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時常能夠聽到一種普遍的說法:“碩士看專業(yè)、博士看導師”,這種說法的來源恐怕已無從考證。如果你在自己的考研過程中遵循了以上的原則,你真的“只是看到了專業(yè)”而沒有“看到你未來的導師”,那么,即使你已經(jīng)考上了碩士研究生,筆者還是要提醒你要做好將來“艱難”完成自己碩士學業(yè)的準備。
在報考時請“看準”導師
所謂的“研究生入學考試”對你來說僅僅是一個開始,當然如果連“開始”這一關都過不了,“今后”更是無從談起;但是考研的真正目標是你的“今后”與“未來”,具體到未來的三到兩年中就是你能夠輕松而順利的完成自己的碩士學業(yè)。一般來說,我國的碩士研究生學位教育都要求要完成相應的學位論文,而且大約一半的在校學習時間是用來完成學位論文的,至于另外的一半時間,與本科教育一樣,那就是“上課并拿到課程的學分”!吧险n拿學分”對于經(jīng)歷過四年大學生活的你來說應該不會有什么困難。很明顯,所謂“完成你的碩士學業(yè)”基本上就是指“完成你的碩士學位論文”。而 “導師”則可以理解為“指導你完成學位論文的老師”的簡稱。這樣,問題就很明顯了:想要輕松而順利的完成你的碩士學業(yè)的關鍵之一就是你的“導師”,而這一點是你在考研之初就必須要考慮到的。
所以說,在你選擇考研的專業(yè)與學校時,請別忘記要同時“看到”你未來的導師。也就是說,在考研時選擇導師很重要,因為選擇了一位適合自己的導師,就意味著你能夠相對輕松而順利的完成自己的碩士學業(yè)。
可能有些同學會認為,導師只能等到入校后才能進行選擇,沒必要在考試前過多的去想這個問題。再說,導師與考試也無直接的關系。那么,讓筆者首先來區(qū)分一下這兩個不同的“選擇導師”的問題。入校后對導師的選擇,是學校進行的必要的教學程序,備選導師當然是你考取的學校中你所在專業(yè)的碩士生導師們。而本文所討論的選擇導師問題是,你在準備考研之初,自己所作的考研規(guī)劃中要考慮的,備選導師可能包括了全國范圍內的相關專業(yè)的碩士導師們。這兩個“選擇導師”問題的差別之大是很明顯的,其實多數(shù)情況下,入學后基本上已無多大的選擇余地,有些導師很可能已被保研的同學給“預定一空”了。其次,選擇導師與“考試”并非沒有直接的關系,筆者所說的“考試”當然包括了初試的筆試與復試的筆試與面試。具體來說,基本上(全國統(tǒng)考科目除外)各學校相同專業(yè)的不同初試科目、考試范圍與參考書目,導師意見對復試的結果具有很大的主動權。而同樣的情況也適用于復試中的筆試科目,同時,在復試的面試中“選擇導師”問題與你更是有直接的關系:一方面,你可能要考慮是否與未來的導師取得聯(lián)系進行進一步的溝通;另一方面,“選擇導師”很可能就是面試中的“考題”之一,面試的老師們會問你想要選擇那位導師,為什么要選擇這位導師。再次,如果你在報考時就認真的選擇了自己的導師,那么,在考研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中,你可能都感覺比較順利。例如,在復試的面試中,可能因為你與你選擇的導師有著共同的學術背景與學術興趣,而博得導師的認同與好感,這在那些競爭激烈的情況下,可能就是你最后被錄取的關鍵因素。
筆者的現(xiàn)身說法
選擇導師,對于那些要報考交叉學科與新興學科的同學來說更為重要。因為交叉學科與新興學科的研究領域對于大部分同學來說比較模糊,同時,由于這些學科比較“年輕”,還沒有形成規(guī)范的學科體系與學科范式,同一個專業(yè)名稱,但是不同的學;蚴峭粋學校的不同培養(yǎng)單位,甚或是同一培養(yǎng)單位的不同導師之間的研究領域與對學生的要求,有時可以說是“天壤之別”。
下面筆者就結合自身的經(jīng)歷向你一一揭示其中的玄機。筆者所在的大學就存在相同專業(yè)卻有兩個不同的培養(yǎng)單位招生的情況,有些粗心的考生可能都沒能注意到這一情況的存在。而那些注意到的考生在面臨這種情況下,往往不太清楚其中原委,并會作出自認為比較謹慎的判斷:“哪個培養(yǎng)單位招生數(shù)量多我就報考哪個單位”。其實,有些學校公布的招生信息中所列的某一專業(yè)的招生數(shù)是該培養(yǎng)單位該專業(yè)的招生總數(shù),這其中已經(jīng)包括了被“保研”的名額,而大多數(shù)學校對此細節(jié)并不會作特別說明。在這種情況下用“哪個培養(yǎng)單位招生數(shù)量多我就報考哪個單位”的原則就會存在一定的風險。具體來說,在同一學校的兩個不同的培養(yǎng)單位就某一相同專業(yè)的招生人數(shù)相差不大的情況下,如果從招生總數(shù)中去除可能存在的“保研”人數(shù),那么,培養(yǎng)單位實際招收的“統(tǒng)考生”人數(shù)可能會有變化,這樣以來也就很難確定實際上那個培養(yǎng)單位的招生人數(shù)多了。這一情況同樣也適用于對不同學校的招生人數(shù)的比較。
假如考慮的不是嚴格的“同一”專業(yè),而是相近專業(yè),那么情況將更為復雜。這樣以來,如果考生僅憑一個學科或專業(yè)的名稱,想當然的認為這一學科或專業(yè)的名稱與自己的興趣是一致的,就以此確定了報考的學校與培養(yǎng)單位。那么,就算你考取了碩士研究生,也并不表示你的成功。此外,在決定報考學校時就算你不僅看準了專業(yè)名稱還認真考慮了該專業(yè)其下的研究方向,那么情況也不會因此而變得樂觀。因為就筆者本人所見,在學校公布的招生信息中所列的某一招生專業(yè)下的研究方向大多與相應的導師們的學術研究領域及學術興趣會有所出入,如果你僅憑學校所列的“研究方向”就確信了你的報考專業(yè),那么很有可能等你入學一段時間后再想起那些“研究方向”時心中會有一種被欺騙了的感覺。
據(jù)筆者所了解,有的專業(yè)就曾有學生因為后來不能適應自己的碩士專業(yè)的學習與研究而退學另考其他專業(yè)的事情發(fā)生。這對學生本人與導師雙方都是不幸與令人惋惜的,學生失掉了自己寶貴的時間與精力而且給自己留下了不堪的記憶,而這對真正負責任的導師同樣也是損失。當然這種事情只會發(fā)生在那些因為沒有深入了解自己的專業(yè)與導師,同時又對自己的碩士專業(yè)領域的學習與研究有很高的期待與要求,而實際上又無法得到滿足的極少數(shù)同學身上。
但是,如果我們將那些情況不那么嚴重,同時又感到因為自己的學術興趣與導師的學術領域與學術興趣不太一致,而有些無奈并因此而為自己的學位論文的研究與寫作發(fā)愁的同學計算在內的話,恐怕有這種類似情況的碩士研究生就不再是極少數(shù)了。特別是對于那些在復試過程中專業(yè)被調劑的同學,情況可能更為糟糕。
相關推薦:推薦:2010年考研初試應考必讀實用寶典· | 2022考研復試聯(lián)系導師有哪些注意事 | 04-28 |
· | 2022考研復試面試常見問題 | 04-28 |
· | 2022年考研復試面試回答提問方法有 | 04-28 |
· | 2022考研復試怎么緩解緩解焦慮心態(tài) | 04-27 |
· | 2022年考研復試的訣竅介紹 | 04-27 |
· | 2022年考研復試英語如何準備 | 04-26 |
· | 2022年考研復試英語口語常見句式 | 04-26 |
· | 2022年考研復試的四個細節(jié) | 04-26 |
· | 2022考研復試準備:與導師及時交流 | 04-26 |
· | 2022考研復試面試的綜合技巧 | 04-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