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預收賬款”科目所屬明細科目的借方余額,在編制資產負債表時應反映在( )項目中。
A.預收賬款
B.預付賬款
C.應收賬款
D.應付賬款
標準答案: c
解析:“預收賬款”科目所屬明細科目的借方余額,在編制資產負債表時應反映在應收賬款項目中。
會計報表是根據帳簿來做的。報表中每一個科目只對應一個數(shù)字,不存在像帳簿中那樣的“借方、貸方”兩邊。因此,對于“預收賬款”這種負債類科目,其數(shù)額增加應該填在資產負債表右邊,但有時候“預收賬款”科目所屬明細科目出現(xiàn)了借方余額,在資產負債表的借方(左邊)沒有“預收賬款”這個科目,于是“預收賬款”的借方余額只能記在與它相對應的一個科目中,即“應收帳款。”
資產負債表編制過程中,有若干對相互對應的科目,除了本題中的預收帳款和應收帳款外,還有待攤費用和預提費用、預付帳款和應付帳款等。
50、通貨膨脹情況下存貨計價采用后進先出法,符合會計核算( )的要求。
A.真實性原則
B.謹慎性原則
C.配比原則
D.一貫性原則
標準答案: b
解析:通貨膨脹情況下存貨計價采用后進先出法,符合會計核算謹慎性原則的要求。
51、企業(yè)對應收款項計提壞賬準備,體現(xiàn)了( )的要求。
A.一貫性原則
B.謹慎性原則
C.客觀性原則
D.重要性原則
標準答案: b
解析:企業(yè)對應收款項計提壞賬準備,體現(xiàn)了謹慎性原則的要求。
52、下列各項中,一定不會引起現(xiàn)金流量表中現(xiàn)金數(shù)額變動的是( )。
A.從銀行提取現(xiàn)金備發(fā)工資
B.非現(xiàn)金資產的增加或減少
C.長期負債的增加或減少
D.所有者權益的增加或減少
標準答案: a
解析:一定不會引起現(xiàn)金流量表中現(xiàn)金數(shù)額變動的是從銀行提取現(xiàn)金備發(fā)工資。
53、流動資產與流動負債增加相等的金額可使流動比率( )。
A.提高
B.下降
C.保持不變
D.無一定結果
標準答案: d
解析:這種題型屬于比較典型的考代數(shù)的題目?梢宰约捍鷶(shù)試試看。如果初始的流動資產大于流動負債,則二者增加相同的數(shù)額后,流動資產增加的比例要小于流動負債增加的比例,因此,流動比率會降低;如果初始的流動資產小于流動負債,則二者增加相同的數(shù)額后,流動資產增加的比例要大于流動負債增加的比例,因此,流動比率會升高。
代數(shù)試試:若初始流動比率是9/8,二者同時增加1,變?yōu)?0/9,降低;
若初始流動比率是8/9,二者同時增加1,變?yōu)?/10,升高。
54、以下兩道題的題干:
某公司年初存貨為15000元,年初應收賬款為12700元;年末流動比率為3:1;速動比率為1.3:1,存貨周轉率為4次,流動資產合計為27000元。則:
該公司本年銷售成本為( )元。
A.9000
B.60600
C.15300
D.66000
標準答案: b
解析:該公司年末流動資產為27000,流動比率為3:1,因此年末流動負債為9000;
年末速動比率為1.3:1,流動負債為9000,故速動資產為11700元;
則年末存貨為27000-11700=15300。即年末存貨為27000*(3-1.3)/3=15300元。
平均存貨為(15000+15300)/2,
存貨周轉率為4,則本年銷售成本為(15000+15300)/2*4=60600元。
55、 若公司本年銷售凈收入為96000元,除應收賬款外,其他速動資產忽略不計,則該公司應收賬款周轉次數(shù)是( )。
A.7.87
B.3.93
C.7.56
D.4.84
標準答案: a
解析:年末速動資產在上一問中求得為11700,均為應收帳款。故年末應收帳款為11700。公司應收賬款周轉次數(shù)為:銷售收入/[(年初應收賬款+年末應收賬款)/2]=96000/[(11700+12700)/2]=7.87。
56、編制資產負債表時,“預付帳款”項目是如何填列的?()
A,根據“應付帳款”和“預付帳款”的期末借方余額之和填列
B,根據“應付帳款”和“預付帳款”的期末貸方余額之和填列
C,根據“應付帳款”的期末貸方余額和“預付帳款”的期末借方余額之和填列
D,根據“應付帳款”的期末借方余額和“預付帳款”的期末貸方余額之和填列
標準答案: a
解析:編制資產負債表時,預付帳款項目涉及的兩個科目是“應付帳款”和“預付帳款”,因為預付帳款是資產類科目,所以應根據借方余額來填;若最終余額出現(xiàn)在貸方,那就應記入應付帳款科目,資產負債表上預付帳款科目變?yōu)?。這樣成對對應的科目都應搞清楚。
國家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安徽 | 浙江 | 山東 | 江西 | 福建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