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公式()能準確地計算項目活動的工作。
A、 工作量=歷時/人員生產(chǎn)率
B、 工作量=歷時/人力資源數(shù)量
C、 工作量=(最樂觀時間+4*最可能時間+最悲觀時間)/6
D、 工作量=項目規(guī)模/人員生產(chǎn)率
答案:D
本題要求“最準確地計算項目活動的工作量”,顯然是要用項目規(guī)模除以人員生產(chǎn)率。要注意的是,這里不能選擇C,因為選項C計算出來的結果是時間而不是工作量,而且按照選項C的方式計算出來的也不是準確的數(shù)據(jù),而是估算數(shù)據(jù)。
12、 當評估項目的成本績效數(shù)據(jù)時,根據(jù)數(shù)據(jù)與基線的偏差程度將作出不同的反應。例如,10%的偏差可能不需作出反應,而100%的偏差則需要進行調查。對成本偏差的判斷會使用()
A、 成本管理計劃
B、 變更管理計劃
C、 績效衡量計劃
D、 偏差管理計劃
答案:A
成本管理計劃是項目成本的規(guī)劃、組織和控制方法的行為準則。這個準則的文件可以是正式的或者是非正式的,可以在項目管理計劃之內(nèi),也可以單獨列出。
經(jīng)過批準的成本計劃,加上或者減去批準的成本變更,被稱為成本基準。成本基準計劃規(guī)定了成本基線。成本基線是用來量度和檢測項目成本績效的,可以按時間分段預算。將按時段估算的成本加在一起,即可以得出成本基線,通常以S曲線的形式顯示。S曲線也表明了項目的預期資金。
成本績效指數(shù)是對成本效果的量度,是項目已完成工作的實際成本和已完成工作預算成本的比值。
成本控制是對造成項目成本偏差的因素施加影響,以達到控制項目成本的目的的行為和過程。
成本偏差是對項目成本效果的量度,是已完成工作的預算成本和已完成工作的實際成本的差。
在項目管理的計劃階段,需要制定成本管理計劃。一個項目,特別是大型項目,可能有多個成本基準,用以度量項目成本績效的各個方面。當進行績效評估時,需要將實際發(fā)生的成本與成本基準計劃中的成本基線進行比較,根據(jù)二者的偏差值采取不同的應對措施。
當出現(xiàn)成本偏差是,如果偏差超過了允許的限度,就要找出造成項目成本偏差的原因?梢詫⒊杀酒畹脑驓w納為幾個因素,然后計算各個因素對成本偏差程度的影響,判斷哪個因素是造成成本偏差的主要因素;蛘呖梢园芽偝杀痉纸獬蓭讉分項成本,通過總成本和分項成本的比較,找出是哪個分項成本造成了成本偏差。
13、 如果在掙值分析中,出現(xiàn)成本偏差CV<0的情況,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A、 項目成本超支
B、 不會出現(xiàn)這樣的計算結果
C、 項目成本節(jié)約
D、 成本與預算一致
答案:A
成本偏差CV<0,表示項目成本超支;CV>0表示項目成本節(jié)約
14、 有關成本基準計劃的描述,不正確的是()
A、 它是用來度量與檢測項目成本績效的按時間分段預算
B、 許多項目可能有多個成本基準,以便度量項目成本績效的各個方面
C、 它是成本估算階段的產(chǎn)物
D、 現(xiàn)金預測是度量支出的成本基準之一
答案:C
成本基準計劃規(guī)定了成本基線。成本基線是用來度量與檢測項目成本績效的,可以按時間分段預算。
15、 以下有關DIPP的論述中,()是不正確的
A、 DIPP值是項目的期望貨幣值和完工尚需成本之比
B、 DIPP值越低的項目資源利用率越高
C、 DIPP值越高的項目資源利用率越高
D、 DIPP值衡量了企業(yè)的資源利用率
答案:B
DIPP用來描述項目資源利用率,其計算公式如下:
DIPP=EMV/ETC
其中,EMV為項目期望貨幣值,是用來考慮支付風險因素后各個支付值與支付概率的乘積之和。ETC為完成尚需成本估算,是指為了完成項目對剩余所需進行的工作所消耗資源的成本估算。
DIPP值越高的項目,意味著其對資源的利用率越高,越值得優(yōu)先考慮資源的支持。DIPP<1,表示項目的實際成本要比預算成本高。
16、 項目經(jīng)理小張在對自己正在做的一個項目進行了掙值分析后,發(fā)現(xiàn)CPI>1,則可以判讀該項目()
A、 進度超前
B、 進度落后
C、 成本超支
D、 成本節(jié)約
答案:D
CPI=EV/AC,其中EV為完成工作的計劃成本,AV為已完成工作的實際成本。CPI>1,說明實際成本少于計劃成本,即成本節(jié)約。
17、 一般將成本管理劃分為成本估算、成本預算、成本控制3個過程。以下關于成本預算的描述,不正確的是()
A、 當項目的具體工作無法確定時,無法進行成本預算
B、 成本基準計劃可以作為度量項目績效的依據(jù)
C、 管理儲備是為范圍和成本的潛在變化而預留的預算,因此需要體現(xiàn)在項目成本基線里
D、 成本預算過程完成后,可能會引起項目管理計劃的更新
答案:C
管理儲備是為范圍和成本的潛在變化而預留的預算,是未知的。項目經(jīng)理在使用管理儲備之間必須得到批準,所以管理儲備不是項目成本基線的一部分。
18、 根據(jù)如表一所示,()最有可能在時間和成本的約束內(nèi)完成
表一
項目PVEVAC
甲1200900700
乙1200700900
丙12009001000
A、 項目甲
B、 項目乙
C、 項目丙
D、 項目甲和項目乙
答案:A
本題可根據(jù)公式SPI=EV/PV和CPI=EV/AC來判斷。SPI的值越大,說明項目實際進度越會相對提前計劃進度。CPI的值越大,說明項目的實際成本越會相對預算有所節(jié)約。
19、 項目經(jīng)理可以控制()
A、 審計成本
B、 沉沒成本
C、 直接成本
D、 間接成本
答案:C
20、在軟件質量模型中,比較有代表性的有McCall提出的軟件質量模型。在這個質量模型中,軟件質量特征被分成了3組,即產(chǎn)品轉移、產(chǎn)品修改和()
A、產(chǎn)品開發(fā)
B、產(chǎn)品銷售
C、產(chǎn)品升級
D、產(chǎn)品運行
答案:D
軟件質量就是軟件與明確的和隱含的定義的需求相一致的程度。具體地說,軟件質量是軟件符合明確敘述的功能和性能需求、文檔中明確描述的開發(fā)標準以及所有專業(yè)開發(fā)的軟件都應具有隱含特征的程度。上述定義強調了一下3點:
軟件需求是度量軟件質量的基礎,與需求不一致就是質量不高。
制定的標準定義了一組指導軟件開發(fā)的準則,如果沒有遵守這些準則,幾乎肯定會導致軟件質量不高。
通常,會有一組沒有顯式描述的隱含需求(如期望軟件是容易維護的)。如果如軟件滿足明確的需求,但卻不滿足隱含的需求,那么軟件的質量仍然是值得懷疑的。
影響軟件質量的主要因素是從管理角度對軟件質量的度量。根據(jù)McCall提出的軟件質量模型,可以將其劃分為3組,分別反映用戶在使用軟件產(chǎn)品時的3種觀點。
產(chǎn)品運行:正確性、健壯性、效率、完整性、風險
產(chǎn)品修改:可理解性、可維護性、靈活性、可測試性
產(chǎn)品轉移:可移植性、可再用性、互運行性
相關推薦: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山東 |
安徽 | 浙江 | 江西 | 福建 | 深圳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nèi)蒙古 |