體上實施指導性計劃;材料②中各類商品價格中市場調節(jié)價已占80%以上的情況,可以得出我國經濟運行發(fā)生的重大變化是由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轉變,市場開始在資源配置中起基礎性作用。答好這個問題的關鍵,使考生要懂得:在社會化大生產條件下,一定社會經濟制度都是按一定的資源配置方式所決定的經濟體制實現經濟運行和發(fā)展的,而實現資源配置的方式不外是計劃和市場兩種。還要懂得:市場機制對資源配置的調節(jié)是通過價格信號實現的。
關于第③個問題,運用科學的改革是社會主義發(fā)展的動力以及我國體制改革的必要性等知識點的理論知識,從材料①中我國國內生產總值的上升,看到迅速增強了我國的綜合國力;從材料②中我國許多重要工農業(yè)產品產量已處于世界前列,看到改革極大地解放和發(fā)展了生產力;從材料③看到改革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關于第④個問題,首先要運用“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知識點的理論知識,指出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即市場在社會主義國家宏觀調控下對資源配置起基礎性作用的經濟體制。其次,要指出為什么選擇這一目標,這既是對社會主義與市場經濟的關系理論探索深化的最重要結論,也是改革實踐發(fā)展的必然結果;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能夠促進資源優(yōu)化配置,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是發(fā)展生產力的有效形式。
36.答案要點:
① 90年代以來國際直接投資迅速增長,這是世界經濟全球化的重要表現。西方五國是國際直接投資的主體,美國擁有明顯優(yōu)勢。(2分)
② 在全球化的過程中,民族國家的作用不管發(fā)生多大變化,它仍然是世界經濟的主體。從材料3可以看出,發(fā)達國家一方面宣揚貿易自由化,另一方面又搞貿易保護主義,說明國家維護本國利益的作用并未消滅。(2分)
材料2認為經濟全球化使民族國家的作用逐漸消失,實際上否認了國家在世界經濟中的主體地位,其實質是宣揚“主權過時論”,目的在于維護西方發(fā)達國家的利益。(2分)
③ 實質是企圖將全球化變?yōu)槊绹V饕蛟谟诿绹谌蚧M程中處于主導地位,擁有經濟等方面的優(yōu)勢,并有獨霸世界的戰(zhàn)略企圖。(2分)
④ 經濟全球化是當今世界的重要發(fā)展趨勢,發(fā)展中國家是其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但現有的世界經濟規(guī)則是由西方發(fā)達國家制定的,使發(fā)展中國家處于不利地位。為改變這種狀況,發(fā)展中國家應積極參與制訂規(guī)則,并加快自身的發(fā)展。(2分)
解析:本題屬于當代世界經濟與政治關于世界經濟的試題,主要考查考生對經濟全球化的理解,以及鑒別、批判某些錯誤觀點的能力。題目有一定難度,需要對基本觀點有所理解的情況下,能靈活地運用這些觀點去分析、概括、鑒別、批判一些看法的能力。單純地死記硬背,筆記搬家是難以回答的。
問①,涉及材料1,問90年代世界經濟發(fā)展的特點,材料1告訴我們,90年代國際直接投資迅速增長,見統(tǒng)計數字。這正是經濟全球化的一個主要表現。統(tǒng)計數字還告訴我們,在世界直接投資額中西方五國占大多數,成為國際直接投資主體,近年來美國擁有明顯優(yōu)勢。
問②,涉及材料2、3,要求考生從材料3所提供的事實評析材料2的觀點。材料2認為隨著經濟全球化“民族國家及其政府變得無用武之地”,也就是說民族國家失去作用。從材料3我們可以看到發(fā)達國家一方面要別的國家特別是發(fā)展中國家為分們的產品和勞務開放市場,提倡貿易自由化;一面又利用反傾銷法律來抵制其他國家產品的進口,實行貿易保護主義。這說明國家保護本國利益的作用仍然沒有消失。在經濟全球化的過程中,民族國家的作用雖然發(fā)生種種變化,但它還是世界經濟的主體。
材料2認為經濟全球化使國家的作用消失的觀點,實際上否認了國家在世界經濟中的主體地位,實質是宣揚主權過時論,目的是為西方發(fā)達國家的利益服務。
問③,涉及材料1和4,讓考生評析材料4所表述觀點的實質和原因。材料4告訴我們它的實質在于使全球化變?yōu)槊绹,維護和擴大美國在全球的霸主地位。主要原因是因近年來美國在世界經濟等方面所擁有的世大優(yōu)勢和全球化進程中的主導地位,使得美國推行獨霸全球的戰(zhàn)略企圖更為猖獗,霸權主義有了進一步的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